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可以有助于数学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越来越意识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大力开展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教育心理学;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大理论内涵。概述如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某种行为上的变化,也就是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此理论注重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对学生行为塑造和矫正,却忽视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思维活动都看作了“刺激-反应”的联结。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质是教师通过教授知识而引起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上的变化。此学习理论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认为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泊尔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对周围事物认知结构,认为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探索者和学习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育心理学走进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真正在实践中研究过数学教育心理,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然而在已有的运用数学教学心理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却能够事半功倍。
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分析
能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维持一定的求知欲(即学习动机)。毕竟,没有求知欲望的学生,自主学习将无从谈起。教育心理学提出,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拥有长期且持久活力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学生对知识产生的浓厚兴趣。那么,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怕学厌学,大多数原因是在于他们没有端正学习态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学生对老师要信任、 尊重和看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变得相对容易。正是由于搞好师生关系很必要,所以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所收获,包括思想精神上的和考试成绩上的,这样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看齐意识。也就是说一个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够为学生带来好成绩和思想启迪的人。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2]。本人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办法有两种。其一及时反馈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并委婉地朝好的方向引导,予以适当的鼓励,这样不但不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反而容易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由此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胜欲望,进而激励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3]。另外适当给予课堂上的言语精神奖励,课下再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形式多样的物质奖励,但一定要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认知差异,才能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并且因材施教
由教育心理学知道,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是研究学生学好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方式和运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并且在课堂上把对学生的评价当成一门必学的语言藝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信心十足[1]。就如高中学生的自尊性都很强,及其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积极认可,当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完自己的见解后,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正面评价,在日后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敢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更不敢在课后与老师进行太多交流。因此,只有了解了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数学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2]。
结语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中领悟思想方法,关注学生情感,必要时应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3]。在数学教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意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为人们科学理解数学教学实践过程和数学学习规律提供基本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桂芳.数学教育心理学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为例[J].考试周刊,2018(92):90.
[2]程云.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7(28):32+34.
[3]顾建红.高中数学课堂运用数学教育心理学效果分析[J].考试周刊,2015(A4):64-65.
关键词:数学教育心理学;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大理论内涵。概述如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某种行为上的变化,也就是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此理论注重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对学生行为塑造和矫正,却忽视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思维活动都看作了“刺激-反应”的联结。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质是教师通过教授知识而引起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上的变化。此学习理论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认为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泊尔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对周围事物认知结构,认为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探索者和学习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育心理学走进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真正在实践中研究过数学教育心理,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然而在已有的运用数学教学心理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却能够事半功倍。
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分析
能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维持一定的求知欲(即学习动机)。毕竟,没有求知欲望的学生,自主学习将无从谈起。教育心理学提出,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拥有长期且持久活力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学生对知识产生的浓厚兴趣。那么,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怕学厌学,大多数原因是在于他们没有端正学习态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学生对老师要信任、 尊重和看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变得相对容易。正是由于搞好师生关系很必要,所以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所收获,包括思想精神上的和考试成绩上的,这样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看齐意识。也就是说一个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够为学生带来好成绩和思想启迪的人。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2]。本人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办法有两种。其一及时反馈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并委婉地朝好的方向引导,予以适当的鼓励,这样不但不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反而容易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由此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胜欲望,进而激励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3]。另外适当给予课堂上的言语精神奖励,课下再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形式多样的物质奖励,但一定要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认知差异,才能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并且因材施教
由教育心理学知道,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是研究学生学好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方式和运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并且在课堂上把对学生的评价当成一门必学的语言藝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信心十足[1]。就如高中学生的自尊性都很强,及其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积极认可,当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完自己的见解后,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正面评价,在日后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敢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更不敢在课后与老师进行太多交流。因此,只有了解了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数学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2]。
结语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中领悟思想方法,关注学生情感,必要时应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3]。在数学教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意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为人们科学理解数学教学实践过程和数学学习规律提供基本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桂芳.数学教育心理学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为例[J].考试周刊,2018(92):90.
[2]程云.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7(28):32+34.
[3]顾建红.高中数学课堂运用数学教育心理学效果分析[J].考试周刊,2015(A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