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是什么时候,街是满是飘零的落叶。蓦然间,已经是深秋了。
我们国家的秋天和国外的秋天不大一样。国外的秋天好像就是喝酒吃肉。我们的秋天就像一位温婉的女子,一位萧萧的男子,一只低翔的鹰,一匹纠纠的马……总之,秋天有太多的形象,满足了中国人所有的人文想象。这种想象,是一幅幅或淡或浓的山水写意画,浸润到每一位国人的血脉中,还在不停的延续和扩展。
秋天是最能拔动我们情绪神经的季节。翻开五千年的历史,吟秋,写秋,颂秋,思秋的诗词文章不知几千几万,难以车载斗量。说夸张点,只要是个人,到了秋天,都要咿呀发声,吟诵几句。当然,绝大多数都被雨打风吹去,不为人知。最著名当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二十八字,使秋天峭然而立,直逼眼前。可见,文章不一定要长,长了,就成了某个有权女人的裹脚布了。还有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突出一个愁字,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刻画入木三分,广为传诵了几百年。欧阳修的《秋声赋》也是写得极好的。其他的写秋之作好的也很多,我却是记不得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古代士绅离乡,多在秋季。秋天不热,也不像春天那样多雨。秋高气爽,行在路上正当其时。士绅多是官场中人。朝庭的人事调动一般也安排的秋天。在这一点上,朝庭还是很人性化的。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行走靠自己的两条腿和马的四条腿,到达任所,没有十天半月是搞不定的。几首著名的送别诗,比如李白的《送友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大都发生在秋天。
古代士人在秋天还有一项重大的活动,那就是秋闱。秋闱是乡试,中者为举人。中了举之后,一般不会回家,因为要准备第二年春天的春闱,即是会试考试。会试之后接着是殿试。殿试被选中才是进士。三四年才考一次,每次提点的进士才二三百人,所以进士的含金量是极高的,远远超过了现在重点本科生的含金量。中举即可以为官。中举也不易。范进中了举之后,人马上疯了。所以古人对秋闱是极为重视的。古时的秋天,真是一个离别的季节。不过,这种离别,是饱含了无数希冀和梦想的离别。
当代的秋天更是一个离别的季节。成千上万的学子,结束了夏天的学业,开始奔赴新的学习殿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海外留学,大都是从九月开始,从秋天开始。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长大后的翱翔蓝天,无不是留给所亲所爱的人一个离别的背影。上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分界线。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不再成天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他们将更多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开辟自己的世界。如果孩子是父母手中的风筝的话,从上大学第一天起,孩子便高高地飞上天空,父母只能仰望蓝天,只看见若隐若现的一丝影子。这一段时间收视率走高的《小别离》,正是对离别已经处于常态化的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
秋天不只是诗情画意,不只是小离别,还隐隐发出金戈铁马之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本是一良将之材,年轻时曾直捣敌穴,杀贼而归。他却未被南宋朝庭用之于武,一生大都处于赋闲的状态。这是辛弃疾个人的悲剧,更是南宋朝庭的悲剧。辛棄疾梦里都想象在秋天的练兵场上点上精兵猛将,掀起狂风骤雨,席卷北上,收复江山。这只是一场梦。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繁忙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除了吟弄情致,还要干一点、思考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才不愧对这个金色的秋天。
我们国家的秋天和国外的秋天不大一样。国外的秋天好像就是喝酒吃肉。我们的秋天就像一位温婉的女子,一位萧萧的男子,一只低翔的鹰,一匹纠纠的马……总之,秋天有太多的形象,满足了中国人所有的人文想象。这种想象,是一幅幅或淡或浓的山水写意画,浸润到每一位国人的血脉中,还在不停的延续和扩展。
秋天是最能拔动我们情绪神经的季节。翻开五千年的历史,吟秋,写秋,颂秋,思秋的诗词文章不知几千几万,难以车载斗量。说夸张点,只要是个人,到了秋天,都要咿呀发声,吟诵几句。当然,绝大多数都被雨打风吹去,不为人知。最著名当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二十八字,使秋天峭然而立,直逼眼前。可见,文章不一定要长,长了,就成了某个有权女人的裹脚布了。还有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突出一个愁字,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刻画入木三分,广为传诵了几百年。欧阳修的《秋声赋》也是写得极好的。其他的写秋之作好的也很多,我却是记不得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古代士绅离乡,多在秋季。秋天不热,也不像春天那样多雨。秋高气爽,行在路上正当其时。士绅多是官场中人。朝庭的人事调动一般也安排的秋天。在这一点上,朝庭还是很人性化的。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行走靠自己的两条腿和马的四条腿,到达任所,没有十天半月是搞不定的。几首著名的送别诗,比如李白的《送友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大都发生在秋天。
古代士人在秋天还有一项重大的活动,那就是秋闱。秋闱是乡试,中者为举人。中了举之后,一般不会回家,因为要准备第二年春天的春闱,即是会试考试。会试之后接着是殿试。殿试被选中才是进士。三四年才考一次,每次提点的进士才二三百人,所以进士的含金量是极高的,远远超过了现在重点本科生的含金量。中举即可以为官。中举也不易。范进中了举之后,人马上疯了。所以古人对秋闱是极为重视的。古时的秋天,真是一个离别的季节。不过,这种离别,是饱含了无数希冀和梦想的离别。
当代的秋天更是一个离别的季节。成千上万的学子,结束了夏天的学业,开始奔赴新的学习殿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海外留学,大都是从九月开始,从秋天开始。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长大后的翱翔蓝天,无不是留给所亲所爱的人一个离别的背影。上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分界线。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不再成天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他们将更多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开辟自己的世界。如果孩子是父母手中的风筝的话,从上大学第一天起,孩子便高高地飞上天空,父母只能仰望蓝天,只看见若隐若现的一丝影子。这一段时间收视率走高的《小别离》,正是对离别已经处于常态化的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
秋天不只是诗情画意,不只是小离别,还隐隐发出金戈铁马之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本是一良将之材,年轻时曾直捣敌穴,杀贼而归。他却未被南宋朝庭用之于武,一生大都处于赋闲的状态。这是辛弃疾个人的悲剧,更是南宋朝庭的悲剧。辛棄疾梦里都想象在秋天的练兵场上点上精兵猛将,掀起狂风骤雨,席卷北上,收复江山。这只是一场梦。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繁忙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除了吟弄情致,还要干一点、思考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才不愧对这个金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