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羽毛球运动和其他项目一样,想要取得好成绩,专项素质的训练必不可少。本文以羽毛球专项素质训练为主线,深入探讨羽毛球专项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挖掘训练方法,旨在为教练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素质
一、专项力量素质
力量是身体素质的基础,一场比赛用时1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运动员在场上快速移动完成击球,需要腿部、腰腹、上肢等部位具有较好的力量素质。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应和羽毛球击球动作高度相关,结合羽毛球技术的特征来选择训练方法,才能将力量训练的效果运用到比赛中去。从羽毛球特点来看,击球主要依靠上肢肌肉爆发力作用于球拍来完成各种动作;下肢步法移动要根据球的落点配合上肢来完成击打。在力量练习过程中需要加强上肢、腰腹和下肢三者之间的联系,应该以动力性为主,并且辅助适量的静力性力量练习。具体的专项力量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用橡皮带、哑铃等发展上肢力量,箭步蹲、深蹲,跳跃练习等发展下肢力量,采用俯卧挺身、仰卧起坐等发展腰腹力量。
二、专项速度素质
速度在羽毛球比赛中最为关键,同时反映出运动表现。专项速度主要包括步法移动速度、挥拍击球速度和对球预判作出反应的速度。即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羽毛球战术特点“快、准、狠、活”中“快”指的是羽毛球的飞行速度和运动员的位移速度。比起枯燥的速度训练,多球训练对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大有裨益。多球训练法趣味性强,与专项技术相结合,提高专项速度素质明显。多球训练不仅结合了击球技术、步法移动等专项需求,还可以人为地控制出球频率、出球速度、训练强度,因此是最为专项化的训练方式。可以用短距離的启动制动、变向加速,来提高移动速度。羽毛球运动中反应速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球的速度、方向以及高度的预判速度;另一部分是快速决定自己要采取的击球技术。训练反应速度是在训练中给运动员不同类型的信号,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对各种信号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它的训练必须与专项技术结合,在练习中应该选择与专项技术相似的过渡性练习来发展动作速度。羽毛球技术中能够体现动作速度的如后场连续的杀球、中场的平抽、前场的扑推等。可以采用多组数少次数的打墙壁、多球训练法等方法。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直线距离在15米以内,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短距离内的加速和制动能力。发展下肢的快速力量对提高位移速度具有重要意义。羽毛球运动员的位移速度主要与下肢各环节蹬离地面的速度有关。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可采用跳深、连续蛙跳等一些超等长的练习方法。
三、专项耐力素质
在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通过后场的高球结合吊球、杀球等、前场的搓放球、挑球等,运动员需要前后左右快速移动,不停的来回跑动,并且还要完成击球技术动作,这对于运动员的耐力素质面临不小的挑战。多球训练法是羽毛球训练中常用的提高专项耐力的练习方法。多球训练的形式是各种各样,不同球数、组数和不同的轮换人次均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专项特征。专项耐力的多球训练应以少球数、多组数为宜。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具备快速的变向、变速以及身体的伸展能力,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横向、纵向移动,因此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采用400米、800米等练习手段。当下的羽毛球比赛中,有氧耐力受到教练的青睐,原因是比赛越来越激烈,时间也相对延长。有氧耐力不仅在比赛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场间休息时,有氧耐力促进体力恢复。有氧耐力好,恢复的就快,因此接下去的比赛运动表现就相对较好。提高有氧能力主要是进行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一般采用3000m跑、12min跑、20m折返跑(YOYO),以上手段不仅是训练手段,同时也是评测手段。其中20米折返跑是国家羽毛球队提高队员们有氧耐力广泛采用的训练手段。
四、灵敏、柔韧与协调素质
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频繁的急停、急起、前后左右移动,加上比赛的随机性,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柔韧素质,同时还要求有较好的协调性。运动训练学中灵敏素质定义为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的外环境。根据上述定义,将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概括为: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站位和战术并进行动作的快速切换,完成实施攻守技战术。灵敏训练不是单一的,是速度、力量和柔韧素质的有机统一。因此,灵敏训练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型和方法,却需要将灵敏训练穿插于整个训练计划当中。通常采用绳梯训练法,综合跳绳训练法等。运动员身体柔韧性差,难以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且也容易受伤。柔韧性的训练重点要放在肩、髋、膝,踝等关节。另外,还应该结合羽毛球特征来进行训练。例如加强手臂、肩带的柔韧性练习,防止大力扣杀造成肩带和手臂的肌肉拉伤;加强腿部肌肉的柔韧性练习,防止大幅度的蹬跨造成腿部肌肉拉伤。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韩晗.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技,2017,7 (23):37+39.
[3]李春雷.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体能训练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 (05):86-91+108.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素质
一、专项力量素质
力量是身体素质的基础,一场比赛用时1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运动员在场上快速移动完成击球,需要腿部、腰腹、上肢等部位具有较好的力量素质。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应和羽毛球击球动作高度相关,结合羽毛球技术的特征来选择训练方法,才能将力量训练的效果运用到比赛中去。从羽毛球特点来看,击球主要依靠上肢肌肉爆发力作用于球拍来完成各种动作;下肢步法移动要根据球的落点配合上肢来完成击打。在力量练习过程中需要加强上肢、腰腹和下肢三者之间的联系,应该以动力性为主,并且辅助适量的静力性力量练习。具体的专项力量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用橡皮带、哑铃等发展上肢力量,箭步蹲、深蹲,跳跃练习等发展下肢力量,采用俯卧挺身、仰卧起坐等发展腰腹力量。
二、专项速度素质
速度在羽毛球比赛中最为关键,同时反映出运动表现。专项速度主要包括步法移动速度、挥拍击球速度和对球预判作出反应的速度。即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羽毛球战术特点“快、准、狠、活”中“快”指的是羽毛球的飞行速度和运动员的位移速度。比起枯燥的速度训练,多球训练对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大有裨益。多球训练法趣味性强,与专项技术相结合,提高专项速度素质明显。多球训练不仅结合了击球技术、步法移动等专项需求,还可以人为地控制出球频率、出球速度、训练强度,因此是最为专项化的训练方式。可以用短距離的启动制动、变向加速,来提高移动速度。羽毛球运动中反应速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球的速度、方向以及高度的预判速度;另一部分是快速决定自己要采取的击球技术。训练反应速度是在训练中给运动员不同类型的信号,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对各种信号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它的训练必须与专项技术结合,在练习中应该选择与专项技术相似的过渡性练习来发展动作速度。羽毛球技术中能够体现动作速度的如后场连续的杀球、中场的平抽、前场的扑推等。可以采用多组数少次数的打墙壁、多球训练法等方法。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直线距离在15米以内,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短距离内的加速和制动能力。发展下肢的快速力量对提高位移速度具有重要意义。羽毛球运动员的位移速度主要与下肢各环节蹬离地面的速度有关。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可采用跳深、连续蛙跳等一些超等长的练习方法。
三、专项耐力素质
在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通过后场的高球结合吊球、杀球等、前场的搓放球、挑球等,运动员需要前后左右快速移动,不停的来回跑动,并且还要完成击球技术动作,这对于运动员的耐力素质面临不小的挑战。多球训练法是羽毛球训练中常用的提高专项耐力的练习方法。多球训练的形式是各种各样,不同球数、组数和不同的轮换人次均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专项特征。专项耐力的多球训练应以少球数、多组数为宜。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具备快速的变向、变速以及身体的伸展能力,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横向、纵向移动,因此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采用400米、800米等练习手段。当下的羽毛球比赛中,有氧耐力受到教练的青睐,原因是比赛越来越激烈,时间也相对延长。有氧耐力不仅在比赛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场间休息时,有氧耐力促进体力恢复。有氧耐力好,恢复的就快,因此接下去的比赛运动表现就相对较好。提高有氧能力主要是进行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一般采用3000m跑、12min跑、20m折返跑(YOYO),以上手段不仅是训练手段,同时也是评测手段。其中20米折返跑是国家羽毛球队提高队员们有氧耐力广泛采用的训练手段。
四、灵敏、柔韧与协调素质
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频繁的急停、急起、前后左右移动,加上比赛的随机性,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敏、柔韧素质,同时还要求有较好的协调性。运动训练学中灵敏素质定义为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的外环境。根据上述定义,将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概括为: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站位和战术并进行动作的快速切换,完成实施攻守技战术。灵敏训练不是单一的,是速度、力量和柔韧素质的有机统一。因此,灵敏训练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型和方法,却需要将灵敏训练穿插于整个训练计划当中。通常采用绳梯训练法,综合跳绳训练法等。运动员身体柔韧性差,难以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且也容易受伤。柔韧性的训练重点要放在肩、髋、膝,踝等关节。另外,还应该结合羽毛球特征来进行训练。例如加强手臂、肩带的柔韧性练习,防止大力扣杀造成肩带和手臂的肌肉拉伤;加强腿部肌肉的柔韧性练习,防止大幅度的蹬跨造成腿部肌肉拉伤。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韩晗.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技,2017,7 (23):37+39.
[3]李春雷.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体能训练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 (05):86-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