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以探索出一种更为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案例选取;案例讨论;案例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63-02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in Teaching "Computer Foundation"
YIN Shu-ling
(Yuncheng University Public Computer Teaching Department,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question in teaching "ComputerFoundation", discussed how to implement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Foundation", to explore the more feasible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Computer foundation;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case selection; case discussion; case summary
1 引言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由于教育和地域性差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学生不好教、学不好的情况。
其次各高校该课程设置现状是课时少,而该课程的内容又多而散、逻辑联系不强,且理论少,实践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即便是在现代课堂中运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只是把利用黑板进行的讲解改为利用多媒体进行灌输,实质上并没有改变教学的效果,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针对该课程的现状特点,笔者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将讨论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
2.1 理论依据
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原型是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2.2 意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BS,始建于1921年),最先在其MBA教学中采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随着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它已被应用到很多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学当中。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在课堂学习中要从实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理论灌输入手,课程教学理论体系需要以丰富、而又真实的案例作基础,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述先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讲解案例,总结出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基本框架可以表述为:(1)案例选取;(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案例讨论;(4)案例总结。
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能够比较直接的、在短时间内获得教学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老师提供了重新挖掘知识和组织教学的机会。
3.1 案例选取
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它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案例是教学的主线,也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因此,选取案例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呢?
3.1.1 案例要具有目的性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于学生学习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安全常识;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工程的基本操作和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简单操作,如浏览器软件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下载、邮件的收发等。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案例。
3.1.2 案例必须从实际中来,真实、生动、有趣
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生活,在生活中要用电脑解决学生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们才会对此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是靠兴趣激发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取的案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就达不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先准备一个某课程课件(面向的学生主要是师范类的),其中包括一些动画和声音,学生们就会很惊奇“这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就会产生兴趣,并且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学习,由此驱动学生们学习后面的内容。
3.1.3 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
教学案例要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Excel时,选用案例“学生成绩测评表”的设计与制作,通过讲解该案例,同学们就会设计“职工的工资表”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
3.1.4 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应该针对所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案例首先要含盖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取。比如,在讲解Word的图文混排时,对物理系学生可采用绘制“电路图”的案例;对于其他系的学生可采用绘制“身份证”的案例。
3.1.5 案例必须具有系统性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都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而不是每节课都采用一个独立的案例,笔者认为,案例不在多,而在精。
比如,在讲解Word时,可采用案例“毕业论文的综合排版”,就可将Word中从文件的新建、文本的编辑、格式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及目录生成等所有的内容均涉及到,最先给学生展示出这个大的案例,使学生从整体上对Word这部分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每节课从中选择一个子案例,依次讲解各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案例的讲解,即整个Word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3.1.6 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及延展性
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并无准确无误的答案,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启发得到。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所以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3.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案例展示之后,教师要根据授课进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实际的原型,向学生展示、演示出来,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的实际作用。
教师首先讲解案例,并讲解该案例所涉及到的本节课的知识,使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供学生清晰、条理的掌握内容;接着学生再在教师的提问及指导下,通过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并把自己放到案例的真实情景中去,并根据情景提出相关问题。
比如,Word中对文本进行格式化时,采用了大案例“毕业论文的排版”,首先讲述了毕业论文中的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面设置等,其中讲解并演示了页码的操作,并故意设置一些错误,使页码添加错误码,而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事先布置过预习内容)指出在分栏时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一旦分栏之后,再添加页码,有时会出现页码不正确的情况,于是又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使得文章在分栏之后,页码添加正确?”,让学生思考。
3.3 案例讨论
学生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并获得对教师提出问题的见解后,进入讨论阶段。但由于时间和大班上课的限制,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为宜。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检查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时,会出现很多疑问,教师可及时向学生作出解答。最后小组内需要记录下本次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意见,并进行下一阶段讨论的准备。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各小组成员的代表在课堂中表达各小组的结果和意见,上台演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讨论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中各小组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充分了解该案例所反映的知识点,以便指导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
如上面问题的继续,“文章如何操作可以使页码添加正确,特别是文章有分栏操作时?”,每一组都有各自的观点,有的认为可先添加页码再分栏,这样就不会出现页码不正确的结果,也有的认为可为每一次不正确的页码重新设置等等。这个问题本身由于操作的多样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在这一个阶段同学们都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参与到讨论中。最后教师总结出“分栏,会使文章出现分节符,在每一节中,可分别设置页码。”这一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使得学生更有动力学习后面的知识。
3.4 案例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个学习总结,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特别是还遗留下哪些问题等作一总结。教师最后要作全面总结和评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理顺学生掌握知识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存在的问题
4.1 要建立案例库
。案例教学关键是案例的选取,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尚未建立案例库,没有一套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宜教学案例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线的《计算机基础》教师搜集和编写出符合大纲的、具有学生专业特色的案例,但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从长远考虑,可建立各高校内教师可共享的《计算机基础》案例资源库。
4.2 小组讨论时,要注意调动学生
小组讨论阶段,通常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更为主动一些,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同学在被动地听。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4.3 案例总结时,要注意总结不宜过细
在案例总结阶段,往往要总结及揭示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帮助学生对案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总结时,可适当概括出案例所包含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把当堂课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
4.4 案例教学法要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案例教学法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的多样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等因素,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如此。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可适当与其它教学方法相配合,如负反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5 结束语
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将会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威,等.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3.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1998.2.
[3] 郑金洲.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http://www.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3-12/08/36197/index.html.
[4] 李敏, 刘欣亮. 大学计算机基础[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7.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案例选取;案例讨论;案例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63-02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in Teaching "Computer Foundation"
YIN Shu-ling
(Yuncheng University Public Computer Teaching Department,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question in teaching "ComputerFoundation", discussed how to implement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Foundation", to explore the more feasible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Computer foundation;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case selection; case discussion; case summary
1 引言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由于教育和地域性差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学生不好教、学不好的情况。
其次各高校该课程设置现状是课时少,而该课程的内容又多而散、逻辑联系不强,且理论少,实践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即便是在现代课堂中运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只是把利用黑板进行的讲解改为利用多媒体进行灌输,实质上并没有改变教学的效果,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针对该课程的现状特点,笔者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将讨论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
2.1 理论依据
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原型是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2.2 意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BS,始建于1921年),最先在其MBA教学中采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随着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它已被应用到很多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学当中。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在课堂学习中要从实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理论灌输入手,课程教学理论体系需要以丰富、而又真实的案例作基础,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述先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讲解案例,总结出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基本框架可以表述为:(1)案例选取;(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案例讨论;(4)案例总结。
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能够比较直接的、在短时间内获得教学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老师提供了重新挖掘知识和组织教学的机会。
3.1 案例选取
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它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案例是教学的主线,也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因此,选取案例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呢?
3.1.1 案例要具有目的性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于学生学习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安全常识;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工程的基本操作和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简单操作,如浏览器软件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下载、邮件的收发等。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案例。
3.1.2 案例必须从实际中来,真实、生动、有趣
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生活,在生活中要用电脑解决学生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们才会对此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是靠兴趣激发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取的案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就达不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先准备一个某课程课件(面向的学生主要是师范类的),其中包括一些动画和声音,学生们就会很惊奇“这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就会产生兴趣,并且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学习,由此驱动学生们学习后面的内容。
3.1.3 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
教学案例要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Excel时,选用案例“学生成绩测评表”的设计与制作,通过讲解该案例,同学们就会设计“职工的工资表”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
3.1.4 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应该针对所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案例首先要含盖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取。比如,在讲解Word的图文混排时,对物理系学生可采用绘制“电路图”的案例;对于其他系的学生可采用绘制“身份证”的案例。
3.1.5 案例必须具有系统性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都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而不是每节课都采用一个独立的案例,笔者认为,案例不在多,而在精。
比如,在讲解Word时,可采用案例“毕业论文的综合排版”,就可将Word中从文件的新建、文本的编辑、格式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及目录生成等所有的内容均涉及到,最先给学生展示出这个大的案例,使学生从整体上对Word这部分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每节课从中选择一个子案例,依次讲解各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案例的讲解,即整个Word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3.1.6 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及延展性
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并无准确无误的答案,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启发得到。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所以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3.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案例展示之后,教师要根据授课进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实际的原型,向学生展示、演示出来,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的实际作用。
教师首先讲解案例,并讲解该案例所涉及到的本节课的知识,使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供学生清晰、条理的掌握内容;接着学生再在教师的提问及指导下,通过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并把自己放到案例的真实情景中去,并根据情景提出相关问题。
比如,Word中对文本进行格式化时,采用了大案例“毕业论文的排版”,首先讲述了毕业论文中的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面设置等,其中讲解并演示了页码的操作,并故意设置一些错误,使页码添加错误码,而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事先布置过预习内容)指出在分栏时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一旦分栏之后,再添加页码,有时会出现页码不正确的情况,于是又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使得文章在分栏之后,页码添加正确?”,让学生思考。
3.3 案例讨论
学生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并获得对教师提出问题的见解后,进入讨论阶段。但由于时间和大班上课的限制,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为宜。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检查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时,会出现很多疑问,教师可及时向学生作出解答。最后小组内需要记录下本次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意见,并进行下一阶段讨论的准备。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各小组成员的代表在课堂中表达各小组的结果和意见,上台演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讨论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中各小组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充分了解该案例所反映的知识点,以便指导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
如上面问题的继续,“文章如何操作可以使页码添加正确,特别是文章有分栏操作时?”,每一组都有各自的观点,有的认为可先添加页码再分栏,这样就不会出现页码不正确的结果,也有的认为可为每一次不正确的页码重新设置等等。这个问题本身由于操作的多样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在这一个阶段同学们都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参与到讨论中。最后教师总结出“分栏,会使文章出现分节符,在每一节中,可分别设置页码。”这一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使得学生更有动力学习后面的知识。
3.4 案例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个学习总结,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特别是还遗留下哪些问题等作一总结。教师最后要作全面总结和评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理顺学生掌握知识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存在的问题
4.1 要建立案例库
。案例教学关键是案例的选取,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尚未建立案例库,没有一套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宜教学案例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线的《计算机基础》教师搜集和编写出符合大纲的、具有学生专业特色的案例,但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从长远考虑,可建立各高校内教师可共享的《计算机基础》案例资源库。
4.2 小组讨论时,要注意调动学生
小组讨论阶段,通常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更为主动一些,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同学在被动地听。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4.3 案例总结时,要注意总结不宜过细
在案例总结阶段,往往要总结及揭示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帮助学生对案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总结时,可适当概括出案例所包含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把当堂课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
4.4 案例教学法要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案例教学法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的多样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等因素,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如此。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可适当与其它教学方法相配合,如负反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5 结束语
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将会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威,等.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3.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1998.2.
[3] 郑金洲.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http://www.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3-12/08/36197/index.html.
[4] 李敏, 刘欣亮. 大学计算机基础[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