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改革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提问式的传统教法,重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加强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初读、细读、情读。
一、初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轻声朗读,标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抄写生字词,试着理解每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等。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的速度稍慢一些,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课文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教师可指名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3、小组内分阶段轮流朗读。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小组内自行轮流读,互相纠正字音。
二、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要求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教师可根据自己制定的重难点设计精而恰当的问题,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教师筛选学生质疑中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3、教材编排的略读课文中有阅读提示,可以围绕提示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同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解决问题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合作探讨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读课文
情读课文,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体验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能有感情地朗读。
1、朗读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最喜欢的句或段,也可以是教师引导的重点句或段。
2、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播放相关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教师适当进行朗读语气的指导。
4、朗读时教师可做出评价或学生互评。
总之,语文是人文性最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几乎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教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学生才会有可能对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作者单位:812100 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中心小学)
一、初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轻声朗读,标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抄写生字词,试着理解每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等。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的速度稍慢一些,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课文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教师可指名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3、小组内分阶段轮流朗读。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小组内自行轮流读,互相纠正字音。
二、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要求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教师可根据自己制定的重难点设计精而恰当的问题,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教师筛选学生质疑中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3、教材编排的略读课文中有阅读提示,可以围绕提示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同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解决问题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合作探讨的良好习惯,初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读课文
情读课文,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悟了课文内容,体验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能有感情地朗读。
1、朗读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最喜欢的句或段,也可以是教师引导的重点句或段。
2、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播放相关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教师适当进行朗读语气的指导。
4、朗读时教师可做出评价或学生互评。
总之,语文是人文性最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几乎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教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学生才会有可能对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作者单位:812100 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