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普遍增大。本文立足当下就业的现实性困难,从共青团组织工作的特殊视角,在总结目前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再通过调查问卷法分析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就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己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这关系到毕业生关心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宁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同时,这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和载体。为高校共青团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就业现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下沙高教园14所高校的共青团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设制了三份问卷,一是“高校共青团就业指导工作调查”,共发放问卷13份,收回13份,回收率为100%;二是“高校共青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89.5%;三是“在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1份,回收率为97.5%,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7%。通过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促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校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内容不满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有22%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21%的学生希望获得就业心理辅导,19%的学生希望获得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19%的学生希望获得创业指导,18%的学生希望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学生希望获得其他方面的指导。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除了提供少量就业信息之外,主要还停留在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就业程序、自我推荐材料的撰写等方面的指导,对学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心理辅导、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内容涉及较少,还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不满意。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25%的学生希望从大一开始,53.1%的学生希望从大二开始,21.9%的学生认为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己毕业学生中,41%的学生希望从大一开始,34.1%的学生希望从大二开始,只有24.9%的学生认为可以在大三才开始。而从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来看,9%的学校从大一开始,50%的学校从大二开始,41%的学校从大三时才开始。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学生和己毕业学生希望从大一或大二就开始接受就业指导,早点为就业做准备,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共青团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相对滞后,仅仅只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期间进行一些零散的临时性指导,还没有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即从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全程化就业指导。
(三)创业教育供给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调查中显示,将近90%的学生都认为实施创业教育是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不仅表示出对创业教育较强的需求,而且在创业教育实施形式与内容上的需求也是多样的。他们既需要通过开设创业类课程来学习创业知识;也需要通过参加学校课外活动、模拟实践等形式来锻炼能力;还希一望能有机会与社会多接触。而在各种方式中,更多的学生表现出能够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多与社会接触的愿望。
(四)高校共青团中从事就业指导人员总体素质偏低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校共青团从事就业指导机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30岁的年轻人,年龄段与学生容易沟通,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由于受到自身工作经验的局限;在专兼职方面,有84%的人员是兼职,这样从精力的角度讲也是有限的。在专业结构上,非文科专业约占了88%,文科专业却只有约12%,而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要求较为倾向文科专业,一般要求上岗人员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综合知识和较强的交际与协调能力。此外,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层次所占的比重偏大了一点,这类工作人员对同属本科层次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能较难胜任。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探讨
(一)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共青团丰富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
1.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笔者认为,要做到服务大学生就业,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各级团组织从学生一进校后,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上好“大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与相关部门一起,不断丰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从全校排出一流的专家、学者开讲座,列入必修课内容;丰富和创新“大学第一课”内容。从大一到大四,可以分别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创业类别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为依托,以“大学生人生规划、职业导航与就业创业”为主题,聘请专家、学者为大学生举办专题报告会、系列讲座;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网络优势,聘请若干用人单位和专家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科学定位就业创业方向。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增强就业挫折承受力和意志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随时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随时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毕业生心理准备。要帮助他们处理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要坚持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切实减轻心理负担。再次就是要培养和增强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使自己处于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之中。
(二)结合共青团工作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需求,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所谓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是指各高校从人学一年级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能,养成求职择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提供有效的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全程为人学生就业服务。具体说,全程化就业指导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针对大一年级:认识、制定目标阶段
就业指导应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使就业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就业指导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放弃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心理,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特点,认识到当今人才所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将来就业的优劣势,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合理规划大学的生活。
2.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准备、能力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侧重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解决为实现职业理想“我该怎么办”和将来“我能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一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三是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四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针对大四年级:就业冲刺、实践运用阶段
大四年级应侧重于择业指导(通过系列讲座,邀请专家,企业负责人,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可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升学指导(为大学生报考专升本、硕士研究生和第二学位提供政策咨询,并参考学生的职业理想、个性特点、智能水平专业、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指导学生选择升学的院校。)和创业指导(如开办“模拟创业公司”为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学习创业知识等,教育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大学生的知识储各、能力锻炼、素质养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的就业指导素质
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热情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要有诚心、有耐心,工作热情、周到、积极、主动。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要对就业信息准确及时的发布,在就业机会面前要作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学生的就业顺利进行。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还要加强对就业指导理论的学习,掌握大学生就业管理业务、大学生就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专业基础等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有效。
总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自身特点,针对广大青年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就业平台,促使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OO2]14号).
[3]赵骏.高校共青团工作新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李春海,宋玉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着力点[J].岱宗学刊,2005(4).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就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己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这关系到毕业生关心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宁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同时,这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和载体。为高校共青团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就业现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下沙高教园14所高校的共青团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设制了三份问卷,一是“高校共青团就业指导工作调查”,共发放问卷13份,收回13份,回收率为100%;二是“高校共青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为89.5%;三是“在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1份,回收率为97.5%,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7%。通过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促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校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内容不满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有22%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21%的学生希望获得就业心理辅导,19%的学生希望获得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19%的学生希望获得创业指导,18%的学生希望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学生希望获得其他方面的指导。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除了提供少量就业信息之外,主要还停留在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就业程序、自我推荐材料的撰写等方面的指导,对学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心理辅导、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内容涉及较少,还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不满意。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25%的学生希望从大一开始,53.1%的学生希望从大二开始,21.9%的学生认为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己毕业学生中,41%的学生希望从大一开始,34.1%的学生希望从大二开始,只有24.9%的学生认为可以在大三才开始。而从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来看,9%的学校从大一开始,50%的学校从大二开始,41%的学校从大三时才开始。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学生和己毕业学生希望从大一或大二就开始接受就业指导,早点为就业做准备,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共青团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相对滞后,仅仅只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期间进行一些零散的临时性指导,还没有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即从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全程化就业指导。
(三)创业教育供给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调查中显示,将近90%的学生都认为实施创业教育是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不仅表示出对创业教育较强的需求,而且在创业教育实施形式与内容上的需求也是多样的。他们既需要通过开设创业类课程来学习创业知识;也需要通过参加学校课外活动、模拟实践等形式来锻炼能力;还希一望能有机会与社会多接触。而在各种方式中,更多的学生表现出能够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多与社会接触的愿望。
(四)高校共青团中从事就业指导人员总体素质偏低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校共青团从事就业指导机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30岁的年轻人,年龄段与学生容易沟通,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由于受到自身工作经验的局限;在专兼职方面,有84%的人员是兼职,这样从精力的角度讲也是有限的。在专业结构上,非文科专业约占了88%,文科专业却只有约12%,而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要求较为倾向文科专业,一般要求上岗人员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综合知识和较强的交际与协调能力。此外,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层次所占的比重偏大了一点,这类工作人员对同属本科层次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能较难胜任。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探讨
(一)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共青团丰富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
1.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笔者认为,要做到服务大学生就业,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各级团组织从学生一进校后,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上好“大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与相关部门一起,不断丰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从全校排出一流的专家、学者开讲座,列入必修课内容;丰富和创新“大学第一课”内容。从大一到大四,可以分别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创业类别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为依托,以“大学生人生规划、职业导航与就业创业”为主题,聘请专家、学者为大学生举办专题报告会、系列讲座;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网络优势,聘请若干用人单位和专家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科学定位就业创业方向。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增强就业挫折承受力和意志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随时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随时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毕业生心理准备。要帮助他们处理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要坚持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切实减轻心理负担。再次就是要培养和增强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使自己处于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之中。
(二)结合共青团工作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需求,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所谓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是指各高校从人学一年级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能,养成求职择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时提供有效的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全程为人学生就业服务。具体说,全程化就业指导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针对大一年级:认识、制定目标阶段
就业指导应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使就业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就业指导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放弃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心理,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特点,认识到当今人才所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将来就业的优劣势,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合理规划大学的生活。
2.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准备、能力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侧重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解决为实现职业理想“我该怎么办”和将来“我能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一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三是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四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针对大四年级:就业冲刺、实践运用阶段
大四年级应侧重于择业指导(通过系列讲座,邀请专家,企业负责人,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可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升学指导(为大学生报考专升本、硕士研究生和第二学位提供政策咨询,并参考学生的职业理想、个性特点、智能水平专业、身体素质、家庭状况等,指导学生选择升学的院校。)和创业指导(如开办“模拟创业公司”为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学习创业知识等,教育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大学生的知识储各、能力锻炼、素质养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的就业指导素质
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热情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要有诚心、有耐心,工作热情、周到、积极、主动。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要对就业信息准确及时的发布,在就业机会面前要作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学生的就业顺利进行。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还要加强对就业指导理论的学习,掌握大学生就业管理业务、大学生就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专业基础等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有效。
总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自身特点,针对广大青年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就业平台,促使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OO2]14号).
[3]赵骏.高校共青团工作新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李春海,宋玉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着力点[J].岱宗学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