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身份之象征和精神传承之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主要由地方政府、第三方组织及社会群众等三个群体完成,其中地方政府在该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应该承担起非遗的传承保护以及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责任。黎锦作为海南黎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以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海南黎族几千年历史的沧桑,表现着黎族文化的点滴,凝聚着黎族人的血与魂。但黎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黎锦一直以一种黎族特有的方式来传承。现代科技文化的急速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没有文字传承的黎族人民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黎锦时刻面临后继无人甚至是失去传承的危险。但如果黎锦手艺能够成功产业化,不仅能够对其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而且还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解决贫困以及就业等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锦 产业化 地方政府 政府角色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规划基地课题(编号:HNSK(JD)16-29)。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97-02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国家,作为整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融洽的见证。保护和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扬十九大精神,落实十九大对社会和经济的政策,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但是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经济,人们的生存价值观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即经济方式、价值观念日渐趋同。这就造成了地方特性的减弱,生存环境的日益趋同,地方传统与历史文脉被撕开,地域文化的特色走向没落,文化的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威胁。基于此种情况,本地区非物质文化的问题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认真思索:如何去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不应该以及如何实行产业化保护。在非遗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等等问题。就海南省而言,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根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将该省定位成一个以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省份。时至今日,海南省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海南的旅游业虽然发展快,可是起步晚,相较于旅游业发达的日本,韩国而言,海南的旅游业仅相当于处在起步阶段,亟需像日韩学习,深层次的对黎锦进行开发,即深度旅游。当然这种深度的开发不仅仅是进行类似基础设施、古迹或自然景观等硬件的维护与建设,更需要进行“软件”的开发,就是要对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的开发与保护。整个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例如政府可以把黎锦作为海南省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政府就需要围绕黎锦所在的黎族区域,开发黎锦旅游的经营管理和运作的接游憩业务,像黎族景区、黎锦公园、特色黎族游乐场、黎锦主题公园、黎锦疗养所、黎族旅游商业区等。在景区开设带有黎族风味的饭店、黎族村寨样式会议厅等。鼓励私人企业在黎族景区指定地点开展旅行商务、旅游媒介广告方面的服务。做好黎族旅游的公路客运。保护和维护好黎族古建、艺术装饰。对黎锦景区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引资投资以及景观设计等。
一、黎锦产业的现状与瓶颈
目前,已经成功申报黎锦技艺传承人的,国家级传承人和省级传承人分别有2名和14名。针对没有文字记载,依靠口传身授的传承这种手段,政府布置措施改善提升传承人生活条件,让传承人能够得到来自物质、精神方两方面的奖励,并且要求这些传承人授徒教学。此外,当地政府开展各种各样的传习与培训,积极扩大黎锦传承人队伍,尤其是政府统筹规划下建设的黎锦技艺传习所和传承村,有效地促进了传承人坚持黎锦口传身授这种方式,地方政府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技艺传承后继有人。
要使黎锦主题旅游成功产业化,首先必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然后再设计产品来满足那些需要。黎锦旅游产业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不单要促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运用市场营销方式来进行黎锦产业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还有利于黎锦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经过世界各国近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剧。黎锦在进军旅游产业化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其方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要实现黎锦产业化和规模化,就需要通过对黎锦的工艺的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良,并且要符合市场消费者要求。虽然在黎锦的生产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可是远远达不到产业化发展的预期,仅仅算得上市场的起步阶段。
黎锦产业化受市场影响太大,政府支持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黎锦的保护、开发、创新是一个整体,只有进一步深化黎锦的产业化,才能很好的传承黎锦文化。這样才不会因为市场年景好,很多企业来收购黎锦,大家一窝蜂的跟风,短暂的带动工艺的恢复;市场年景不好,就将黎锦的生产和传承弃在一边,黎锦的传承就停了下来。这种不稳定的产业,不但不会提高黎锦产业化的速度,还会因为这种不稳定,使人产生懈怠心里或对黎锦能否成功产业化产生怀疑。
村企合作,虽然企业负责全部的收购和销售,但是大部分织锦人员都是当地的村民,一般只在农闲时候才会进行黎锦的加工制作,以至于村落内部的小作坊都不能保证如企业化一般的运转。这就导致缺少专职织锦人员,产量低。同时,缺少重量级的相关企业。少量的,在黎锦产业中比较知名的企业,如黎锦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虽然通过创新研发新的黎锦产品,并投入重金进行营销,甚至海南政府也利用展销会,洽谈会或世博会等多种形式协助宣传,但是效果也不是尽如人意。直到现在,因受限于工艺而不能批量生产,导致黎锦的品牌化,国际化之路充满了未知。
随着旅游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正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黎锦也可依托其所在地域的其他资源和景观,开发形式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且能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以此推动整个海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黎锦本身的保护与传承。 二、政府在黎锦产业化过程中的角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我们党也一直务实地寻找其科学的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对之前多年来认知与实践的精华与凝聚。对于具体黎锦旅游产业领域来说,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探讨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而言,由于黎锦旅游产业其特殊性决定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而言,具体到海南黎锦产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的现状,理清黎锦产业中地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其对于促进海南黎锦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其它国家而言,中国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最大特色是地方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政府角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政府角色”,是把政府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用来评价地方政府在黎锦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及作用。政府作为全社会最最重要的主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历史。一直以来,各国理论界对于市场与政府的互动关系问题都曾不断探索,也伴随着无处不在的争议。依据政府关于对市场介入程度的主张,大致分为马克思主义学派、奥地利学派、美国芝加哥学派、美国凯恩斯主义等等。黎锦产业发展中如遇市场失灵,则需要政府的调节和干预,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黎锦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但是观察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之初的实践,其政府的支持都起到了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发展之初政府的支持,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才有今天的繁荣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绝对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的时候。一是由于,出于各种原因市场机制有时无法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的低效与浪费。比如市场自身不能排除利益集团垄断,解决不了不正当竞争和过度竞争。二是由于,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效率以外战略性的、公共性的非经济性目标。如那些具有基础性或者超前性的文化产品,这类产品目的是满足社会长远发展的、社会整体的、最低保障性的文化需求。对于这样的产品,市场机制无能为力。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锦产业又兼具公共文化属性,在投资上具有回报慢、高风险等特性,这些靠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本身无法调节。因此,黎锦产业化过程中,当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修正,这是积极解决黎锦产业化过程中市场机制无效的途径。
1.政府应成为黎锦产业发展的操盘手、组织者
没有政府的总体操盘和组织工作,黎锦成功产业化是不可想象的。首先,在产业化之前,很多基础工作非常琐碎、无人组织,但又必不可少,除了地方政府之外,没有人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其次,政府要促使企业与高校的对接,与省内的重点高校积极沟通,促进艺术学院和服装学院开设有关黎锦研究的课程,企业与学院的合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完成黎锦产业的人才储备,产业才有新鲜血液注入。最后,政府应该成为黎锦产业发展过程中良好市场环境的营造者。黎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营造出高效的市场经济环境。
2.政府要做好黎锦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政府所能提供的不仅是资金,还包括公共的、行政的、媒体的等各种人脉或资源。有时候,一些经济活动的成功进行,政府不仅是推动者,还是至关重要的组织者。
其次,宣传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还需要企业和社会力量来补充。要“走出去”和“带进来”同时进行,借助省内知名企业走出去宣传,政府出面邀请国内文艺界名人进海南来,赠送黎锦。以及向前来海南的知名导演们,讲述黎锦的独特文化,都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3.政府要引导社会资金战略投资黎锦产业
政府投资具有引导作用。由于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它对文化产业的鼎力支持必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政府的投资通常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社会资本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例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配置了1300亿左右在广州城搞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建设,随后带动的了民间以及海外的3600多亿元资本跟进,占了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以上。正是有了政府的引投和无形的信用,才以此撬动数倍于自身的社会资金跟入。
4.政府应当好黎锦产业的监管者
在發展黎锦产业的法规政策方面,海南省政府虽然出台和制定了相关黎锦保护的行政法规,但都属粗线条的保护,不能形成真正可操作的体系,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出台细则。二是要特事特办,建立特别程序,加速立法。由于黎锦属于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按照普通的行政程序来立法,明显跟不上现实的变化。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黎锦方面的行政法规出台,让整个黎锦产业链条事事有法可依。总之,黎锦产业是包括黎锦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的一个综合性行业,涉及到原料供给、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的各个环节,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妥善处理利益分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协调相互关系,培养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本着市场公平原则、合同自治原则和精品黎锦战略,制定操作性强行政法规和接地气的政策。才能有效地地发挥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促进海南黎锦产业获得更大、更成功的发展。
三、结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锦,是我国黎族人民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同时还是海南岛黎族历史和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其传承方式的独特性,时刻面临后继无人的失传危险。如果黎锦手艺能够成功产业化,不仅能够保存这项非遗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因地制宜更好发展当地经济,进而解决就业问题。在黎锦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行为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海南政府要成为黎锦产业发展的操盘手和组织者,才能协调调动各种人力、财力资源来保护并发展黎锦产业。政府要努力为黎锦旅游的产业做好宣传,利用公共的、行政的、媒体的等各种人脉或资源,甚至是一些经济方面的活动,提高黎锦旅游产业在外界的知名度,把其推上更广阔的舞台。要尽可能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黎锦产业,鼓励企业参与,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并为这些企业和资金进入该产业做好政策上铺垫和基础硬件的建设。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相关法规的制约力度,同时对黎锦保护工作和产业市场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总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定能保护和开发好黎锦产业。黎锦一定会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成为海南岛旅游产业中的一道靓丽无比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厉敏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载《产业论坛》,2012年第9期.
[2]吕彧,胡庆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府角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J].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8卷增刊.
作者简介:
张嘉仪,女,1989.02,海南三亚,硕士研究生,辅导员,行政管理政府行为及绩效研究,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锦 产业化 地方政府 政府角色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规划基地课题(编号:HNSK(JD)16-29)。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97-02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国家,作为整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融洽的见证。保护和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扬十九大精神,落实十九大对社会和经济的政策,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但是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经济,人们的生存价值观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即经济方式、价值观念日渐趋同。这就造成了地方特性的减弱,生存环境的日益趋同,地方传统与历史文脉被撕开,地域文化的特色走向没落,文化的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威胁。基于此种情况,本地区非物质文化的问题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认真思索:如何去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不应该以及如何实行产业化保护。在非遗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等等问题。就海南省而言,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根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将该省定位成一个以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省份。时至今日,海南省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海南的旅游业虽然发展快,可是起步晚,相较于旅游业发达的日本,韩国而言,海南的旅游业仅相当于处在起步阶段,亟需像日韩学习,深层次的对黎锦进行开发,即深度旅游。当然这种深度的开发不仅仅是进行类似基础设施、古迹或自然景观等硬件的维护与建设,更需要进行“软件”的开发,就是要对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的开发与保护。整个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例如政府可以把黎锦作为海南省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政府就需要围绕黎锦所在的黎族区域,开发黎锦旅游的经营管理和运作的接游憩业务,像黎族景区、黎锦公园、特色黎族游乐场、黎锦主题公园、黎锦疗养所、黎族旅游商业区等。在景区开设带有黎族风味的饭店、黎族村寨样式会议厅等。鼓励私人企业在黎族景区指定地点开展旅行商务、旅游媒介广告方面的服务。做好黎族旅游的公路客运。保护和维护好黎族古建、艺术装饰。对黎锦景区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引资投资以及景观设计等。
一、黎锦产业的现状与瓶颈
目前,已经成功申报黎锦技艺传承人的,国家级传承人和省级传承人分别有2名和14名。针对没有文字记载,依靠口传身授的传承这种手段,政府布置措施改善提升传承人生活条件,让传承人能够得到来自物质、精神方两方面的奖励,并且要求这些传承人授徒教学。此外,当地政府开展各种各样的传习与培训,积极扩大黎锦传承人队伍,尤其是政府统筹规划下建设的黎锦技艺传习所和传承村,有效地促进了传承人坚持黎锦口传身授这种方式,地方政府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技艺传承后继有人。
要使黎锦主题旅游成功产业化,首先必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然后再设计产品来满足那些需要。黎锦旅游产业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不单要促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运用市场营销方式来进行黎锦产业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还有利于黎锦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经过世界各国近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剧。黎锦在进军旅游产业化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其方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要实现黎锦产业化和规模化,就需要通过对黎锦的工艺的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良,并且要符合市场消费者要求。虽然在黎锦的生产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可是远远达不到产业化发展的预期,仅仅算得上市场的起步阶段。
黎锦产业化受市场影响太大,政府支持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黎锦的保护、开发、创新是一个整体,只有进一步深化黎锦的产业化,才能很好的传承黎锦文化。這样才不会因为市场年景好,很多企业来收购黎锦,大家一窝蜂的跟风,短暂的带动工艺的恢复;市场年景不好,就将黎锦的生产和传承弃在一边,黎锦的传承就停了下来。这种不稳定的产业,不但不会提高黎锦产业化的速度,还会因为这种不稳定,使人产生懈怠心里或对黎锦能否成功产业化产生怀疑。
村企合作,虽然企业负责全部的收购和销售,但是大部分织锦人员都是当地的村民,一般只在农闲时候才会进行黎锦的加工制作,以至于村落内部的小作坊都不能保证如企业化一般的运转。这就导致缺少专职织锦人员,产量低。同时,缺少重量级的相关企业。少量的,在黎锦产业中比较知名的企业,如黎锦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虽然通过创新研发新的黎锦产品,并投入重金进行营销,甚至海南政府也利用展销会,洽谈会或世博会等多种形式协助宣传,但是效果也不是尽如人意。直到现在,因受限于工艺而不能批量生产,导致黎锦的品牌化,国际化之路充满了未知。
随着旅游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正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黎锦也可依托其所在地域的其他资源和景观,开发形式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地方特色,且能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以此推动整个海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黎锦本身的保护与传承。 二、政府在黎锦产业化过程中的角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我们党也一直务实地寻找其科学的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对之前多年来认知与实践的精华与凝聚。对于具体黎锦旅游产业领域来说,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探讨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而言,由于黎锦旅游产业其特殊性决定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而言,具体到海南黎锦产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的现状,理清黎锦产业中地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其对于促进海南黎锦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其它国家而言,中国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最大特色是地方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政府角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政府角色”,是把政府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用来评价地方政府在黎锦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及作用。政府作为全社会最最重要的主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纵观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历史。一直以来,各国理论界对于市场与政府的互动关系问题都曾不断探索,也伴随着无处不在的争议。依据政府关于对市场介入程度的主张,大致分为马克思主义学派、奥地利学派、美国芝加哥学派、美国凯恩斯主义等等。黎锦产业发展中如遇市场失灵,则需要政府的调节和干预,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黎锦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但是观察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之初的实践,其政府的支持都起到了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发展之初政府的支持,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才有今天的繁荣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绝对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的时候。一是由于,出于各种原因市场机制有时无法有效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的低效与浪费。比如市场自身不能排除利益集团垄断,解决不了不正当竞争和过度竞争。二是由于,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效率以外战略性的、公共性的非经济性目标。如那些具有基础性或者超前性的文化产品,这类产品目的是满足社会长远发展的、社会整体的、最低保障性的文化需求。对于这样的产品,市场机制无能为力。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锦产业又兼具公共文化属性,在投资上具有回报慢、高风险等特性,这些靠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本身无法调节。因此,黎锦产业化过程中,当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修正,这是积极解决黎锦产业化过程中市场机制无效的途径。
1.政府应成为黎锦产业发展的操盘手、组织者
没有政府的总体操盘和组织工作,黎锦成功产业化是不可想象的。首先,在产业化之前,很多基础工作非常琐碎、无人组织,但又必不可少,除了地方政府之外,没有人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其次,政府要促使企业与高校的对接,与省内的重点高校积极沟通,促进艺术学院和服装学院开设有关黎锦研究的课程,企业与学院的合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完成黎锦产业的人才储备,产业才有新鲜血液注入。最后,政府应该成为黎锦产业发展过程中良好市场环境的营造者。黎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营造出高效的市场经济环境。
2.政府要做好黎锦旅游产业的宣传工作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政府所能提供的不仅是资金,还包括公共的、行政的、媒体的等各种人脉或资源。有时候,一些经济活动的成功进行,政府不仅是推动者,还是至关重要的组织者。
其次,宣传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还需要企业和社会力量来补充。要“走出去”和“带进来”同时进行,借助省内知名企业走出去宣传,政府出面邀请国内文艺界名人进海南来,赠送黎锦。以及向前来海南的知名导演们,讲述黎锦的独特文化,都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3.政府要引导社会资金战略投资黎锦产业
政府投资具有引导作用。由于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它对文化产业的鼎力支持必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政府的投资通常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社会资本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例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配置了1300亿左右在广州城搞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建设,随后带动的了民间以及海外的3600多亿元资本跟进,占了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以上。正是有了政府的引投和无形的信用,才以此撬动数倍于自身的社会资金跟入。
4.政府应当好黎锦产业的监管者
在發展黎锦产业的法规政策方面,海南省政府虽然出台和制定了相关黎锦保护的行政法规,但都属粗线条的保护,不能形成真正可操作的体系,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出台细则。二是要特事特办,建立特别程序,加速立法。由于黎锦属于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按照普通的行政程序来立法,明显跟不上现实的变化。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黎锦方面的行政法规出台,让整个黎锦产业链条事事有法可依。总之,黎锦产业是包括黎锦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的一个综合性行业,涉及到原料供给、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的各个环节,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妥善处理利益分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协调相互关系,培养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本着市场公平原则、合同自治原则和精品黎锦战略,制定操作性强行政法规和接地气的政策。才能有效地地发挥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促进海南黎锦产业获得更大、更成功的发展。
三、结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锦,是我国黎族人民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同时还是海南岛黎族历史和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其传承方式的独特性,时刻面临后继无人的失传危险。如果黎锦手艺能够成功产业化,不仅能够保存这项非遗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因地制宜更好发展当地经济,进而解决就业问题。在黎锦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行为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海南政府要成为黎锦产业发展的操盘手和组织者,才能协调调动各种人力、财力资源来保护并发展黎锦产业。政府要努力为黎锦旅游的产业做好宣传,利用公共的、行政的、媒体的等各种人脉或资源,甚至是一些经济方面的活动,提高黎锦旅游产业在外界的知名度,把其推上更广阔的舞台。要尽可能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黎锦产业,鼓励企业参与,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并为这些企业和资金进入该产业做好政策上铺垫和基础硬件的建设。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相关法规的制约力度,同时对黎锦保护工作和产业市场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总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定能保护和开发好黎锦产业。黎锦一定会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成为海南岛旅游产业中的一道靓丽无比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厉敏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载《产业论坛》,2012年第9期.
[2]吕彧,胡庆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府角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J].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8卷增刊.
作者简介:
张嘉仪,女,1989.02,海南三亚,硕士研究生,辅导员,行政管理政府行为及绩效研究,三亚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