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和品德教研员的一次交流中,获悉我们区内有一名非常普通的品德课老师,他学历不高,教学上的荣誉几乎是零,却深受学生欢迎。每次只要是他的课,同学们都早早地坐在位置上等。只要他一到教室门口,就会得到欢迎贵宾般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老师又要给他们讲故事了。
故事德育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德育方式,它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真实事件(即生活故事)来影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具体运用于班级,就是在班级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选择生活故事,通过生动地讲述,引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心门,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化育情感,启迪心智,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观念,实现道德的自我建构,为最终形成道德行为提供强大助力。为此,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运用学生生活故事实施班级德育的实践尝试。
一、多渠道积累
两年来,我一直尝试运用学生的生活故事来实施班级德育。那么,故事从哪里来呢?在实践中,我探索出多种故事搜集渠道。
首先从媒体中筛选。报刊、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中报道了当下社会的许多故事。如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种媒体报道了许多抗震小英雄的故事。9岁的抗震小英雄林浩成功自救后镇定返回废墟救助同学、12岁的白乐潇为救同学而断掉自己手臂、15岁的雷楚年在短短的两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董玉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同学、藏族学生邹雯舍己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马健坚持4个小时在废墟中刨出女同学等故事,让小朋友深受感动,他们从来没有这么专注地听过故事,那天很多人都哭了。
其次,从学生校内外的生活中发现。发生在学生中的真实故事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能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最具说服力;而且以身边的同学作榜样,能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更易学。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班上的一位同学俯身捡起了一张废纸。我想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好故事。于是我找来那位同学,询问之后她说的那句话更让我高兴。她说:“我看到了,所以我捡起来了。我在家也这样。”我在晨间谈话时,把这位同学的故事很动情地说给了同学们,大家听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奇迹发生了,多年来同学们形成的随意丢纸屑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二、不同人讲述
班主任讲述。最初,这些故事都由我讲述,因为只有我最清楚故事讲述的目标指向和注意事项。所以我很重视故事讲述能力的培养,努力避免为了揭示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而忽视故事生动的情节。有时我还借助于讨论交流、撰写体会等手段,避免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不能尽故事之教育作用。
学生自己来讲。“三八”节到了,我想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讲与妈妈的故事。我先把几位受到家长肯定最多的同学请到办公室,询问了他们的具体做法,帮助他们梳理讲述的思路,然后请他们讲述。没想到这几位同学讲完后,底下的同学都嚷着也要上来讲。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讲述着故事,分享着快乐,我不禁想:让学生自己讲述不是更好吗?接下来的几次尝试证实了这一点,因为讲述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所以他不但能讲出故事的内容,还能讲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的讲述更生动,更能影响到其他的同学;如果讲述的是同学的故事,既可以教育讲述者,也可以使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得到同学的赏识而信心百倍;更主要的是请学生讲述还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置身于故事中或伫立于故事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邀请家长讲。有了请学生讲的成功经验,我又尝试邀请家长讲。因为家长也是道德故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故事主要由家长提供,他们的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最能讲好;还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社会阅历和经验丰富,能为班级德育提供充足的故事,而且家长中不乏讲故事的高手。如有一次中午饭后,桶里又装满了剩菜剩饭。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的道理已不知讲了多少遍,可同学们依然我行我素。也难怪,他们中有谁干过农活、饿过肚子呢?于是我要求同学们采访爷爷奶奶或者更年长的人,了解他们年青时干农活、饿肚子的经历。孩子是淳朴的,几天后,我就获得了许多故事。我在其中遴选出一些,邀请家长到班里现身说法。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孩子们更乐意,也更信服了,效果自然更好。当天的中午饭,孩子们吃得一粒不剩。
三、巧安排时间
两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什么时机讲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
1.结合德育活动讲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德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扫墓或祭奠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有的学校会举行各种校园节日,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有的还会组织各种极具个性化、校本特色、有一定历史传承性的活动,如我校的文源书香活动等。学校举行活动的时节就是我们运用生活故事实施班级德育的良好时机。如教师节讲学校教师关心学生的故事、体育节讲体育健儿努力拼搏的故事、书香校园活动时讲高年级同学爱读书的故事。
在活动的什么时间讲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在活动的动员阶段和总结阶段用得比较多。如在学雷锋活动的动员会上,我讲述了班里某同学帮助同学打扫卫生的故事;在庆祝三八节孝敬教育活动小结时我讲述了班里小朋友给妈妈送上祝福、为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买礼物给妈妈的故事。
2.结合日常事件讲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结合日常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来讲。如有学生和同学吵架了,有学生不愿做作业了、有学生说谎了,等等。遇到这样的事件,我们往往会简单地批评一下,并严厉地告诉他不许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效果如何呢?他们能马上改正吗?我看未必。其实,面对低年级学生更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他讲一讲榜样的故事,让他们从榜样的事例中学会反思、获得感悟。
学生中这样的突发事件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多时候是随机的,不能预设。所以在遇到这些事件时,我们平时收集到并深深印在脑海中的故事就会突然闪现。这也告诉我们,要注意平时积累,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外,我们如果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感人的、能给人以较大启发的故事,或者发现学生中有好的言行和事例,也要及时地讲给同学听,给学生以教育。
反思这种班级德育方式,它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中比较适合,因为它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儿童的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道德学习也不例外。而这些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良好示范,使学生熟悉了他们需要养成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认识了生活,激发了他们向善的渴望。其次,这些故事迎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布鲁纳认为:在儿童的心理生活中,个别性、具体性、形象性、情境性以及直接体验永远先于并优于间接性、抽象性和一般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空洞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蕴涵着道德资源、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倒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也更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浙江湘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清平
故事德育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德育方式,它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真实事件(即生活故事)来影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具体运用于班级,就是在班级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选择生活故事,通过生动地讲述,引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心门,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化育情感,启迪心智,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观念,实现道德的自我建构,为最终形成道德行为提供强大助力。为此,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运用学生生活故事实施班级德育的实践尝试。
一、多渠道积累
两年来,我一直尝试运用学生的生活故事来实施班级德育。那么,故事从哪里来呢?在实践中,我探索出多种故事搜集渠道。
首先从媒体中筛选。报刊、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中报道了当下社会的许多故事。如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种媒体报道了许多抗震小英雄的故事。9岁的抗震小英雄林浩成功自救后镇定返回废墟救助同学、12岁的白乐潇为救同学而断掉自己手臂、15岁的雷楚年在短短的两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董玉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同学、藏族学生邹雯舍己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马健坚持4个小时在废墟中刨出女同学等故事,让小朋友深受感动,他们从来没有这么专注地听过故事,那天很多人都哭了。
其次,从学生校内外的生活中发现。发生在学生中的真实故事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能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最具说服力;而且以身边的同学作榜样,能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更易学。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班上的一位同学俯身捡起了一张废纸。我想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好故事。于是我找来那位同学,询问之后她说的那句话更让我高兴。她说:“我看到了,所以我捡起来了。我在家也这样。”我在晨间谈话时,把这位同学的故事很动情地说给了同学们,大家听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奇迹发生了,多年来同学们形成的随意丢纸屑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二、不同人讲述
班主任讲述。最初,这些故事都由我讲述,因为只有我最清楚故事讲述的目标指向和注意事项。所以我很重视故事讲述能力的培养,努力避免为了揭示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而忽视故事生动的情节。有时我还借助于讨论交流、撰写体会等手段,避免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不能尽故事之教育作用。
学生自己来讲。“三八”节到了,我想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讲与妈妈的故事。我先把几位受到家长肯定最多的同学请到办公室,询问了他们的具体做法,帮助他们梳理讲述的思路,然后请他们讲述。没想到这几位同学讲完后,底下的同学都嚷着也要上来讲。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讲述着故事,分享着快乐,我不禁想:让学生自己讲述不是更好吗?接下来的几次尝试证实了这一点,因为讲述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所以他不但能讲出故事的内容,还能讲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的讲述更生动,更能影响到其他的同学;如果讲述的是同学的故事,既可以教育讲述者,也可以使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得到同学的赏识而信心百倍;更主要的是请学生讲述还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置身于故事中或伫立于故事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邀请家长讲。有了请学生讲的成功经验,我又尝试邀请家长讲。因为家长也是道德故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故事主要由家长提供,他们的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最能讲好;还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社会阅历和经验丰富,能为班级德育提供充足的故事,而且家长中不乏讲故事的高手。如有一次中午饭后,桶里又装满了剩菜剩饭。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的道理已不知讲了多少遍,可同学们依然我行我素。也难怪,他们中有谁干过农活、饿过肚子呢?于是我要求同学们采访爷爷奶奶或者更年长的人,了解他们年青时干农活、饿肚子的经历。孩子是淳朴的,几天后,我就获得了许多故事。我在其中遴选出一些,邀请家长到班里现身说法。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孩子们更乐意,也更信服了,效果自然更好。当天的中午饭,孩子们吃得一粒不剩。
三、巧安排时间
两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什么时机讲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
1.结合德育活动讲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德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扫墓或祭奠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有的学校会举行各种校园节日,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有的还会组织各种极具个性化、校本特色、有一定历史传承性的活动,如我校的文源书香活动等。学校举行活动的时节就是我们运用生活故事实施班级德育的良好时机。如教师节讲学校教师关心学生的故事、体育节讲体育健儿努力拼搏的故事、书香校园活动时讲高年级同学爱读书的故事。
在活动的什么时间讲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在活动的动员阶段和总结阶段用得比较多。如在学雷锋活动的动员会上,我讲述了班里某同学帮助同学打扫卫生的故事;在庆祝三八节孝敬教育活动小结时我讲述了班里小朋友给妈妈送上祝福、为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买礼物给妈妈的故事。
2.结合日常事件讲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结合日常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来讲。如有学生和同学吵架了,有学生不愿做作业了、有学生说谎了,等等。遇到这样的事件,我们往往会简单地批评一下,并严厉地告诉他不许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效果如何呢?他们能马上改正吗?我看未必。其实,面对低年级学生更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他讲一讲榜样的故事,让他们从榜样的事例中学会反思、获得感悟。
学生中这样的突发事件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多时候是随机的,不能预设。所以在遇到这些事件时,我们平时收集到并深深印在脑海中的故事就会突然闪现。这也告诉我们,要注意平时积累,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外,我们如果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感人的、能给人以较大启发的故事,或者发现学生中有好的言行和事例,也要及时地讲给同学听,给学生以教育。
反思这种班级德育方式,它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中比较适合,因为它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儿童的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道德学习也不例外。而这些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良好示范,使学生熟悉了他们需要养成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认识了生活,激发了他们向善的渴望。其次,这些故事迎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布鲁纳认为:在儿童的心理生活中,个别性、具体性、形象性、情境性以及直接体验永远先于并优于间接性、抽象性和一般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空洞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蕴涵着道德资源、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倒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也更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浙江湘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