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无胸腺小鼠接种麻风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C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无胸腺小鼠(Nude mouse)由于它的细胞免疫缺陷,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并对异种组织移植无排斥反应。一般饲养容易死亡,只有在无菌条件下饲养方能长期生存。先天无胸腺小鼠接种人麻风菌后,置于维尼龙隔离器内饲养观察结果如下:上次曾报告足垫接种组的接种菌量为1.0×104/0.03毫升,8个月后对照组KK小鼠的增菌量为4.6×104/足(4.6倍),而先天无胸腺小鼠的增菌量分别为4.6×105(46倍)、3.3×105(33倍),并且后者的腹股沟淋巴结涂片查菌阳性。

其他文献
生化实验证明麻风杆菌和鼠麻风杆菌是代谢上完整的菌,它们能氧化琥珀酸钠、含硫氢基的物质以及油酸、吐温80和酵母提取物中之未知的热稳定成分。鼠麻风杆菌能氧化上述某些物质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基于这些研究,作者设计了体外培养麻风杆菌用的培基,并用人麻风瘤(以下简称H)和用麻风杆菌感染的犰狳(以下简称A)中的菌进行培养试验。结果均分离出强抗酸分枝杆菌并能规律地传代培养。
期刊
近年来人们对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其生理作用是通过高亲和力受体的介导;受体的异常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和临床治疗耐受与抵抗有关;参与炎症过程的各种细胞和分子均是糖皮质激素作用的靶。通过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炎症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启示。
七带犰狳(Dasypus sabanicola)产于委内瑞拉西部平原及毗连哥仑比亚的地区,与九带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一样,接种麻风菌后部分动物发生瘤型样麻风。由于七带犰狳身体小、容易驯服和饲养,故特别适合实验研究。对九带犰狳的免疫学研究不多,对七带犰狳的免疫学特征更毫无所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决定对麻风菌易感与否的因素和发病过程中的免疫反应,为此,作者从体液和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应用灰黄霉素引起胆汁郁积性黄疸的病人。患者63岁,男性,于1973年5月因趾甲癣而用灰黄霉素治疗,每日500毫克。于9月病人主诉瘙痒和双侧眼睑浮肿,因考虑可能系该药的过敏反应而停用。当时肝功能检查正常。同年11月曾因高血压作过双侧肾动脉手术,并输过全血。在手术时发现胆结石,并作了胆囊切除,出院时肝功能正常。在同年12月因趾甲癣复发,再用灰黄霉素治疗,500毫克每日二次。3周后出现厌食、
期刊
患者男性,44岁,巴西籍第二代日侨.6岁时移居巴西务农,6年前回日本,2年前曾再次短时间去巴西.1997年9月出现咳嗽,血痰,右肘、口腔粘膜可见米粒皮疹.体检见口唇及口周明显肿胀,口角及鼻腔入口处疣状角化性红斑,鼻腔粘膜及颊粘膜浸润,有乳头状突起及硬结.右肘、臀部各有一13cm16cm、7.6cm7.8cm不规则疣状红斑及直径0.8cm~1.2cm的红色结节.伴渗出、糜烂.
期刊
作者用血浆置换法成功地治疗了2例用常规保守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冷球蛋白血症(CG)患者的小腿溃疡.患者溃疡均发生在原来紫癜的基础上.
收集了54例合并脂溢性角化病(SK)的恶性肿瘤病例,分析了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探讨了恶性肿瘤与SK这一良性上皮性赘生物之间可能的病因学关系。
Sjögren―Larsson综合征(SLS)是一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神经系统.其三联征包括先天性鱼鳞病、双下肢或四肢痉挛性麻痹以及智力发育迟缓.迄今报道的近200余例SLS患者中有近一半病例来源于瑞典北部的一个地区,称“SLS区”,其杂合体频率和基因频率在这个地区分别估计为8.3/100 000,2.0%和0.01%.作者根据至今尚存活在英国的13例患者(其中8例在密切随
期刊
通过胃肠外给以长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27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治疗,男16例,女11例,病期2~16年。其中16例曾在门诊接受补骨脂素治疗无效,于是肌注长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每周两次,其剂量依患者之年龄不同给以25~40国际单位,10~12次为一疗程,继之以2~4周的间歇期,必要时重复如上疗程,最长者4个疗程。接受治疗者较补骨脂素有较快较好的效果。在治疗6个月之后对其结果作了评价:色素重生达80%
作者于1973~1974年间,观察到5例青年女性患者,年龄在16~28岁之间。这些病例主诉在阳光照射部位皮肤变脆,剥离,并起水疱,主要是手背部。所有病例的水疱均因受到轻度外伤而起,其中例一并在两膝及足背部发生同样损害,因这些部位也同样受到阳光曝晒。例三有趾甲松离和指甲变黄。在阳光照射后均未发生急性光中毒,即未出现红斑和水肿并继之以色素沉着的现象。临床诊断为特发性皮肤卟啉症或遗传性粪卟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