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社会转型时期娼妓群体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变迁的关系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晚清民初时期,社会风俗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渗入而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娼妓作为女性群体中極为特殊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职业女性,这样的特殊身份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女性近代化的脚步也由此产生了迥异于传统封建社会的新的发展。女性服饰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风俗变迁的重要标志。华裔作家赵淑侠塑造的赛金花形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诠释了这一时期女性近代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赛金花 娼妓群体 风俗变迁 历史 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衣食住行四大民俗中,将“衣”排在首位,足见服饰文化在展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服饰文化历来讲究“易代必易服”的传统。赛金花作为妓女群体的代表人物,她自身经历的复杂性恰好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服饰文化的典型。在这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高雅与通俗三种不同的文化定义。而赵淑侠女士作为华裔文学创作的代表,她的作品《赛金花》自然也涵盖了上述三种文化定义。这样,作者、书中人物、时代环境便具有了一种共同性,以这种共同性为前提而创作出的小说《赛金花》,便自然成为表现晚清民初时期社会风尚习俗的文本。
  赛金花这个历史人物由于其经历的复杂性,可以将其一生概括为四种身份,即随夫出使的公使夫人、艳名如织的红妓女赛金花、庚子救国的“赛二爷”以及民国初年嫁为人妇的平凡女性。这四个时期不仅是赛氏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从晚清到民初社会发展历程的写照。赛氏作为妓女群体的代表,她的服饰穿着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数易其貌。
  a.公使夫人时期:“状元夫人的大礼服:火红绣缎大袄上罩着五彩孔雀毛的披肩,颈上挂着珍珠、翡翠、玛瑙三串大珠,下身穿着二十四条飘带的六幅湘绫裙,每条飘带的尾端系着一枚亮晶晶的小银铃。长及地面的裙子遮住了她踩着宫鞋的金莲。宫鞋的后跟是手艺高明的师傅巧心设计的,里面装了个掺着桂花精和豆蔻末的粉包儿,人没到香气已随着银铃声隐隐而至。人到眼前,只见珠颤翠晃,眼波流转,走一步在大理石地上踩上一个粉印,真是步步生花艳色绝伦。”①
  b.艳名如织时期:“金花穿了一件杏黄底子、黑丝绒掺银线大花的法国亮缎大袄,下面是同样质料黑底黄花绣裤,黑丝绒镶银边的小快靴。”②“金花上身是窄腰高领小缎袄,下面一条蓬蓬松松的大裙,肩上一袭短及臀部的白貂披风,头上一顶西伯利亚式的白貂小帽,帽统上别着一朵鲜红的丝绒芍药花。”③
  c.庚子国难“赛二爷”时期:“一个身披白色斗篷的女人,骑着一匹墨黑色的骏马。”④
  “金花披着件玄色的狐皮斗篷,戴着同样色质的护头,额前别着一只桂圆大小的珍珠。”⑤
  d.民国初年嫁为人妇的平凡女人时期:“新娘穿着水粉色缎质瘦腰拖地礼服,头披同色薄纱,手捧绿叶扶衬的粉红色玫瑰。新郎身着黑色燕尾服,里面是浆得硬挺的雪白丝料衬衫,颈间打个黑蝴蝶结,手托大礼帽,看上去黑白分明神采奕奕。”⑥
  赛金花在随夫出使时期,她的衣着服饰在比较重要的公众场合均是典型的清代中式风格,上文a处列举的是在中国驻德使馆第一次举办宴会时赛氏的服饰。在这样的场合中,赛氏身着火红色的状元夫人大礼服,以彰显其公使夫人的身份,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被视为僭越礼俗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妻与妾的贵贱之别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只有正妻才能身着红袄红裙,妾之过门是不允许穿红的。赛氏嫁与洪钧做妾时,也只是身着“火红色镶四道边大袄,下系石青色百蝶裙”⑦,并未身着红裙。在中国封建社会,娶妻与纳妾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的,娶妻要奉行“六礼”明媒正娶,纳妾则可以有多重途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市场交易。既然妻妾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那么赛氏在随夫出使期间以正红色衣裙示人,足见其当时对自己“妾”之地位的厌恶。从服饰颜色上,赛金花以正红彰显其地位,在衣着的款式上也是极尽奢夸。披肩、六幅湘绫裙、银铃、宫鞋,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式服饰。其中,“六幅湘绫裙”是中国唐代时期流行的裙子式样,诗人李群玉便有“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的诗句,足见这种做工复杂的裙式在当时社会的流行程度。发展到晚清时期,女性裙装式样渐趋奢华,并以多幅多褶为时尚。由于这种奢华的装饰非一般家庭所能负担,因此这种奢华的服饰符号就成为晚清权贵人士身份的象征,服饰便被赋予了社会身份等级标示的功能。
  经历过公使夫人的荣耀之后,赛金花人生在短暂的低谷期后进入了艳名如织期,这一时期赛氏辗转于京、津、沪三地,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由于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繁荣,服饰文化也呈现出中西结合的新面貌。徐柯《清稗类钞》中这样介绍晚清服饰:“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履由高底仄头变而为薄底阔面,皆于作事行路,良多利益。”⑧可见,晚清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渐入,女性衣着款式渐以轻便为宜。“清代同光年间,汉族女装中开始出现上袄下裤的服装,光、宣年间,女性着裙者渐少,上衣下裤成为流行装束。”⑨女性着裤不仅更凸显女性的灵动,而且其较于裙装而言更易于行走,从而成为当时流行的风尚。女性衣着不再以“含蓄”的方式来掩盖美,而是以“西化”的“曲线美”为前提,力求在衣着上突出女性的玲珑曲线,因此出现了“窄腰”“短袖”“高领”等新式服饰。
  c处描写的是庚子国难时期赛金花的服饰,作者为突出其“北京爷”形象的特点,在对角色服饰的刻画上选用了一系列带有男性特色的服装。斗篷,俗称披风、大氅,又名“一口钟”,是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其短款称为披肩。斗篷在清代可以说是一种中性服装,男女皆可使用,但至民国时期,男女便不再通称,其中“女用称一口钟,男用一般称斗篷”⑩。作者在设计情节时巧妙地将赛氏身着斗篷与骑马放在一起,以突出其“男性”特色。晚清民初时期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一些女性开始觉醒并接受西方独立、自由等新思想,因此这一时期女性身着男装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之一。与此同时,娼妓界的奢侈风尚日盛,更有甚者,一日之内服装可更换数次,如描写赛氏,“性俊爽,客至,掀帘出,神光四射。其装束日必数易,有见之者,谓此一赛金花,彼亦一赛金花也。出必以马,见者称之为赛二爷。”晚清光、宣年间,娼妓界不但以“妓效男装”引领时尚,更以“日易数服”来显示其奢侈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三王墓》是《搜神记》中唯独记载有关“侠”的两则故事中的一则,其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客”表现出来的“侠”特质过于明显,学者们往往忽略了赤比、干将身上的“侠”特质。本文将以鲁迅的《铸剑》作为补充研究,追溯“侠”形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并对客、赤比、干将三者的“侠”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侠 形象 特质  侠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人物形象,这些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学校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启蒙课的重要科目,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深入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课堂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羽林郎》,是汉代乐府名篇。萧涤非、张慧博认为作者开宗明义说是“调笑酒家胡”而下文竟没有调笑的事实。事实并非如此,围绕“调笑”二字全面解析文章,不仅可以澄清事实真相,还可以阐释《羽林郎》留给后人宝贵精神的实质。  关键词:《羽林郎》 有理 有利 有节 调笑 反抗凌辱 赞歌  一、观点呈现  近日备课,细读《羽林郎》,纵览诸家言论,看到萧涤非、张慧博认为作者开宗明义说是“调笑酒家胡”而下文竟
摘 要:崔荣荣、牛犁的《明代以来汉族民间服饰变革与社会变迁(1368—1949年)》针对服饰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相关性,以作者多年田野调查实践与明代以来传世物质材料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服饰造型变化以及影响汉族民间服饰文化变迁的诸多因素,通过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形成了多重论述角度,并在此基础上以女性社会角色变化为视角进而论述了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与服饰变革之关系,最终构
应对   我爸道歉时说的话:“生活费要多少?”   我原谅他时说的话:“都行。”   我妈道歉时说的话:“吃饭了。”   我原谅她时说的话:“还挺香。”  底线   我的手机屏摔坏了,触摸时灵时不灵的,拿去维修店,维修小哥检测完说,“都是正常的,检查不出什么毛病。”   见我不高兴,小哥说:“要不你在这里使用一下手机,等它卡住时我再看看。”   然后我就自
老虎曾经是动物世界里一个十分笨拙、不善捕猎的动物。它生活得十分艰难,穷困不堪,经常饿肚子。不仅如此,它还受到许多动物的嘲讽和欺负,令它十分难过和尴尬。  山神发现老虎处境十分艰难,就决定让猫教给它一些捕猎技能。猫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山神的提议。  当然,猫不想将自己的捕猎技能教给老虎。它想,如果让老虎学到了真本事,将来它一旦变得强大了,也许会背叛自己,反而成为自己的敌手。  猫决定让老虎为自己打下手,
摘 要:杨子导演的《喊·山》将电影城市叙事空间轉向乡村,并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揭示现实的深度。但转向又止步于对20世纪80年代乡村议题的回忆与描述,对于女性叙事的解读也缺乏一种新的视野与角度,从而使得影片在艺术与商业的表达中出现失衡,难以在观众中获得共鸣。  关键词:《喊·山》 双重叙事 乡村 女性  在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斩获传媒大奖的电影《喊·山》是一部由杨子执导,王子逸、朗月婷和成泰等
摘 要:木心的散文《童年随之而去》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都是一场“启蒙运动”。作品首先展现了童真与成人世界的对抗与胜利,随着代表童真执念的“夗”的丢失,作者完成了这场告别童真的启蒙仪式。童真自己在时间的驾驭上,完成一场了自我的“启蒙”。  关键词:启蒙运动 木心 童真  《童年随之而去》{1}这篇散文令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两者都讲的是一场“启蒙运动”,一个是启蒙童年,一个是告别青
摘 要:艾伟以其《国语问题》《汉字问题》对语文阅读心理系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堪称“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的典范”。本文在评述其识字心理、写字心理、阅读心理、作文心理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他的研究对今天的语文教育研究仍有如下启示:(1)阅读心理是一个可以从形式角度加以分析的生成系统;(2)阅读心理研究是语文教育研究及语文教育的基本依据;(3)语文教育研究必
摘 要:《无风之树》是当代作家李锐1994年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暖玉与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卷五中化现为“延州妇人”的“锁骨菩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佛教美学的视角对《无风之树》中的暖玉和《续玄怪录·延州妇人》中的“锁骨菩萨”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引发读者对文学与宗教、人性与佛性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无风之树》 暖玉 《续玄怪录》 锁骨菩萨 佛性  《无风之树》是当代作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