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德育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还有形为无形, 追寻诗意的德育
  德育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不断建构和提升学生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一直在有形的框框内动弹不得,不是吗?我们不妨反思一下现实的德育:一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者一直没有走出以整齐划一为基本特征的德育模式,依然用整齐统一的依据和尺度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修剪、删削,试图把学生修剪成矩形的“标准件”;二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者一直以灌输、堵截为主。为此,学校在一味强调“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前提下,各种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宏观的、微观的,样样齐全,这样不许,那样不准,“不”字充斥在学校每个角落,“不”字充斥在每个学生的耳朵,“不”字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的学生,都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在矩形框框内活动,而且细致到每个环节,由此看来,德育不俨然就是一个矩形吗?当然,话又说回来,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多过严的规章制度只会把学生约束在框框内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此众多的道道清规条条戒律,只是冷冰冰的寒霜,使人噤若寒蝉,使学生无所适从,使学生失去自由的个性。我们能不能营造一个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好意思不这样做的情感氛围呢?能不能创设一种环境使德育工作者置身其间不好意思不释放自己的潜能呢?德育在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的同时应该不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好意思不怎么做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德育应该还有形为无形,德育应该如水,德育之水是情和爱,是关怀和爱护,是唤醒和启迪。我们可以把“不准践踏草坪”换成“感谢您的呵护”,可以把“不准大声喧哗”改成“感谢您的亲切”,可以把“不准讲脏话”改成“感谢您的文明”也可以把“不准乱写乱画"改成”从我雪白的身体上,看见了你美好的心灵"等等,把诸如此类的没有协商、没有尊重,体现不出"人"的平等的“不准”都赋予一种人情味(这仅仅是德育的一种方式),让德育无形,创造一个人性化、生命化的德育课堂,追求一种“不教之教“的效果,让学生在无限的时空中自由自在地成长,让德育之水永不枯竭,源远流长,让学生栖居在德育的土壤里,感受德育的诗意,这难道不是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2.削高度为宽度, 追寻平等的德育
  工作中,我们习惯用理想的、高标准的德育目标来要求我们的学生,结果往往是老师无奈的摇头、深深的叹息甚至是咬牙切齿的臭骂……“这学生实在不听话!”、“那学生不可救药!”、“什么办法都用过了,我实在受不了他(她)了!”等等之类的话语经常充斥在办公室。真的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吗?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药对准病根了吗?是否反思过我们在追求德育目标的同时重视了怎样的过程?采取了那些策略?有没有把学生当作自由的、生命的个体平等地对待?这样静下心反思,或许我们的心境会平和些,对学生的理解会多一点。我们说,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平等就意味着尊重,平等就得给予空间,平等须予人文的关怀,平等就……再者,承认学生是自由的、有生命的个体,那就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有层次的,我们没有理由用统一的德育高度(即德育目标)采用同一方法、途径来雕塑学生,更不能达不到自己认定的所谓的德育目标就怨天忧人,这不经意间的“牢骚”,看似无所谓,但从中可折射出我们的育人理念,而且在无意间“主宰”了学生的“灵魂”。古人云:有容,德乃大。我们的教师也经常在学生面前说人的胸怀是最宽阔的,扪心自问自己的胸怀如何?有没有给学生宽度?有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背景、个人体验等不同特点,还是仅仅是停留在一味以高标准德育高度来要求学生的层面上?给学生宽度,就要平等对待,给学生宽度,就要给予宽容,给学生宽度,就要以平常心对待,给学生宽度,就要掏出细腻而丰富的爱心,给学生宽度,还要有信心,给学生宽度,要对每个学生有个正确的定位,承认学生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差异性和独特性,既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又不能有朽木不可雕的怒气,更不能有咬牙切齿的杀气,要和风细雨地加以感情熏陶,要用自己的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抹理解的微笑、每一次赞许的点头给予学生心灵的关爱,用爱心去铺织感情的彩带。
  3.变空洞为实在, 追寻真实的德育
  或许我们平时能脱口而出许多德育名言,或许我们能对许多德育理念如数家珍,但我们的行为呢?我看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的多,这么说一点不过分。因为从很多学校看,德育工作或者在布置层面,或者在形式上走过场,说假话、赶时髦、搞花样,或者照搬多少年来的所谓的德育常规,更有甚者,有的不放在学校议程上……总之,德育在实践层面大多是虚设的、空洞的,一旦遇上问题,再去堵、塞、灌,我们的德育工作者一直就这样高高在上,调控着学生,驾驭着学生的灵魂,难得施舍也是偶尔兴致所致,根本不给学生践行的机会,不给学生体验的快乐,不给学生反思的感悟,这样的德育还会真实和有效吗?可问题是我们平时都在说德育为首,都在说寻求德育策略,都在说探索德育新思路,由此看来,追求理想的德育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装点,更不是一种时尚,它应该是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应该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改变,应该体现在德育的细节之中。“真“才是德育的灵魂。首先,我们要有真实有效的德育策略,真正用现代德育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把学生看作德育的真正主体,有效投入学校德育科研,让德育回归生活实际,让德育与各育共同发展,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让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即学校德育要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需要出发,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充分理解学生,挖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已有道德水准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帮助学生在自主认识、体验、选择 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德育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强烈的 参与意识、敢于进行道德体验的勇气、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才会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真正在体验中理性选择,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实效真正得到提高;相反如果以“管、卡、压”方式进行的学生德育教育,学生是迫于学校的某种“威压”才去“按要求”做,毫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不但导致了德育教育的知识与道德理论缺乏鲜活的生活依据、缺乏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而且由于长期浸润于这样不真实的道德教育情境中,极易造成学生的“言行不一”、“道德虚伪”和“双重人格”。第二,要有真实的情感。这里所说的真实的情感不仅仅一个爱字就能了得的, 是在用真心真情打动学生的同时用创新和艺术的手法唤起学生每个人心中深藏的情感,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做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行者,要蹲下来感受童心的美丽,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引导孩子用最简单,最单纯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经历,用最欣喜、最热情的心去感受每一次的过程,而且在蹲下的同时,要把符合事实的真知揭示给学生,要用自己的博大、深邃和智慧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精神世界、生命质量,让学生体验到崇高、博大、深刻、高山仰止的德育,要用自己的成熟的人生见地和生命智慧,塑造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得以充分舒展。
  理想的德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但愿我们用卓而不群的心灵世界在追寻中诗意地呵护学生;用纯净、澄明、细腻而丰富的美好情感在追寻中平等地对待学生;用崇高、博大、深刻的内心世界在追寻中真实地熏陶学生。
  理想的德育离我们还会远吗?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我们的初中历史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我们发现21世纪的历史教育其基本目标应该是:为通才教育和公民人格养成奠定人文基础,为高素质人才成长提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中学历史教学由此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课题: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个课题。我认为,应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认为:所谓非智力因素
期刊
【摘 要】创新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现今众所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新教学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体作用;合作和创新精神;数学实验     数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又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综合和
期刊
【摘 要】好的结课是一种美的享受,绝不是教师随便“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具备结课的设计意识,挖掘教材内涵,对结课进行精心设计、构思。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剖析,多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这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创新设计     要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必须收好尾。收尾虽然仅占几分钟,甚至是几句话,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动基本矛盾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实践中往往体现为自发与自觉、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个体与群体、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根源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聚焦于这样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会产生?是否必然会产生、存在和发展?这一问题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教改步伐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如何运用教学评价来“滋养”新生的“小学英语”,是我们一线教师重要职责。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不同的年级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通过巧妙的评价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读”“写”能力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课标所提出的评价活动是为了学生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新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深化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分化与整合上,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存在盲目性、欠系统性和内容狭窄、形式单一的问题。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要做到联系实际,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多样性,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作业;设计;误区;有效     布置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朱绍禹先生说:“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本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在练习作业时才能达到最高点。”的确,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
期刊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感因素     1.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
期刊
【摘 要】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质。对于传承汉语语言文化的语文课教学来说,加强德育教育渗透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初中语文教学要让智育和德育渗透,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德育渗透;思想教育;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