北大毕业的她52天征服南极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8年1月8日15时,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北京女孩冯静历时52天5小时,越野滑雪1130公里抵达南极点,成为我国完成此路线的第二人、女性第一人,创造了历史。
  
  更令人振奋的是,冯静并非专业运动员,甚至在萌生远征南极的念头时,还是个运动训练零基础的女生。经过两年多的体能和滑雪训练,她终于完成了梦想。
  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她环游世界的梦想还在行进中。

不去不行,“菜鸟”的环球旅行梦


  1982年出生的北京女孩冯静,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刚开始,当她提出要辞职环游世界时,家人和朋友都以为她是一时兴起,更别提远征南极了。
  2010年底,冯静读到日本人石田裕辅写的《不去会死!》这本环球旅行游记,刷新了自己的看法,“此前,我以为环球旅行的人都很有钱,原来普通人也可以尝试。”于是,她萌生了效仿石田裕辅骑车环球旅行的想法。
  但那时的她,只出国旅行过一次,还是跟团游东南亚。对于她环游世界的梦想,家人都认为不大可能,觉得她出去一两趟受挫后就会放弃。
  她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于是,几乎零基础的她上各种论坛,看别人怎么做,需要买些什么装备,还跟着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去“一个个小地方”。“当时的想法是,每次完成一个区域。”但尝试过几次短途旅行后,她发现这并不是她渴望的旅行方式。
  这时,她又读到了另一位日本旅行家关野吉晴的著作《伟大的旅行》。关野吉晴历时10年,沿着人类迁徙的相反路线,全程不借助任何现代交通工具,如飞机、动力船、汽车等,而是利用骑单车、骑马、滑雪等传统交通方式来环球旅行。
  “那本书很厚,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就是我真正向往的。”于是,冯静告别了抢购特价机票去小地方短途旅行的方式,决定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途旅行。
  说走就走,冯静辞去了稳定的国企工作,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一次“远征”。

首次远行,7个月穿越亚欧大陆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穿越亚欧大陆。
  那时,她的设定是尽量走陆路旅行。2013年5月,馮静从北京出发,经过蒙古、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再经北欧、西欧,最后在土耳其结束行程。那次旅行历时7个月,途中她只搭乘过两次飞机,基本靠火车、巴士和搭便车前行。
  从跟团游的菜鸟到开始独自穿越亚欧大陆,冯静说,她也有害怕和担心,但都不足以让她放弃,“对旅行的渴望会压倒一切。”为让家人放心,她尽量隔天就给家人发短信,在陌生的区域会在天黑前赶回住处。
  当时,冯静并没想过环球旅行真的能成功,“但有些事必须做了才能看到下一步。”因为资金并不充足,她多是穷游,搭便车,做沙发客,尽量减少开销。7年的环球旅行中,冯静在机场睡了上百次。
  冯静笑称旅游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样危险,旅途中的好心人比想象的多。2018年1月,到达南极点时,她用相机拍下了一封手写感谢信,里面列了几百个一路上帮助过她的人。
  也因为这些好心人,冯静的性格在悄悄发生变化。
  “之前,我不大善于与陌生人交流,但旅程90%都是在做沙发客,我要在短时间内和沙发主建立友好关系。”沙发主有各种各样的人,冯静的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冯静是个极简旅行者,对于购物并没有什么欲望。穿行亚欧大陆的费用,大多花在了食宿和景点门票上。去欧洲旅行,她做足了功课,有时连在当地生活多年的沙发主也惊叹她总能找到最便宜的汽车票。
  然而看似浪漫的穿越亚欧之旅,也有说不尽的艰辛。冯静在旅程中留下了后患,“每天都在走路,旅途中也没有很好地护理脚后跟,最后脚跟开裂,3个多月都愈合不了。”
  但那次亚欧之旅给了冯静极大的信心,她独自旅行的能力提高不少。从那时起,她意识到环球旅行或许并不是个遥远的梦。

艰苦训练,举18公斤大米练体能


  2014年10月,萌生去南极的想法时,冯静在秘鲁,这是她的第三次长途旅行——南美之行。
  当时冯静在网上搜集信息,看到一个人的博客中提到南极远征,此前她就读过关于去南极远征的书,去南极的欲望瞬间被唤起。
  但按她当时的体能,根本不可能完成远征南极的任务,因为,她连最基本的滑雪都不会。
  其间,冯静通过网络联系了几位极地向导,最终选中了经验丰富的63岁加拿大籍向导保罗。冯静如实向保罗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身高164厘米,体重50多公斤,完全不会滑雪,也没有在寒冷地区生活的经验。
  冯静问保罗,要去南极远征,大概要训练多久。保罗告诉她:“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不一样,有的人是两年,有的人是5年,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付出。”
  最后保罗给她的建议是,先到挪威进行为期两周的训练,训练结束后,再评价她是否具备去南极点的可能。
  冯静与保罗约定2016年1月到挪威。
  距离去挪威训练还有1年,冯静从南美洲回国后,自己开始了体能训练——长距离慢跑和越野滑雪。接下来,她跑了8个月的半程马拉松,每周跑五到六次。到挪威时,冯静已有了惊人的体能。
  在掌握了初步的滑雪要领后,冯静跟着保罗一天滑雪二三十公里,第二天却几乎没有乳酸堆积反应,这让保罗相当吃惊。保罗说,冯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训练从不喊停的人。
  两周训练结束后,保罗与冯静约定在2017年初再进行为期3~5周的训练,然后在当年底出发去远征南极。
  从挪威回来后,更艰巨的体能训练开始了。冯静在家里通过举18公斤重的大米练习上肢力量,半夜12点拖着巨大的轮胎在小区里跑圈。   那两年,她的生活除了训练还是训练。训练很苦,但她从来没放弃,也不与人谈起。在她看来,这是通往南极的唯一道路。

远征路上,滑雪负重70公斤前行


  2017年11月8日,冯静从智利搭乘飞机到达南极大本营,再从南极大本营乘坐螺旋桨小飞机抵达南极大陆海格立斯湾(Hercules Inlet)。这里完全被冰雪覆盖,看不到海,但正是地理意义上的南极大陆边缘。
  当时保罗给冯静两条远征路线,一条是1130公里的线路,另一条则是稍微轻松点的890公里线路。冯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我最初接触远征时,就是关于这条线路,对它有一种特别的执念。”保罗还建议冯静雇用助理向导,让助理向导分担她的一部分行李,但被冯静婉拒,她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抵达南极点。
  终于要出发了,冯静知道前方有1000多公里的艰苦在等待自己。
  远征开始的前3天,路程是不断地爬升,天气也非常糟糕。她和保罗各自拖行的雪橇里装着补给食物和帐篷,行李大概有六七十公斤。
  说起出发时的感觉,冯静说是“恍惚”。一开始,她对远征还缺乏真实感,尤其是睡在帐篷里的时候。直到第三天,浑身的疼痛提醒着她,她才真切地体会到已经在路上。
  早上6点起床,6点半早餐,7点拔营,7点45分出发,白天行进8~10小时,每两个小时休息15分钟,包括吃东西和上厕所。晚餐化雪煮沸还原脱水食物。在零下15~20摄氏度的温度下,每天利用洗澡棉来清洁皮肤。
  远征初段,冯静和保罗遇到严重的暴风雪,就连保罗也表示,从未在南极见过那么大的雪。暴风雪最大时,他们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休息日,那也是全程唯一的一天休息。
  遭遇风雪时,能见度极低,南极雪地高低起伏,冯静经常会摔倒,最严重时,右脚脚踝扭伤,脱靴子都十分困难。“每一步都很痛,痛到大汗淋漓。”冯静记得,有一晚扎营后,她发现自己穿在里面的人造棉已被汗水浸湿,能拧出水来。因为担心被保罗发现她的伤情后会喊停,她一直瞒着保罗。
  后来,她只能依靠上肢力量帮助前进,手腕上磨出很多水泡,软组织也受到损伤。“你只能坚持,希望能走多一点,永远不能指望第二天会比今天容易。”即使疼到掉眼泪,滑雪镜也结成了一片冰,冯静最常说的一句话还是“坐在帐篷里是到不了南极点的。”
  出发前,冯静在滑雪板顶端写下“everystep”(每一步)。当坏天气、糟糕地形或者伤痛来袭之时,冯静会盯着“everystep”,一步步慢慢挪,“告诉自己要相信每一步,每走一步,就靠近南极点多一点。”
  中途,冯静得知有远征队放弃了行程。她并未动摇,反而为退出的人感到遗憾,“如果再努力一点,可能就堅持下来了。”

挑战自我,世界上第33位完成南极远征女性


  路途上除了艰辛,也有惊喜。在远征途中的第二个补给站,冯静遇到了英国传奇探险家罗伯特·斯万,他是第一个成功步行至南北极的人。罗伯特·斯万不但鼓励冯静,还送给她一袋三文鱼,包装袋上用签字笔写着“good luck”。
  在那之后,冯静的远征之旅迎来转机,风雪减弱,天气转晴,雪况也变得轻松,这让她看到了抵达南极点的希望。
  北京时间1月8日下午3时,冯静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那里,冯静举起了五星红旗。她成为世界上完成这条南极远征路线的33个女性之一,也是完成此路线的中国女性第一人。在南极点,她还遇到了日本探险家荻田泰永。这些对她而言都是特别的经历,“这是不去南极就无法经历的。”
  环游世界的旅程中,有许多让冯静兴奋的时刻,然而,这些见闻,她一般只是口头与朋友们分享。在完成南极点的远征之前,她是个低调的旅行者,没有在网上写过游记,也不发朋友圈。每一次旅行,她都记录在日记里。
  “我觉得只有像关野吉晴先生所做的那种旅行,才称得上是伟大的旅行,才值得与人分享。”冯静一路行走,留下了一本本日记,“都是些流水账,但留下了许多照片。”
  直到现在,她的朋友圈里,也只有一条到达南极点时所发的图片。
  当别人问起她为何要去远征,冯静答:“就是非做这件事不可的感觉,像一见钟情,直击内心。”好朋友跟她说:“你应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说不定能击中另外一个人的内心。”这句话触动了她。
  “一路走下来,很多次受到很多写书人的恩惠,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她认为自己有义务把这种感受传递出去。
  目前,冯静正考虑把南极远征的经历写下来,“这是属于少数人的经历,如果我不分享,很少人会有所体验。”即使这样,她也还是认为,这称不上是“伟大的旅行”。
  目前,已回北京休养的冯静,也想好了下一个目的地——格陵兰岛。新的一年,她将向着新的目的地格陵兰岛出发。
其他文献
我1955年初,我有机会在北京进修城市规划,开始涉及城市设计的学习和研究.当时,那本<城镇设计>(作者:英国Fredrik Gibbert)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做了全文的读书笔记,且画了其中的
自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人们竞相研究、讨论的一大热点问题.当前,
<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价值取向主要是社会效益,它本身并不创造经济效益,而是通过保护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通过建立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为社会提供创造经济效益的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十年来,上海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上海发展了,上海长高了,上海好看了.立体化的交通,高楼耸立,新颖的住宅小区随处可见,使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上海市民
当红小生佟大为6岁那年,身为交警的父亲佟振军因车祸成了植物人。艰难岁月里,佟大为代替父亲坚强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并以火热孝心和真挚的爱创造奇迹,将父亲唤醒。父母回老家后成了“空巢老人”,佟大为又智慧地为双亲组建“暖心团”。他的孝行让人动容。  父亲成了植物人,  悲情男儿立志唤醒父亲  佟大为1979年出生于辽宁抚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佟振军是市交警大队的警察,母亲白洁在当地图书馆工作,姐姐佟玲比
<正>在美国大规模推进住房商品化、自有化过程中,私人住房抵押贷款商业保险(以下简称私房抵贷商保)业务的发展起了金融保障和推动作用.现在,我国已把大力发展商品住房、推行
中国航天星箭共辉煌黑盔里的宝贝太空种子修炼记卫星专家笑谈三冠王万里长空追风逐月宇航联大会上见泰斗拉美之行有感俄罗斯导航科学院的中国院士中国航天推出生命计划巍巍长
35年前,尤里&#183;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名使者。这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有加加林个人的独特个性的因素。这里选出反映加加
越来越多的人厌倦都市喧闹嘈杂的生活环境,渴求绿色.绿色生态建筑以"联想自然,表现自然"为基调,符合们的心理追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目标.
<正>地球上的大气、水、食物被称作人类生命的三大要素,而大气则是维持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可以7天不吃饭,2天不喝水,但却1分钟也不能离开大气。大气质量的优劣,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