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探究—实践式”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 价值取向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二是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三是对操作系统的维护实践性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质量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2.“探究—实践式”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取向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学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最佳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控教学进程和创设新的情景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教师应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时间,精心组织设计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拓展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这样既丰富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2.2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模块化”教学是当今中职教学所倡导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创设两个方面的模块,一是教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模块;二是对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维护模块。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征的,也能高度体现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同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培养目标—知识描述—教师演示—操作练习(独立实践—教师辅助)—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技能性和实践性中彰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2.1设立项目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黑屏、报警、反复重启、蓝屏等硬件故障。
2.2.2讲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新老程度、计算机硬件的认知及是否品牌机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找出计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所在。
2.2.3演示如何排除故障:查找问题——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所处现场的环境,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故障所在位置;“听一听”计算机硬件发出的声音等方法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
2.2.4教师指导练习: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专业知识、专用设备等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并着手解决问题。
2.2.5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总结、补充、修正、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核心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运作办法如下。
一是让他们从认识硬件开始,先将各硬件所存在的功能特性、技术指标等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例如:如果内存条不存在或松动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显卡不存在将会怎么样等。进而进入到自主组装一台完整的计算机,要能够团结一起处理好存在的硬件故障,直到计算机能正常进行自检为止,在此期间总结一切故障出现的原因所在及处理方法等。最后进入到安装软件。二是在安装软件方面要着重介绍软件方面的性能特征,由于实际中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软件方面的故障。更为严重者,需要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软件故障的常见性,我认为应着重详尽地讲解,具体可以到操作的每一步。例如(1)如何设置从光驱启动计算机;(2)如何安装纯安装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Ghost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如:纯安装版操作系统需独立安装各硬件的驱动程序,虽安装时间长,过程复杂,但操作系统纯净、稳定、不易出现蓝屏等故障。Ghost版操作系统虽集成了各硬件的驱动,安装起来简单、快捷、方便,但往往这类操作系统也包含了一些破解软件注册信息的木马、病毒等,从而影响操作系统的稳定性)。(3)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安装防木马、杀毒软件等。三是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自我择业、自主创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学校机房参加实习,与机房的维护员一起维护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4.组织学生参与实战,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节假日去就近的电脑城看看,多向那些卖电脑的员工学习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件性能、怎样选择硬件,学习处理一些计算机故障,如:计算机蓝屏、无故重启、开机报警,以及一些软件故障等。要让学生增强实战技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5.结语
如果说当前中职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则给了学生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习的问题,而本文所提及的就是怎样改正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过程中解决好了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效能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坤,王晓宏.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何文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 价值取向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二是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三是对操作系统的维护实践性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质量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2.“探究—实践式”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取向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学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最佳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控教学进程和创设新的情景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教师应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时间,精心组织设计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拓展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这样既丰富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2.2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模块化”教学是当今中职教学所倡导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创设两个方面的模块,一是教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模块;二是对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维护模块。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征的,也能高度体现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同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培养目标—知识描述—教师演示—操作练习(独立实践—教师辅助)—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技能性和实践性中彰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2.1设立项目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黑屏、报警、反复重启、蓝屏等硬件故障。
2.2.2讲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新老程度、计算机硬件的认知及是否品牌机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找出计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所在。
2.2.3演示如何排除故障:查找问题——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所处现场的环境,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故障所在位置;“听一听”计算机硬件发出的声音等方法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
2.2.4教师指导练习: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专业知识、专用设备等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并着手解决问题。
2.2.5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总结、补充、修正、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核心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运作办法如下。
一是让他们从认识硬件开始,先将各硬件所存在的功能特性、技术指标等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例如:如果内存条不存在或松动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显卡不存在将会怎么样等。进而进入到自主组装一台完整的计算机,要能够团结一起处理好存在的硬件故障,直到计算机能正常进行自检为止,在此期间总结一切故障出现的原因所在及处理方法等。最后进入到安装软件。二是在安装软件方面要着重介绍软件方面的性能特征,由于实际中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软件方面的故障。更为严重者,需要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软件故障的常见性,我认为应着重详尽地讲解,具体可以到操作的每一步。例如(1)如何设置从光驱启动计算机;(2)如何安装纯安装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Ghost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如:纯安装版操作系统需独立安装各硬件的驱动程序,虽安装时间长,过程复杂,但操作系统纯净、稳定、不易出现蓝屏等故障。Ghost版操作系统虽集成了各硬件的驱动,安装起来简单、快捷、方便,但往往这类操作系统也包含了一些破解软件注册信息的木马、病毒等,从而影响操作系统的稳定性)。(3)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安装防木马、杀毒软件等。三是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自我择业、自主创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学校机房参加实习,与机房的维护员一起维护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4.组织学生参与实战,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节假日去就近的电脑城看看,多向那些卖电脑的员工学习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件性能、怎样选择硬件,学习处理一些计算机故障,如:计算机蓝屏、无故重启、开机报警,以及一些软件故障等。要让学生增强实战技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5.结语
如果说当前中职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则给了学生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习的问题,而本文所提及的就是怎样改正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过程中解决好了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效能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坤,王晓宏.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何文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