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观和思想道德观有深渊的影响。科学、有效、创新的思政教育方法能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高校思政教育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引言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较多,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大发展,大量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信息错综复杂,好坏不一。有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真确的价值观,有的则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如果学生没有坚定的思想认知,就可能在思想政治上出现问题。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主体
在问及高校思想教育的主体时,一般的回答是老师。并且多数情况下我们将主体老师的价值观、思想水平定位在比较高的层次,即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已经具备成型且较为完备的世界观。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变化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运动的。因此受到变化环境的影响,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老师也应该是变化的。
因而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的言行也未必是绝对正确的,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水平总是跟随时代变化不断进步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主体影响客体,客体参与塑造环境,环境又影响主体,如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相互协调与平衡中使得思政教育得以向前发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在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为研究的对象的238份抽样调查中显示:17.2%的学生很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29.4%的学生比较了解,53.4%的同学不了解,即使是前两类学生也很难全面说出具体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很多学生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宣传党的思想、政策、方针,甚至有个别学生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灌输。可见,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关注不够,正视不足,高校在开放思政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等多个层面。而且多层面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是一个体系工程,把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构建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功效,实现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在思政教育中,要兼顾整体性、有序性、层次性。把握整体大方向,逐步引导,层层递进。
三、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上,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刻以学生的动态作为教育的指导方向。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群体,要做到民主平等、分层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要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的制定个体教育方案。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整个学生群体思政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体现在老师上,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领航人,需要关注时政、不断学习、更新政治、思想、文化、知识观念,提升自身思政水平。老师思政水平的提高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前提,学生思政水平的提高又反作用于老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2.以党建促教育
仅仅依靠辅导员个人的力量来教育整个学生群体,花费时间长,覆盖面积小,教育效果差。以党建促教育,就是通过在学生群体中首先塑造一批思政水平较高的典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此来带动整个学生群体水平的提高。学生之间接触时间长,平时上课、生活、交流都是传播思想的途径。另外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话题多,交流起来更加随意,也更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党建促进教育的前提是打造一批素质优异的党员队伍。如此,党员队伍不但有主动感染其他同学推力,也有使同学向往加入的拉力,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股争相学习的风气。党员和辅导员配合,能够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尤其在高校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大,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平台,将使思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首先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个美好与丑恶并存的世界,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宣传。其次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大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现象的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第三,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在思政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有用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在高校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促进高校思政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思政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的认知和操作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的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问题,即教育的主体、内容和方法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利用多种渠道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在高校里就形成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7):74-75.
[2]董诗顶,刘亚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2,(3):6-8.
[3]鄭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17.
[4]龚翠英.以“人本”思想引领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23-225.
[5]卢剑明,王金平,李颖中.网络的影响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3-24.
[6]赵海燕,陈丽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33-35.
引言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较多,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大发展,大量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信息错综复杂,好坏不一。有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真确的价值观,有的则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如果学生没有坚定的思想认知,就可能在思想政治上出现问题。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主体
在问及高校思想教育的主体时,一般的回答是老师。并且多数情况下我们将主体老师的价值观、思想水平定位在比较高的层次,即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已经具备成型且较为完备的世界观。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变化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运动的。因此受到变化环境的影响,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老师也应该是变化的。
因而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的言行也未必是绝对正确的,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水平总是跟随时代变化不断进步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主体影响客体,客体参与塑造环境,环境又影响主体,如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相互协调与平衡中使得思政教育得以向前发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在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为研究的对象的238份抽样调查中显示:17.2%的学生很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29.4%的学生比较了解,53.4%的同学不了解,即使是前两类学生也很难全面说出具体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很多学生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宣传党的思想、政策、方针,甚至有个别学生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灌输。可见,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关注不够,正视不足,高校在开放思政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等多个层面。而且多层面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是一个体系工程,把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构建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功效,实现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在思政教育中,要兼顾整体性、有序性、层次性。把握整体大方向,逐步引导,层层递进。
三、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上,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刻以学生的动态作为教育的指导方向。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群体,要做到民主平等、分层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要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的制定个体教育方案。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整个学生群体思政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体现在老师上,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领航人,需要关注时政、不断学习、更新政治、思想、文化、知识观念,提升自身思政水平。老师思政水平的提高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前提,学生思政水平的提高又反作用于老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2.以党建促教育
仅仅依靠辅导员个人的力量来教育整个学生群体,花费时间长,覆盖面积小,教育效果差。以党建促教育,就是通过在学生群体中首先塑造一批思政水平较高的典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此来带动整个学生群体水平的提高。学生之间接触时间长,平时上课、生活、交流都是传播思想的途径。另外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话题多,交流起来更加随意,也更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党建促进教育的前提是打造一批素质优异的党员队伍。如此,党员队伍不但有主动感染其他同学推力,也有使同学向往加入的拉力,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股争相学习的风气。党员和辅导员配合,能够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尤其在高校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大,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平台,将使思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首先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个美好与丑恶并存的世界,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宣传。其次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大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现象的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第三,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在思政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有用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在高校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促进高校思政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思政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的认知和操作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的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问题,即教育的主体、内容和方法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利用多种渠道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在高校里就形成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7):74-75.
[2]董诗顶,刘亚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2,(3):6-8.
[3]鄭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17.
[4]龚翠英.以“人本”思想引领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23-225.
[5]卢剑明,王金平,李颖中.网络的影响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3-24.
[6]赵海燕,陈丽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