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税港区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港口为依托的保税区。保税港区是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保税港区的建设将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功能优势扩大到港口,使港口成为融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三区和港口口岸的综合优势区域。
保税港区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港口为依托的保税区。保税港区是保税区政策与港口相结合的产物,只有将保税区的功能、政策优势覆盖到港口,发挥保税区的配套服务作用,才能为港口引来更多的贸易物流资源,大幅度提高港口的吞吐量和经济效益。而港口作为世界经济中贸易资源流通的节点,通过保税港区政策的配套也会为国际贸易货物的流通特别是国际转口、中转提供便捷条件。因此,保税港区的建立是两者优势的结合,是被世界上很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验证过的最佳组合。
一、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的条件和优势
保税港区的设立既需要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又必须以自由贸易政策相配套,青岛保税区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港口条件优良:青岛保税区紧临青岛港,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畔,地处黄海北部的咽喉要道 ,是一个天然半封闭的自然港湾。
(二)腹地经济发达:作为以青岛为主要进出口岸的沿黄流域九省区货物量的70%、货值约693亿美元的商品,经青岛口岸进出口,物流需求的腹地支撑效应非常强劲。
(三)地理位置重要:青岛地处滨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衔接处,是距离日本和韩国最近的港口。青岛港与韩国的釜山、日本的神户、横滨以及国内的天津、大连港形成了东北亚地区港口群,是东北亚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也是日本、韩国货物进出中国的主要口岸之一。
(四)基础设施完备:青岛港地处胶济铁路的起点,通过胶济铁路与东北、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相连接。青岛流亭机场具备起降大、中型飞机的能力。
(五)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政策优势比较明显:青岛是最早开放的15个沿海城市之一。设有国家和省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开放区和试验区。
(六)青岛保税区经济基础良好:2006年青岛保税区每平方公里创造国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工业产值16.02亿元,外贸进出口9.14亿美元,各项税收7.46亿元,就业人数超过万人,单位面积产出率居山东省第一,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
二、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对山东省乃至沿黄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保税港区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及沿黄流域各省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保税港区是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保税港区的建设将保税区优惠政策功能优势扩大到港口,使港口成为融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三区和港口口岸的综合优势区域。山东半岛和沿黄各省区进出口、物流加工需要进行的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仓储等业务在保税港区内进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保税港区的便捷通关优势,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
(二)建设保税港区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全省产业优化升级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细化趋势推动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山东省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正是顺应这一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而港口的天然区位优势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快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半岛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机械、化工、能源、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和食品等产业核心集聚区之一。加快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山东省构建开放度高、发展活力强、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保税港区建设可以极大促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和山东省的产业升级和优化。
1.保税港区可以增强临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设立保税港区后出口加工企业,可在保税港区进行便捷的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国际配送、保税仓储等一系列操作、方便快捷,物流速度加快,物流效率提高,企业的运输成本及时间得到减缩。保税仓库可以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便捷的原材料保税仓储服务,使企业真正做到原材料和成品的零库存,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对于出口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生产经营、有效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源泉。
2.保税港区优越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企业在口岸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青岛保税区已经成为沿黄流域重要的大宗生产资料的国际配置中心,建设橡胶、棉花、矿权、纸浆、大豆以及聚乙烯等六大国际交易市场,培育形成专业市场群,以大市场带动大物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青岛保税区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铁矿石、原油、橡胶、棉花、化工材料等大宗生产资料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为山东半岛地区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3.保税港区能够促进山东省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青岛保税港区可以使各种资源在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促使更多的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有效组合,延长和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价值含量,极大地优化山东省的产业布局。
(三)保税港区建设有利于把青岛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枢纽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转口贸易的发展现状,韩国釜山港斥资76亿美元建设拥有30个集装箱泊位的新港区,打造“21世纪环太平洋中心港”,以保住东北亚枢纽港的地位。预计到2011年底全部投产后,釜山港年集装箱处理能力将达到1500万标箱。日本也不甘落后,明确提出要把神户港建设成“亚洲母港”。日韩两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与中国沿海港口争夺国际中转和加工贸易资源、争夺国际枢纽港的战略资源。作为国际物流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国际枢纽港已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全世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
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使青岛成为国际枢纽港之一,就必须在青岛港口尽快设立保税港区。
(四)保税港区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山东半岛地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世界临港自由贸易区均实行外汇自由兑付政策,以促使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活跃发展。便捷开放的金融环境是国际物流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保税区和保税港区,对于便捷自由的外汇政策具有强烈需求。特别是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等更是需要离岸金融等先进金融业务的支持。但是,青岛保税区内的银行,更多的是进行资金储蓄、国内结算等业务,外汇自由支付、离岸金融等国际金融业务未曾开展。这样的金融环境不利于青岛发挥港口优势建设国际枢纽港和争创保税港区。
目前,国家新批准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试点区,国务院已表示将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先行先试,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和创新。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 可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由此可见,保税港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效应,保税港为国际金融诸多业务提供展示、运作的舞台,吸引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运营,金融中心又为保税港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服务,促进国际枢纽港建设。
青岛保税港区的设立,一方面会通过金融创新深化青岛金融体制改革,在山东省金融改革中起到“试验田”的作用,促进山东半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另一方面也能与“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金融业务遥相呼应,互相促进,形成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青岛保税港区可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下先行先试,进行金融创新,实行开放性的金融政策。即在保税区内与国外之间进行货币的自由兑换和结算,而在区外则严格管理,同时根据转口贸易的发展需求在区内金融机构试行离岸金融业务。通过保税港区的试点促进全市全省金融业务的改革和深化。
保税港区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港口为依托的保税区。保税港区是保税区政策与港口相结合的产物,只有将保税区的功能、政策优势覆盖到港口,发挥保税区的配套服务作用,才能为港口引来更多的贸易物流资源,大幅度提高港口的吞吐量和经济效益。而港口作为世界经济中贸易资源流通的节点,通过保税港区政策的配套也会为国际贸易货物的流通特别是国际转口、中转提供便捷条件。因此,保税港区的建立是两者优势的结合,是被世界上很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验证过的最佳组合。
一、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的条件和优势
保税港区的设立既需要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又必须以自由贸易政策相配套,青岛保税区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港口条件优良:青岛保税区紧临青岛港,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畔,地处黄海北部的咽喉要道 ,是一个天然半封闭的自然港湾。
(二)腹地经济发达:作为以青岛为主要进出口岸的沿黄流域九省区货物量的70%、货值约693亿美元的商品,经青岛口岸进出口,物流需求的腹地支撑效应非常强劲。
(三)地理位置重要:青岛地处滨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衔接处,是距离日本和韩国最近的港口。青岛港与韩国的釜山、日本的神户、横滨以及国内的天津、大连港形成了东北亚地区港口群,是东北亚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也是日本、韩国货物进出中国的主要口岸之一。
(四)基础设施完备:青岛港地处胶济铁路的起点,通过胶济铁路与东北、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相连接。青岛流亭机场具备起降大、中型飞机的能力。
(五)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政策优势比较明显:青岛是最早开放的15个沿海城市之一。设有国家和省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开放区和试验区。
(六)青岛保税区经济基础良好:2006年青岛保税区每平方公里创造国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工业产值16.02亿元,外贸进出口9.14亿美元,各项税收7.46亿元,就业人数超过万人,单位面积产出率居山东省第一,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
二、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对山东省乃至沿黄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保税港区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及沿黄流域各省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保税港区是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保税港区的建设将保税区优惠政策功能优势扩大到港口,使港口成为融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三区和港口口岸的综合优势区域。山东半岛和沿黄各省区进出口、物流加工需要进行的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仓储等业务在保税港区内进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保税港区的便捷通关优势,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
(二)建设保税港区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全省产业优化升级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细化趋势推动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山东省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正是顺应这一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而港口的天然区位优势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快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半岛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机械、化工、能源、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和食品等产业核心集聚区之一。加快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山东省构建开放度高、发展活力强、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保税港区建设可以极大促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和山东省的产业升级和优化。
1.保税港区可以增强临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设立保税港区后出口加工企业,可在保税港区进行便捷的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国际配送、保税仓储等一系列操作、方便快捷,物流速度加快,物流效率提高,企业的运输成本及时间得到减缩。保税仓库可以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便捷的原材料保税仓储服务,使企业真正做到原材料和成品的零库存,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对于出口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生产经营、有效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源泉。
2.保税港区优越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企业在口岸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青岛保税区已经成为沿黄流域重要的大宗生产资料的国际配置中心,建设橡胶、棉花、矿权、纸浆、大豆以及聚乙烯等六大国际交易市场,培育形成专业市场群,以大市场带动大物流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青岛保税区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铁矿石、原油、橡胶、棉花、化工材料等大宗生产资料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为山东半岛地区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3.保税港区能够促进山东省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青岛保税港区可以使各种资源在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促使更多的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有效组合,延长和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价值含量,极大地优化山东省的产业布局。
(三)保税港区建设有利于把青岛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枢纽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转口贸易的发展现状,韩国釜山港斥资76亿美元建设拥有30个集装箱泊位的新港区,打造“21世纪环太平洋中心港”,以保住东北亚枢纽港的地位。预计到2011年底全部投产后,釜山港年集装箱处理能力将达到1500万标箱。日本也不甘落后,明确提出要把神户港建设成“亚洲母港”。日韩两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与中国沿海港口争夺国际中转和加工贸易资源、争夺国际枢纽港的战略资源。作为国际物流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国际枢纽港已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全世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
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使青岛成为国际枢纽港之一,就必须在青岛港口尽快设立保税港区。
(四)保税港区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山东半岛地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世界临港自由贸易区均实行外汇自由兑付政策,以促使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活跃发展。便捷开放的金融环境是国际物流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保税区和保税港区,对于便捷自由的外汇政策具有强烈需求。特别是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等更是需要离岸金融等先进金融业务的支持。但是,青岛保税区内的银行,更多的是进行资金储蓄、国内结算等业务,外汇自由支付、离岸金融等国际金融业务未曾开展。这样的金融环境不利于青岛发挥港口优势建设国际枢纽港和争创保税港区。
目前,国家新批准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试点区,国务院已表示将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先行先试,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和创新。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 可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由此可见,保税港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效应,保税港为国际金融诸多业务提供展示、运作的舞台,吸引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运营,金融中心又为保税港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服务,促进国际枢纽港建设。
青岛保税港区的设立,一方面会通过金融创新深化青岛金融体制改革,在山东省金融改革中起到“试验田”的作用,促进山东半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另一方面也能与“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金融业务遥相呼应,互相促进,形成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青岛保税港区可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下先行先试,进行金融创新,实行开放性的金融政策。即在保税区内与国外之间进行货币的自由兑换和结算,而在区外则严格管理,同时根据转口贸易的发展需求在区内金融机构试行离岸金融业务。通过保税港区的试点促进全市全省金融业务的改革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