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分析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42例VAP患者,治愈23例,占54.8%,死亡19例,占45.2%。结论: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止交叉感染等,可以降低VAP的死亡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临床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监护及治疗的特殊区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据报道,VAP的患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1],从而给社会及个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和治疗VAP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住ICU的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ICU发生VAP患者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59.6±3.7)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脑血管疾病7例,恶性肿瘤5例,感染性休克5例,重症外伤4例,中毒3例。插管方式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2 VAP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的VAP诊断标准[2]:(1)呼吸机使用48h后发病;(2)使用呼吸机通气后X线片与入院时比较,胸部侵润阴影或者显示了新的炎症病灶;(3)肺内出现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并且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发热,T>37.5℃,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伴或不伴核左移;发病后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新病原体。
1.3 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2例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痰液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细菌鉴定与药敏采用MicroSan Auto-4系统,操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最新规则及标准进行。细菌培养情况:42例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全部显阳性,检出:不动杆菌14例,真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例,大肠埃希菌4例。药物敏感试验情况: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泰能耐药率均为0,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7.6%,对泰能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泰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在10%以下。
1.4 治疗方法
1.4.1 常规治疗 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4.2 机械通气治疗 通气模式:辅助/控制(A/C)+压力支持(PSV),潮气量(VT)6~10ml/kg,通气频率R15~25次/min,吸呼比1:1.5~2.5,吸氧浓度(FiO2)0.4~0.6,PSV 10~20cmH2O,PIP<30 cmH2O,上机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等,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脱机指征:意识清楚,自主呼吸平稳,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得到控制;R<25次/min,吸氧浓度<0.4,氧饱和度SaO2>93%,PaO2>60mmHg,PaCO2<50mmHg,综合指数CROP>13。脱机方法: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相结合,逐步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压力支持,达到最后脱机。
2 结果
42例VAP患者,治愈23例,占54.8%,死亡19例,占45.2%,死亡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脑血管疾病3例,恶性肿瘤5例,感染性休克2例,重症外伤3例,中毒1例。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是ICU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VAP与患者基础疾病、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院内交叉感染、定植于口咽部病原体的误吸、抑酸药物的影响、胃食管反流植菌逆行和易位、呼吸机管路污染、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等因素有关[1]。因此,防治VAP采取以下措施。
3.1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感染治疗是治疗VAP的关键,用药原则是早期、合理、足量、高效、广谱,可采取万古霉素、泰能等,24~72h病原体培养结果出来后立即改用针对性的、敏感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治疗。
3.2 保持气道通畅 痰痂和血痂形成往往是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患者采取半卧位,可有效降低误吸的风险[3,及时清除口、喉部分泌物,充分引流痰液,尽量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既可以了解气道黏膜功能状态,又利于指导治疗。
3.3 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原发病是根本,只有原发病得以解除,其他治疗方能有效进行。
3.4 免疫治疗 可用免疫调节剂干扰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增强剂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效果好。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控制VAP。
3.5 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机械通气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患者鼻咽腔的正常生理防御屏障,加之气管导管气囊周围的分泌物易淤积和下漏,细菌容易进入支气管组织引起感染。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可减少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3.6 防止交叉感染 ICU应定时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医务人员重视洗手,严格器械消毒及废物处理,呼吸机管道回路、湿化器、雾化器定时更换严格清洗并消毒处理。
3.7 及时处理并发症 机械通气时,当患者躁动不安,发生人机呼吸矛盾时应设置小潮气量,加用镇静药和肌松剂,防止产生新的气压伤。氧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闷、胸痛,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应及时把FiO2调至0.5以下。
参考文献:
[1]杨日焰,叶初阳,瞿嵘,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13-1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華结核病和呼吸志,1999,22(4):201-203.
[3] 许旭春,章仲恒.持续侧方旋转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荟萃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6):570-574.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临床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监护及治疗的特殊区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据报道,VAP的患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1],从而给社会及个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和治疗VAP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住ICU的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ICU发生VAP患者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59.6±3.7)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脑血管疾病7例,恶性肿瘤5例,感染性休克5例,重症外伤4例,中毒3例。插管方式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2 VAP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的VAP诊断标准[2]:(1)呼吸机使用48h后发病;(2)使用呼吸机通气后X线片与入院时比较,胸部侵润阴影或者显示了新的炎症病灶;(3)肺内出现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并且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发热,T>37.5℃,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伴或不伴核左移;发病后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新病原体。
1.3 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2例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痰液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细菌鉴定与药敏采用MicroSan Auto-4系统,操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最新规则及标准进行。细菌培养情况:42例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全部显阳性,检出:不动杆菌14例,真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例,大肠埃希菌4例。药物敏感试验情况: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泰能耐药率均为0,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7.6%,对泰能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泰能、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在10%以下。
1.4 治疗方法
1.4.1 常规治疗 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4.2 机械通气治疗 通气模式:辅助/控制(A/C)+压力支持(PSV),潮气量(VT)6~10ml/kg,通气频率R15~25次/min,吸呼比1:1.5~2.5,吸氧浓度(FiO2)0.4~0.6,PSV 10~20cmH2O,PIP<30 cmH2O,上机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等,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脱机指征:意识清楚,自主呼吸平稳,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得到控制;R<25次/min,吸氧浓度<0.4,氧饱和度SaO2>93%,PaO2>60mmHg,PaCO2<50mmHg,综合指数CROP>13。脱机方法: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相结合,逐步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压力支持,达到最后脱机。
2 结果
42例VAP患者,治愈23例,占54.8%,死亡19例,占45.2%,死亡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脑血管疾病3例,恶性肿瘤5例,感染性休克2例,重症外伤3例,中毒1例。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是ICU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VAP与患者基础疾病、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院内交叉感染、定植于口咽部病原体的误吸、抑酸药物的影响、胃食管反流植菌逆行和易位、呼吸机管路污染、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等因素有关[1]。因此,防治VAP采取以下措施。
3.1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感染治疗是治疗VAP的关键,用药原则是早期、合理、足量、高效、广谱,可采取万古霉素、泰能等,24~72h病原体培养结果出来后立即改用针对性的、敏感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治疗。
3.2 保持气道通畅 痰痂和血痂形成往往是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患者采取半卧位,可有效降低误吸的风险[3,及时清除口、喉部分泌物,充分引流痰液,尽量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既可以了解气道黏膜功能状态,又利于指导治疗。
3.3 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原发病是根本,只有原发病得以解除,其他治疗方能有效进行。
3.4 免疫治疗 可用免疫调节剂干扰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增强剂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效果好。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控制VAP。
3.5 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机械通气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患者鼻咽腔的正常生理防御屏障,加之气管导管气囊周围的分泌物易淤积和下漏,细菌容易进入支气管组织引起感染。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可减少气管导管内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3.6 防止交叉感染 ICU应定时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医务人员重视洗手,严格器械消毒及废物处理,呼吸机管道回路、湿化器、雾化器定时更换严格清洗并消毒处理。
3.7 及时处理并发症 机械通气时,当患者躁动不安,发生人机呼吸矛盾时应设置小潮气量,加用镇静药和肌松剂,防止产生新的气压伤。氧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闷、胸痛,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应及时把FiO2调至0.5以下。
参考文献:
[1]杨日焰,叶初阳,瞿嵘,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13-1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華结核病和呼吸志,1999,22(4):201-203.
[3] 许旭春,章仲恒.持续侧方旋转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荟萃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6):57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