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创业教育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培养创业者素质。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以教育创新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创业革命。技术创新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希望通过改革实践,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概论
为什么创新和创业教育在国民经济领域如此重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创业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鉴于这种情况,各国高校中开始不遗余力地开设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将其付诸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在我国,高校有目的地试图将创业作为一个主题嵌入到不同的专业教育之中,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美国相比,我们却很少有学生决定自己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民族文化有关,如根深蒂固的中庸之道的保守态度: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规避。众所周知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在最终获得成功之前总是经历不计其数的努力和失败。因此,改变学生的行为思维模式,让他们掌握足够的实践知识和工具,使他们有机会成为企业的创始人或创新管理者,这是我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挑战。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近几年,我国高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體上还存在着诸多困境。其次,探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随着“创业基础”课纳入高校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理念滞后,定位不够明晰
一些大学一般不重视培养创新能力,轻视创新教育,而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较为狭隘,经常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未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能力观念。创业教育的目标也简单归为创业或者只是培养个体小老板。最重要的一点,创新创业教育游离在人才培育全过程之外。
(二)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适应
部分高校在课外环节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这是不规范的。在教学计划和学分制中,只有一两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如就业创业指导或基本创业,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显然,双创课程开发不足。尤其是高职院校,只是复制本科院校模式致使特色不强。双创课程开发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与专业课内容确认融入互动。教学内容仅限于操作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被忽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发掘出来。教学模式方面,实战性地缺乏造成普遍的课程内容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导致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
(三)教师创业培训水平和能力需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缺乏创新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或者团学部门老师担任双创教师的不在少数,这样的师资结构显然导致了实践育人能力不理想。而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大力引进高学历教师培养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科研人才。他们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但缺乏创新能力。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却欠缺一定的行业发展能力。行业企业、创业成功人士的指导在我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双创生态体系不完善
在应用为主的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是很生动的。“双高计划”文件中提出要推进企业真实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就是企业的真实环境,是实战性的。任务式就是需要企业的生产任务、经营任务等要进入高职院校,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这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形势下,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均十分欠缺,创业创业文化氛围比较浮于表面。加上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真正的双创生态文化体系还并未形成。
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在创业理念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之中,创业教育方法和项目都相对稳定的战略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本节内容将初步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即唤醒。创新教育唤醒的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而创业教育则是要唤醒责任感、进取心,获得创业技能,成为创业者或者具备创业思维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将创新创业的基因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
(二)改革教学和评价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知识的传播。教师的工作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技能和努力。学生成绩是以教师课程中心目标,但教师必须满足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要求,因此经常牺牲学生的需要。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上课的内容而非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的关键在于强调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的多样性,尤其是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麦库姆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的重点是个别学习者的经验、观点、背景、才能、兴趣、能力和需求。她从研究的角度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定义为明确何为必需的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加有更多的学生能偶体验成功。反思高职院校中教育和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以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中,学习不能孤立于实践,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学习创新创业精神的模式会十分不理想,培养创业者和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法比教室教学法更可取。还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模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非标准答卷考试,注重检查学生的发明创新、实习实践、实践经验、操作。
(三)队伍建设是关键
改革成功与否,“人”是关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结构不合理一度阻碍了“双创教育”的革新。全体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能力必须要提高。创业教师可以是具有职业教育素质的教师,并要求具有创业导师资格。成功的商人、企业家、风险资本家和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以被雇佣来教授相关课程。建立专任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员工队伍和创新事业兼职导师数据库。加强创业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四)重点打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
近年来,各大学校响应国家“双创”教育的号召,纷纷在学校内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园等校园创业实践平台,“总体上运行效率和运营成效不及社会众创空间”。(顾红卫,2017)高校是人才资源与科研平台的聚集地,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也值得进一步探索。另外,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也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进步与发展。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创新型企业家把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接受创业教育的创新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参考文献:
[1]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2011(10):34-36.
[2]顾红卫.提升校园众创空间建设运营效率的对策建议[J].商情,2017(05).
[3] 张士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
[4] Moore, G. A. (2004) Innovating within established enterpris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 86-9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概论
为什么创新和创业教育在国民经济领域如此重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创业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鉴于这种情况,各国高校中开始不遗余力地开设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将其付诸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在我国,高校有目的地试图将创业作为一个主题嵌入到不同的专业教育之中,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美国相比,我们却很少有学生决定自己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民族文化有关,如根深蒂固的中庸之道的保守态度: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规避。众所周知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在最终获得成功之前总是经历不计其数的努力和失败。因此,改变学生的行为思维模式,让他们掌握足够的实践知识和工具,使他们有机会成为企业的创始人或创新管理者,这是我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挑战。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近几年,我国高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體上还存在着诸多困境。其次,探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随着“创业基础”课纳入高校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创新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理念滞后,定位不够明晰
一些大学一般不重视培养创新能力,轻视创新教育,而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较为狭隘,经常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未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能力观念。创业教育的目标也简单归为创业或者只是培养个体小老板。最重要的一点,创新创业教育游离在人才培育全过程之外。
(二)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适应
部分高校在课外环节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这是不规范的。在教学计划和学分制中,只有一两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如就业创业指导或基本创业,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显然,双创课程开发不足。尤其是高职院校,只是复制本科院校模式致使特色不强。双创课程开发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与专业课内容确认融入互动。教学内容仅限于操作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被忽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发掘出来。教学模式方面,实战性地缺乏造成普遍的课程内容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导致了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
(三)教师创业培训水平和能力需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缺乏创新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或者团学部门老师担任双创教师的不在少数,这样的师资结构显然导致了实践育人能力不理想。而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大力引进高学历教师培养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科研人才。他们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但缺乏创新能力。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却欠缺一定的行业发展能力。行业企业、创业成功人士的指导在我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双创生态体系不完善
在应用为主的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是很生动的。“双高计划”文件中提出要推进企业真实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就是企业的真实环境,是实战性的。任务式就是需要企业的生产任务、经营任务等要进入高职院校,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这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形势下,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均十分欠缺,创业创业文化氛围比较浮于表面。加上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真正的双创生态文化体系还并未形成。
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在创业理念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创新环境之中,创业教育方法和项目都相对稳定的战略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本节内容将初步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即唤醒。创新教育唤醒的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而创业教育则是要唤醒责任感、进取心,获得创业技能,成为创业者或者具备创业思维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将创新创业的基因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
(二)改革教学和评价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知识的传播。教师的工作取决于学生的能力、技能和努力。学生成绩是以教师课程中心目标,但教师必须满足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要求,因此经常牺牲学生的需要。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上课的内容而非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的关键在于强调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的多样性,尤其是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麦库姆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的重点是个别学习者的经验、观点、背景、才能、兴趣、能力和需求。她从研究的角度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定义为明确何为必需的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加有更多的学生能偶体验成功。反思高职院校中教育和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以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中,学习不能孤立于实践,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学习创新创业精神的模式会十分不理想,培养创业者和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法比教室教学法更可取。还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模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非标准答卷考试,注重检查学生的发明创新、实习实践、实践经验、操作。
(三)队伍建设是关键
改革成功与否,“人”是关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结构不合理一度阻碍了“双创教育”的革新。全体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能力必须要提高。创业教师可以是具有职业教育素质的教师,并要求具有创业导师资格。成功的商人、企业家、风险资本家和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以被雇佣来教授相关课程。建立专任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员工队伍和创新事业兼职导师数据库。加强创业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四)重点打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
近年来,各大学校响应国家“双创”教育的号召,纷纷在学校内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园等校园创业实践平台,“总体上运行效率和运营成效不及社会众创空间”。(顾红卫,2017)高校是人才资源与科研平台的聚集地,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也值得进一步探索。另外,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也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进步与发展。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创新型企业家把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接受创业教育的创新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参考文献:
[1]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2011(10):34-36.
[2]顾红卫.提升校园众创空间建设运营效率的对策建议[J].商情,2017(05).
[3] 张士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
[4] Moore, G. A. (2004) Innovating within established enterpris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 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