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下面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写在下面,以供交流。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有一个数学教师做得很好,他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带有中括号的计算式题》时,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他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计算的法则。学生也是很快就总结出来了,做得也很好,他又讲了一些注意点,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评课时,有一些教师说:“他这样上课太简单了,怎么不让学生多做一些题目。学生已经会做了,还多话做什么?”乍一听,真有道理,教师做了什么,就是让学生看书总结。可是,教师如果告诉学生法则,那学生就立刻会做这样的题目了,但是绝不会有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也得不到培养。
二、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而,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个体,发挥个体优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有些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似乎悟出了一个大道理:“时时摆出一付教师的架子”,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如果教师的职业及其生命价值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来摆阔,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无味”,也是难有成效的。
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让我们和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也让我们的教育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四、突破课堂的有限时空
教师应该突破课堂的有限时空,使学生的触角伸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举行各种活动、举办种种比赛,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寻找时空。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自觉自主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花的功夫也多些。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六、培养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不然,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学习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精神,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比谁对话正确、流利,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才会得到优化。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有一个数学教师做得很好,他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带有中括号的计算式题》时,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他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计算的法则。学生也是很快就总结出来了,做得也很好,他又讲了一些注意点,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评课时,有一些教师说:“他这样上课太简单了,怎么不让学生多做一些题目。学生已经会做了,还多话做什么?”乍一听,真有道理,教师做了什么,就是让学生看书总结。可是,教师如果告诉学生法则,那学生就立刻会做这样的题目了,但是绝不会有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也得不到培养。
二、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而,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个体,发挥个体优势,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有些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似乎悟出了一个大道理:“时时摆出一付教师的架子”,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如果教师的职业及其生命价值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来摆阔,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无味”,也是难有成效的。
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让我们和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也让我们的教育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四、突破课堂的有限时空
教师应该突破课堂的有限时空,使学生的触角伸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举行各种活动、举办种种比赛,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寻找时空。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自觉自主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花的功夫也多些。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六、培养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不然,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学习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精神,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比谁对话正确、流利,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才会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