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伴酒香 瓷杯映醴浓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美酒飘香的中华大地,早期的饮酒者主要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饮酒已蔚然成风,早先作为士大夫们特权的饮酒,已渗透到了民间的每一角落。不仅国家庆典、祭祖敬神、征战祝捷,而且民间红白喜事、寿辰庆贺、生儿育女、礼尚往来等,都离不开酒,都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随着饮酒派生的酒文化也日益发达。诗人墨客三两相聚,吟诗唱酬,对酒当歌,煮酒赋诗,高谈阔论,行令联句,曲水流觞,都少不了以酒为伴,以酒助兴。
  无论是豪饮还是小酌,都离不开酒器,因此,酒器便成为酒文化的重要载体。美酒配上美器,别有一番盎然的酒意,不仅能够衬托出好酒醇厚的质地,而且能够引发食欲、增添酒兴。因此,酒器一出现,人们就十分注意酒器的造型与装饰。瓷酒器在酒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青花瓷酒器,更加显示出酒文化的雅和纯。
  青花瓷浓艳的釉下蓝色与洁白的瓷胎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幽静典雅、朴素大方的艺术效果和光洁耐磨、不易腐蚀、历久犹新的质地美,所以,它一出现就深受人们喜爱而迅速发展,风靡于世。明代景德镇所烧的青花瓷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各式青花酒杯更是引人注目,尤其是民窑青花瓷所绘的图案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率意、潇洒的真趣充满了整个瓷杯,再现了明代匠师们极高的艺术境界。从瓷酒杯上,反映了当时酒文化的艺术档次在不断提高,同时,从装饰艺术的角度上,折射出明代的酒文化是十分雅致和含蓄的。各朝青花瓷风格不同,各有千秋,瓷杯虽小,但其时代特征明显。
  首先,宏博的题材和多样的纹样构成琳琅满目的装饰图案,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画法随意,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特别是嘉靖以来,无论是花卉禽鸟、昆虫鱼藻,还是人物山水、龙凤瑞兽,无所不备。那种气韵生动、富有田园诗意的中国画形式的构图也异军突起,生机勃勃的花鸟、悠然自得的游鱼……无不以优美的姿态跃然瓷上。万历时花鸟纹盛行,鸟的动势夸张,矫健敏捷,有的栖息于花果枝头,有的飞翔在翠竹、林荫之间,有的停立或跳跃在山石、香草之中,各有其态,各尽其趣。天启时,往往将各种动植物组合成有一定寓意的画面,如柳浪闻莺(图1),对称的双枝柳树,分桠呈八字形,右面一枝画一黄莺。喜鹊登梅(图2),喜鹊栖于梅树上,布局均衡,有较强的装饰性,并包含着对太平与美满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崇祯时的飞凤图,构图饱满,飞翔的凤凰夸张变形,羽毛飘逸潇洒,形逸而神留。
  
  其次,高度概括、大胆夸张的纹样形象,是民间青花的另一特色。如“婴戏图”(图3)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决不是自然生活的摹写,而是跳出自然的真实局限,抓住小孩头大、好动等基本特征,把起步、举腿、扬臂等动势加以夸张,就使得这些连五官都没画、仅仅几笔而成的孩童天真活泼的形象跃然而出,使人有“儿时复届、憧憬胸怀”的遐想,这充分表现了民间艺人敢于取舍,善于传神。又如“魁星点斗”描绘了天官魁星手持朱笔,于天庭的云雾中正准备点斗。魁星面目狰狞,右足立于鳌头之上,左脚向后翘起踢星斗,右手握笔,左手执墨。图案不注重刻画人物的外貌与细节,唯取神态,纵笔挥洒,通过疏简凝练的笔法,生动地描绘出魁星这一人物形象,极富个性。崇祯时,明王朝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常见一老者独立江边的图案(图4),给人不知归处的苍凉感。人物画法很简略,仅几笔勾勒而成,甚至不见眼鼻,衣纹与身躯用大片的墨色,构图干脆利爽,老叟的形象富有神韵。画面用小桥、草庐、村道点缀,实在是一幅水墨小品。
  
  第三,瓷绘图样经画师提炼、演绎之后,均达到极简约而近乎“抽象”的境地。民窑工匠的作品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之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不拘泥于形式规范和法度,而是遵循自我的方式和态度,大刀阔斧,恣意纵横,酣畅淋漓。成化时的“蝴蝶”(图5)、弘治时的“乳虎”、正德时的“海水奔马”(图6)、嘉靖时的“鱼藻”(图7)、万历时的“站鹿”(图8),都采用写意形式进行装饰。除了用线条外,还利用钴料晕散的多变层次,取得水墨画一样的美感。隆庆时的“蟠螭”(图9),早期画得较细致,须发清晰可见,越到晚期越草率。明末,仅绘一轮廓,画意更潇洒,画笔更简练。若不熟悉,则难以辨认。民窑工匠力求在动物的神态上用心,具有粗犷豪放的民间情趣,充分表现了民间青花艺人挥洒自如的精神。
  第四,艺术源于生活,民窑工匠懂得“写生之妙”,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并表现于瓷绘艺术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正是有了扎实的生活根底,所以,图案看似随意勾勒,信手渲染,画法草率,但布局胸有成竹,涂抹随心所欲,技艺十分娴熟。不论是明初“一笔勾画”成纹的青花,还是成化以来“勾线分水”的画法,构成的点、线、面无不自由奔放、狂逸不羁,与大胆夸张、高度概括的形象浑然一体。如洪武时的“缠枝莲”(图10),描涂流畅,一气呵成;弘治时的“莲池”,简约恣意,痛快豪爽;万历时的“梅花”(图11),点和线的结合,简洁而又明快,单纯而又概括,图案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如此纯熟的技巧和笔墨“风度”,在官窑瓷器中是难以见到的。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手卷,又称长卷、图卷,是中国书画的一种传统装裱形式,由古代卷轴式书籍演化而来。古代书籍的“卷轴”形式,虽后来被淘汰,却在书画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古代书画手卷始于何时,笔者无法考证,然著录最早的画卷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似无可疑。依此推算,手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   在中国书画的装裱中,手卷是一种以横幅展示的形式,因不便悬挂,只能置于案头展赏,边展开,边观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策划·统筹:董凡 执行:小适    据《收藏拍卖导报》2006年3月9日记者刘跃珍的《两会代表委员把脉书画市场起伏跌宕》称:“暴涨、井喷、飘红,成为近一时期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上的高频词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共有450场中国书画拍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地24家主要拍卖行的春拍中,共推出中国书画作品近两万件,总成交额为30多亿元。甚至有藏家表示,2005年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市
期刊
在千姿百态的古陶瓷器型中,小口、短颈、丰肩、修腹、敛胫的梅瓶,可说是最具东方神韵的陶艺器型了。由于梅瓶造型俊美挺拔,轮廓线圆润流畅,在很长时间内就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瓶类器型之一。梅瓶定型于宋(时称经瓶,即酒瓶),历元明清各代,虽造型略有变异,但轮廓不变,特征未改,深受人们喜爱。  1980年秋,赣中高安市锦江南岸的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元代珍瓷240件(清理时为239件,后追回散失的一件),其中发现元
期刊
中国的瓷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瓷,瓦之坚者也”。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洛阳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制陶的过程中,对于烧陶的原料开始有意识的选择,早在夏末商初已会制作白陶、白陶等酒器,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据考古发现商代已能烧制瓷器,只不过其制造工艺还比较原始,所以把它们命名为“原始瓷器”,因为这些原始瓷的釉色比较接近以后青瓷,故亦称原始青瓷。西周时期青瓷器已烧制得相当精细了。洛阳西周墓先后出土西周时
期刊
盛夏的京城稍显闷热,中国美术馆展厅内的淡淡墨香给这个8月平添了些许清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在厦门复文美术馆和厦门当代置业集团的强力支持下盛大开幕,379幅画作分别在5个展厅里展出,吸引了不少业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的目光,以至于美术馆门前一度排起了购票的长龙。    据了解,中国美协自1993年开始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展,其学术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在近年来林林总总的画展中尤为突出
期刊
说到民国瓷器,有人常以质粗釉差、青花泛蓝、彩瓷磨损、款识无力、有形无神等概括之,却很少去认真研究浅绛彩、新粉彩瓷以及“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的精细之作,实感遗憾。  民国瓷器比起前清,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就是彩绘瓷,它在民国制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像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民国彩绘瓷的题材多以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等中国画内容为主,与传统彩瓷的图案纹样不同。浅绛彩瓷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最早
期刊
纵览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笔者注意到一枚央行1995年发行,沈阳造币厂铸造,面值3元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组领衔纪念银币”,疑为内容有误,现不揣冒昧,附上照片及鉴定证书(复印件),并撰文与大家商讨。  笔者认为,该银币背文“长城的修建,公元前一世纪”甚为不妥。经查询《辞海》、《辞源》、大中学教材、上网浏览并向史学人士讨教,早已公认的看法是,最早有文字记录的长城为春秋时楚国所建。《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
期刊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云龙纹“春寿”铭梅瓶(图1),在古陶瓷界享有盛名。据北京马希桂先生在《中国青花瓷》一书中统计,“同类型的‘春寿’款瓶,传世的只见四件,两件存国内,两件流散于日本和英国”。收藏于日本的“春寿”瓶,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青花盖(图2),使我们得以观其全貌。  这类“春寿”梅瓶的年代,一般有元代和明洪武两种说法。而对于“春寿”二字的含义,则鲜有学者深入考证,亦有持元代说者认为“春寿”二字
期刊
焦作地区烧造陶瓷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古代瓷窑遗址,当阳峪窑是其杰出的代表,东焦作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处。其他还有王封窑、李封窑、恩村窑、狮涧窑、柏山窑等50多处窑场,陶瓷界将这些窑场称为“焦作当阳峪窑”。  东焦作窑,又叫矿山窑、姜河窑,因遗址处于东焦作村旧址范围内,故称“东焦作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区中心,西距西焦作窑约1.5公里,东临焦东路,东北距牛庄窑约3公里,北距当阳峪窑约5公里,南
期刊
父亲默默地影响了我的人生。直到现在,我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而他的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仍然在激励着我。  浪漫诗人李白曾说:“千金散尽还复回”,作为一种诗人气质,颇可赞许,但在现实生活中无异于空想梦呓,创业谈何易,人生能有几回搏。而在人的诸多品质指标中,对待金钱的态度,往往是极具本质的一块试金石。特别对一个收藏家来说,更是如此。    父亲董策三先生是民国时期陕西地区收藏文物、古董数量较大者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