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埋植避孕法21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纯孕激素皮下埋植避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216例皮埋者的不良发应,并发症,提出工作意见。结果:月经紊乱93例(44.29%),局部并发症3例(1.42%),无1例意外妊娠。结论:皮下埋植避孕方法简单、高度有效、长效、可逆。尤其适用于放环不服,不愿口服避孕药广大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皮下埋植避孕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1995年开始采用Ⅱ型皮下埋植避孕術,从中随机抽取210名,主要针对局部并发症、不良反应、妊娠率、中途终止率、继续使用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10例皮下埋植树病例,年龄21~40岁,体重40~60kg,因放环后月经过多、环脱落或移位者行皮埋术142例(67.61%),未采用过其他避孕措施直接行皮埋术68例(32.39%),所有手术者均为自愿采用者,且月经正常,无禁忌证。
  方法:采用2根型皮埋剂(每根含左旋18-甲基炔诺酮75mg),避孕时间4年。受术者在月经周期第3~7天内,在左上臂内侧,肘窝与腋窝中点处或肘上四横指处,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横形切开长约1cm的切口,采用特制套管针通过小切口穿刺到皮下组织,向上呈扇形植入2根埋植剂,取出套管针,压迫止血,不需缝合,外敷创可贴1个,绷带包扎后即可步行离开。5~7天痊愈。
  
  结 果
  局部并发症:局部感染2例(0.95%),皮肤穿刺脱落2例(0.95%),埋植剂移位3例(1.43%)。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93例(44.29%),主要表现月经淋漓不尽,不规则阴道出血,且随着皮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20%~25%的患者需要处理。
  首先给予咨询,解除忧虑,应用一般止血药,无效者再给予雌激素如炔雌醇(EE)或口服避孕药1号连续1周期,一般都能见效。有1例皮埋后闭经体重增长20kg,取出后体重恢复正常,210例未见意外怀孕及痤疮、恶心呕吐、过敏反应者,无抑郁、毛发脱落或增生、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等。
  
  讨 论
  皮下埋植剂是通过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排卵或使黄体功能不健全,改变宫颈粘液的理化性质,抑制子宫内膜分泌活动达到阻孕目的。由于皮埋剂释放阻孕药物的量小而恒定,从皮下吸收,避免了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亦避免了注射针剂或口服给药时血药浓度峰值波动与剂量大的缺点,血液中无蓄积作用,对机体代谢影响极小,所以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其妊娠率明显低于目前所使用的其他避孕方法,尤其低于我国广泛使用的各种带铜宫内节育器<40岁需要长期避孕的妇女,只要身体健康,均可采用此方法,尤其适合于宫内节育器脱落史>2次或多次带器受孕妇女、生殖道畸形或各种原因不适宜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对服用雌激素避孕药有禁忌证者,或口服避孕药有不良反应,不能坚持服用者。
  
  参考文献
  1 顾素娟,杜明昆,张令德,等.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可接受性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2.
  2 高纪.宫内环Tcu 200和M2 250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1989,4:213.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常规妇科住院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1—35岁,身高155~168em,体重55~71kg,肝肾功能正常,无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史。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0.75%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0.75%布比
目的研究蚯蚓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干琼脂糖薄膜覆盖法(DAFO)检测蚯蚓DNase。结果DAFO用于蚯蚓DNase的种类、数量的确定,新DNase类的筛选以及DNase活性的测
人类和其他成年哺乳动物的成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由于内在因素轴突很难再生,功能不可逆性丧失。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的一部分,由于解剖上的易及性及其他特性,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损
归属感是青年职工积极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增强归属感需要通过青年职工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党团组织的有效工作来实现,党团组织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摘 要 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科学在医学领域迅猛发展。作为医药院校图书馆该如何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为临床循证医学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准确的信息服务,是本文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发展 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03    循症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1)关于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BM)是
摘 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创伤性膈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治愈39例,死亡5例,早期误诊率27.2%。结论: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042    资料与方法    1999年12月~2009年12
如何在网络化、高速化的当代城市建构以人为核心、具有活力的现代公共生活空间是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首先深入解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以及城市活力营造的经济、社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20  资料与方法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65~75岁,平均69岁,病史均在5年以上。冠心病6例,高心病4例。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呈持续性,常不能平卧、咳嗽;②食欲差、上腹痛、肝大、腹水、下肢水肿较明显;③常伴有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电解质紊乱;④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