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不想,刘半农和他的“她”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2017年央视举办“百年新诗”朗诵会,开场第一首诗便是《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读罢此诗,不禁疑问,诗中那个令刘半农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的“她”,到底是谁呢?

摒陋放足爱怜她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11岁的刘半农跟着母亲蒋氏去离家不远的庵堂进香,碰巧遇上城东朱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庵许愿。朱夫人的两个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尤其是长女朱惠,明眸皓齿,楚楚动人,令情窦初开的刘半农一见倾心。
  刘半农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6岁就能吟诗作对,以聪明过人而饮誉乡里。朱刘两家同住江阴城里,朱夫人对刘半农“神童”的美誉早有耳闻,又见刘半农俊秀朗逸,举止非凡,满心欢喜。当得知刘半农尚无婚配,朱夫人遂主动向蒋氏提起,愿将长女许配。蒋氏见朱惠聪颖美丽,满心欢喜,一口应诺。
  朱惠比刘半农大三岁,尽管有“妻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刘父对此还是介意。因此刘父以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反对这门婚约。朱家又提出将次女许配刘家,刘家领情应允。
  可是订婚后不久,朱家次女竟患病去世。过了一段时间,朱夫人旧事重提,再次提出将长女朱惠许配给刘家,刘父被朱家的诚意感动,同意了这门亲事。
  按照当时的习俗,男女授受不亲,订婚后不能见面。可受新思潮影响的刘半农却不顧这些陈规陋俗,一有机会就往朱家跑。
  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朱惠裙下露出穿着红绣鞋的小脚,顿生怜意,决心帮助朱惠摆脱缠足之苦。他遂请求母亲去劝说朱家不要再给朱惠缠足。朱惠听说此事,十分欣喜,从内心感激刘半农。
  刘半农从小便有“尊重妇女,呼唤妇女解放”的新思想,这个“摒陋放足”的经历成为他后来首创“她”字的最初诱因。

此生决意不负她


  1905年,14岁的刘半农以江阴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获得免去一年学费及食宿费的嘉奖。1910年6月,刘母病危,依据当地的“冲喜”风俗,刘半农赶回家结婚,尽管“冲喜”未能挽救刘母的生命,也比较仓促,但从此,朱惠成了刘半农一生中最忠实的伴侣。
  由于家务繁重,朱惠曾两度流产,引起刘父的严重不满。他听信卜卦先生的说法,认为儿媳“命中无子”,不能生育。于是,刘父强令刘半农休妻另娶,或以纳妾的方式传宗接代,甚至私自为刘半农物色好了纳妾对象。刘半农早就下定决心一生只钟情于朱惠一人,对父亲的建议,坚决反对。
  1916年秋,刘父的担心终于被打消,朱惠生下了女儿,刘半农为之取名“小蕙”,寄托对女儿的美好期望——夫人贤惠,女儿蕙质。

伉俪情深首创“她”


  1917年5月,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对文学革命提出深刻见解,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由于才华出众,26岁的刘半农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慧眼相中,被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1920年2月,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刘半农去欧洲留学。其间,朱惠给了刘半农极大的精神支持,夫妻二人患难与共,恩爱有加。可是,面对贤惠的“她”,刘半农却找不到合适的单字。
  原来,英语中的第三人称,男用“he”,女用“she”,而当时汉语的第三人称“他”却无男女之分,通用于男、女性及一切事物。因此“she”翻译成汉语,找不到对应的汉字,最初一般被译作“他女”“那女的”,显得十分不协调;后来有人用“伊”来表示女性第三人称,比如鲁迅就经常使用“伊”字。
  鉴于这种混乱,刘半农考虑再三,反复琢磨。一次,在写夫人朱惠与女儿刘小蕙名字时,在“惠”与“蕙”字上得到了启发,于是,在“他”的基础上把偏旁改成“女”字旁,首创了“她”字,用来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同时又创造了“它”作为非人第三人称。他写下《“她”的问题》一文,寄回国内发表。
  在异国他乡,朱惠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又不辞劳苦地照顾全家起居生活,刘半农深为感动,把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对妻子的爱恋之情融为一体,写下了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并首次将“她”引入诗句。
  诗中表达出的浓郁的爱恋之情,引起了千百万读者的共鸣。1926年,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将此诗谱成曲,一时传唱大江南北,“她”字也随之迅速推广。
  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刘半农冒着酷暑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同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年仅44岁。刘半农去世后,朱惠一人抚养一子两女。1947年,朱惠在与丈夫离别13年后,也随他而去。按照生前遗愿,人们将她葬在刘半农旁边,从此这对伉俪再也不会分离。
  在云霞掩映的傍晚,在月光如洗的深夜,在世界的另一头,刘半农一如当年留学欧洲时的神态,动情地对着朱惠吟诵: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
其他文献
调解是平衡的艺术,一碗水端平的前提,是学会宽容、理解、承受、忍让。  家长里短、事故纷争、恩怨情仇,在她那里全化作“绕指柔”。  8年里,10700余起各类民间纠纷,“法律难处理,公安推不掉,百姓又需要”,都在她手中圆满化解,成功率达99.7%。  人们亲切地称她“调解大师”。她叫陈静,是常州市新城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一句话就让双方偃旗息鼓  虽然被查出脑垂体肿瘤,多年来靠药物维持健康,在全区公安系
期刊
Q:我今年34岁,妻子是《莫愁》杂志的忠实读者,这是我能找到的写这封信的唯一合理理由。  我与太太结婚八年,孩子6岁,收入稳定,家庭和睦。可我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日子琐碎,没有悲喜,每天回家看到的情景是太太守着电视,被弱智电视剧感动得热泪盈眶或逗得哈哈大笑,孩子忙着在玩具房玩星球大战。我无法理解他们的快乐,常常问自己,一辈子就这样过吗? 这真让人绝望,我希望生活多一些激情与改变,能像一个有朝气的坏
期刊
猎场竞技,想掐尖儿就得耗得起。  对张静的名字,大家或许不熟悉。但提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潜伏》,以及最近的热播剧《猎场》,大家肯定不陌生。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中国第一部直观反映家庭暴力的作品;《潜伏》打破了谍战剧套路,使张静成为乐视盛典金牌制作人;《猎场》更是中国首部以猎头为题材的剧,推翻了大家对猎头“挖墙脚”“红娘”的局限认识。  张静就是这几部剧的总制片人,青雨传媒的董事长。耗得起才
期刊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会一直为之奔走。  2018年1月初,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好不容易从繁忙工作中抽空,接受了我的采访。于是,在冷风呼啸的冬夜里,我们进行了一场“围炉夜话”……山水田间,女汉子的芳华  秦光蔚是上海人,她的父母都是南通农校毕业的,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滨海农业局,后被调至响水县工作。秦光蔚从小就跟在父亲后面整天往农村跑。“那时候就觉得农民真好,他们经常会慷慨地邀请
期刊
那是初夏的一天,艾本·贝尔与盖文·迈金泰尔在林中散步。阳光斑驳的地上,他们注意到一些碎木屑。虽说风儿吹得树枝不停摇摆,连地下的枯枝、树叶也在飞舞盘旋。那些碎木屑却如同长在泥土中一样,纹丝不动。  两人好奇地过去一探究竟,发现木屑附近长了许多小蘑菇。原来是蘑菇的无数菌丝聚合,构成菌丝体,将木屑“胶”在了地上。  此时,那些蘑菇好像雨伞,撑在了心空,挡住燥热,令两个大男孩感到一阵清凉。因为一个灵感冒了
期刊
人生激越之处,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负悲凉,仍有勇氣迎接朝阳。  ——萧红  别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发生的东西。  ——柴静  你小瞧我,你就成全了我。  ——严歌苓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子下。  ——龙应台  美,在向往它的人心里比在看到它的人眼里,放出更明亮的光彩。  ——纪伯伦  你选择了用什么方式开始一
期刊
不管有没有遇到王子,她早把自己活成了王妃。  2017年11月27日,英国皇室发出声明:哈里王子与梅根·马克尔订婚,并将于2018年5月举行婚礼。  一边是全球顶级黄金单身汉;一边是平民出身,离异带娃,非裔,大尺度性感女演员……天差地别的两个人,让大家震惊了。  其实,这份爱情虽不是门当户对,但绝对势均力敌。不管有没有遇到王子,梅根早把自己活成了王妃。不完美的梅根  1981年8月4日,梅根出生于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给科学点颜色看看  如果选一个关键词,来描述心目中科学家的模样,你会选哪个?枯燥、寂寞、无趣、不通世情、高大上……  事实上,科学,可以有科普机构“科学松鼠会”所提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的感性;也可以有美剧《生活大爆炸》在全球掀起的“聪明就是新性感”的时尚……而目光转向中国青年一代女科学家时,我们才发现,科学有更加斑斓的色彩。  科学领域中,蓬勃升腾的她力量,是一种纯
期刊
世界上没有火箭式的成长,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需要怎样的寻寻觅觅,才能够找到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生于1984年的成都姑娘李莉娟给出的答案既曲折也直接——在没有抵达之前,别停下来。  她从一个普通的博物馆讲解员成长为世界顶级品酒大师,并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取得酒庄交易执照的华人,也是当下法国波尔多的形象大使,以及波尔多一座300年历史古堡的女主人,甚至到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开个人演唱会。乖乖女的叛逆  
期刊
Q:我和丈夫结婚五年,孩子3岁。所有人都觉得他有想法、上进、不酗酒、不打牌、孝顺、正直……可我感觉不到幸福。他喜欢看小说或打游戏,婚后的业余时间基本都是这样,不做家务,也不陪孩子玩。我主动跟他沟通,找话题聊天,可最多改变两天,我失望至极。现在我俩每天也就两句话,基本沒有沟通。我所有的感情好像都被消磨殆尽。  当初结婚时,他家条件不好,我们租房裸婚,我还主动出钱帮他父母还债。我以为他会懂得我的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