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变化,改变气门的开闭时刻提高气门的开闭时间,使进气更顺畅,利用空气流动的惯性根据发动机不同的转速变化改变气门的开闭时间,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强化其性能。
  [关键词]气门;可变配气正时
  中图分类号:V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23-01
  增加气门开闭的时间,让气门开闭的时刻可变便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能,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能,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的一个技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项技术,叫发动机可变配气正时系统,其实在过去很长的汽车发展过程里,大概在过去的六、七年前,这个技术系统都是大家比较陌生,很稀有的一种技术,单单根据技术名字来了解,大部分人都很难理解什么叫可变气门正时,所以足可以看出这项技术的高大上,通常配备了这样技术的发动机,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台非常高端的、先进的发动机。但是随着发动机的日渐革新,不管是日系德系还是哪怕自主品牌基本上已经普及了这个技术。那么可变配气正时系统到底是个什么技术呢,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使发动机得到哪些性能上、动力上、经济上的提升呢?
  所谓可变气门正时,从字面上拆分来理解,就是可以改变气门的开启关闭的时间,那如果气门的开闭时间不可改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情况呢。我们知道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它需要经历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及排气冲程,这四个行程使发动机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发出动力带动各机构运转。从进气行程来讲,就如同人的呼吸过程一样,我们很自然的可以理解,当我呼吸开始时我的嘴需要张开给空气一个进去体内的通道,所以当进气开始时,进气门是处于打开的状态,当我进气完成后即将转入下一个行程压缩冲程时,进气门应该是出于关闭状态的,否则当压力高于进气压力时,进入气缸的气体则会从气门压出形成倒流,所以进气门应适时关闭,使气缸形成密封。而事实上由于进气冲程它的空气是有流速的,而空气呢它的进气流动也是有惯性的,所以实际在匹配进气门开闭时间的时候,它并不是准确的按照活塞运行到上止点的时候打开,在下止点的时候准确关闭的。而是它会有一个提前打开和延后关闭的过程,这样增加了气门的开启持续时间,能够让进气更顺畅而且能够让可燃混合气更多的进入到气缸中去,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由于传统的发动机的这个特性,所以它只能按照一个最常用的转速去匹配它的进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通常这个转速是多少转呢,通常是我们常用的两千转到三千转的这个转速区间能够给他匹配到一个最大的进气效能的这样一个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点。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法,进气的流速也会发生变化。其特点是随着发动机的转速越快进气流的流速就越快,发动机的转速越低进气流速越慢。那在匹配进气门打开和关闭时间的时候,如果它的开启时间和开启时机可变,那就可以根据转速的高低去匹配不同的进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时机,比方说当发动机处于低速运转时,可以让进气门提前开启的时间少一点,当发动机出于告诉运转时,这个时候气流的惯性就很大进气流量非常大进气流速也非常快,可以让进气门提前打开的时间更多一些并且让气门延时关闭的时间更多一些,提高气门的开启时间让它更加充分的进气。所以这就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它在原理设计上要实现的一个初衷,就是让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范围内能都能够活的最大的气门开启时间,得到最大的进气起效能。我们知道丰田公司的VVT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随着它们的不断开发,又发明了双VVT技术,指的是它不但进气门的开闭时间可调可以变化,排气门的开闭时间也可以变化这样就意味着它可以有最大的在各个转速范围内都能匹配最大进气效能的能力,也可以匹配最大的排气效能的能力,所以往往对于一台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如果它配备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它的最大功率要比没有配备这个技术的发动机它的功率要高,它的燃油经济性也要更好。并且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无论在哪个转速区间内,它的动力输出也会更顺畅。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是多样化的,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既可改变配气正时也可以改变气门升程。气门升程就是改变气门的开启高度,增加进气截面积。二是只改变气门的开闭时间。無论是那种方法都是使在发动机运转中随其与转速变化的特性关系提高进气效能。气门的开启时间由凸轮轴的轮廓线决定,通过设计改变凸轮轴的轮廓线便可以改变气门的开闭持续时间。各大发动机厂商也通过不同的凸轮轴设计实现这可变配气正时技术的运行。
  总之随着现代汽车对发动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降低排放,减少排量,增加功率的设计理念促使着可变配气正时技术的持续发展。我相信未来可变配气正时技术会使发动机有更高的突破。
其他文献
[摘 要]注水井完井作業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管柱中途遇卡的情况,这不但制约着修井速度,还会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耗费。本文从井下作业现场实际出发,对引起注水井管柱遇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卡管的措施,为今后注水井完井作业提供了可靠借鉴。  [关键词]注水井;完井;遇卡;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26-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U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22-02  相对于搅拌摩擦焊缝表面缺陷,内部缺陷对焊缝的性能影响更为严重,而且不易发现,要借助于一些缺陷检测工具,而且有的缺陷必须用专门的检测工具才可以发现。内部缺陷主要包括内部孔洞和隧道、Z线和界线、吻接等。  1 内部孔洞  内部孔洞的形成原因与表面孔洞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涉及到搅拌摩擦焊接头内部热塑性材料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来源以及水质特性,说明了为准确预测脱硫废水量,还应该对燃煤中的Cl或者烟气中的HCL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并通过对常用的几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电厂应设置独立的化学处理系统进行合理处理,经处理后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PH、CODCr 、悬浮物及重金属等都已符合排版标准要求。  [关键词]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U26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变电运行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是其主要职责。为满足生产与生活多样化的用电需求,电力系统中变电设备增多,变电设备已成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电网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变电运行 隐患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V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
期刊
[摘 要]由于深部软岩工程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使原有的浅部工程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本文以许疃煤矿71212外风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锚网索梁耦合支护技术,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锚杆(索)支护参数,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软岩;锚网索梁耦合支护;支护参数;支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多煤少油”的基本国情以及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缓解水资源匮乏的局面,减少水污染,“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合理发展现代煤化工,注意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煤化工项目具有耗水量大、生产污水含盐量高、污水污染严重等特点,所以污水深度处理并回用,实现煤化工污水“零排放”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利用传统活污泥法去除COD、N、P,利用超滤去除SS、胶体,利用反
期刊
[摘 要]自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Rowland教授和Molina博士发表了“环境中的CFCs”论文,发现消防行业大量使用的哈龙灭火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全球掀起了哈龙替代计划。超细干粉灭火剂作为哈龙替代计划当中的研究热点,其通常做法是将基料超细化之后进行一定的特性改良。文章设置对照试验,通过设置不同超声波功率,研究了超声分散对于超细粉体在包覆过程中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U514 文献
期刊
[摘 要]水电站的水轮机振动问题,与发电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因此,需要時常进行维修,以避免异常振动,保证水轮机的正常运行。文章正是基此种目的和思路展开讨论。  [关键词]水力发电厂; 水轮机; 振动故障; 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80-01  从水轮机异常振动的危害谈起,探讨了异常的主要原因,并且找出了应用性较强的解
期刊
[摘 要]文96储气库是中国石化第一座储气库,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为反向屋脊式构造,分为主块和文92-47块,设计库容5.88×108m3,其中主块5.19×108m3,文92-47块0.69×108m3。自2012年8月24日投产至2016年12月31日,已安全、平稳、高效运行1591天,累计注气量6.97亿方,采气量3.61亿方,产液量4379方,整体库容5.25×108m3,
期刊
[摘 要]型钢炼钢厂目前所使用工业软件种类繁多,版本不一,备件准备繁琐,亟待需要解决,本文介绍通过使用Vmware虚拟化技术,安装EXSI5.5服务器彻底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EXSI;虚拟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F5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35-01  1 引言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各种工业软件不断更迭出新,型钢炼钢厂自2003年建厂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