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让学生“爱上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作用,有效指导学生读书感悟。笔者认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须关注“四趣”。
推荐作品有“风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采取幽默风趣的方式向学生推荐阅读作品,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对作品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种期待,灵活地应用一种合适的荐书方式。
“交友式”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深深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把这些人物当做“新朋友”一样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去认识交往。如推荐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教师就可以先把马小跳这位调皮淘气、特别讲义气、喜欢探索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广告式” 广告作为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用在推荐课外读物上,也是一种好方法。教师为推荐的读物拟写好生动有趣的广告语,驱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夏洛的网》的荐书广告语是:“这是一张爱的大网,这是一个蜘蛛和小猪的温情故事……”
“悬念式” 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悬念式”向学生荐书,这个“悬念”就会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如《格列佛游记》就可以这样来推荐:“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去航海,他先后经历了四次冒险。第一次,他漂流到一个人身高不超过六英寸的小人国。在这里格列佛和小人们会发生哪些荒诞离奇的故事呢?我们赶紧去阅读吧!”
创设情境有“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与分享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带着情感和兴趣去读书。
利用媒体课件,创设作品典型环境 教师借助多媒体为作品创设某一典型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能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如指导阅读《红岩》,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图文并茂地介绍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绣红旗》乐曲声中呈现渣滓洞图片和江姐等人物的照片,并播放《烈火中永生》电影片段,让学生未成曲调先有情。
利用班级文化,装扮作品主要场景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前,老师结合该作品的主题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文字,将教室装扮成书中描述的场景,让阅读情境充满“情趣”。如指导阅读《海底两万里》,可结合作品内容在教室张贴尼摩船长、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鱼叉手内德·兰德等的卡通人物画像,还有“林肯”号、“鹦鹉螺”号等图片,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建设书香家庭,营造亲子共读环境 把课外阅读延伸至家庭,发动家长积极参与“书香家庭”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和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共读好书。
指导过程有“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应该妙趣横生,学生乐在其中。
乐在感受形象美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品质高尚,有的机智勇敢,有的幽默风趣……因此,此时此刻教师要启导学生体悟作品中的人物特点,在快乐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虽双目失明,但她身残志坚,拥有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是学生成长励志的榜样。
乐在品味语言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用她优美的语言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读优美词句,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如《青铜葵花》中就有多处环境描写,语言十分优美,烘托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细细品味。
乐在体验创意美 多视角、全方位、有创意的阅读可以拓宽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面积,体验创意美感。如阅读《狼王梦》,当读到母狼紫岚又将希望寄托在蓝魂儿身上,后来紫岚为何会咬断蓝魂儿的喉管?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创意阅读。紫岚咬死蓝魂儿无情吗?作为母亲,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作为狼又必须有无情的狼道。
體验收获有“童趣”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要基于学生的切实感受、切身体验和个性理解。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交流收获环节也应当充满“童趣”。
绘“童趣” 读完某部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描一描,然后与他人分享,还可以制作成小贺卡或书签,绘上人物插图、卡通漫画等进行互赠,一起交流读书经验,分享阅读快乐。
写“童趣” 看完一本书后用笔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超级体验和创新理解是一种操作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大胆想象,续写故事或仿写儿童诗、编童话等。
演“童趣” 读完作品后,鼓励学生选择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合作创编,演一演课本剧。用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林秀琴.情趣交融享受阅读——谈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东小学)
推荐作品有“风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采取幽默风趣的方式向学生推荐阅读作品,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对作品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种期待,灵活地应用一种合适的荐书方式。
“交友式”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深深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把这些人物当做“新朋友”一样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去认识交往。如推荐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教师就可以先把马小跳这位调皮淘气、特别讲义气、喜欢探索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广告式” 广告作为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用在推荐课外读物上,也是一种好方法。教师为推荐的读物拟写好生动有趣的广告语,驱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夏洛的网》的荐书广告语是:“这是一张爱的大网,这是一个蜘蛛和小猪的温情故事……”
“悬念式” 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悬念式”向学生荐书,这个“悬念”就会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如《格列佛游记》就可以这样来推荐:“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去航海,他先后经历了四次冒险。第一次,他漂流到一个人身高不超过六英寸的小人国。在这里格列佛和小人们会发生哪些荒诞离奇的故事呢?我们赶紧去阅读吧!”
创设情境有“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与分享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带着情感和兴趣去读书。
利用媒体课件,创设作品典型环境 教师借助多媒体为作品创设某一典型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能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如指导阅读《红岩》,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图文并茂地介绍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绣红旗》乐曲声中呈现渣滓洞图片和江姐等人物的照片,并播放《烈火中永生》电影片段,让学生未成曲调先有情。
利用班级文化,装扮作品主要场景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前,老师结合该作品的主题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文字,将教室装扮成书中描述的场景,让阅读情境充满“情趣”。如指导阅读《海底两万里》,可结合作品内容在教室张贴尼摩船长、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鱼叉手内德·兰德等的卡通人物画像,还有“林肯”号、“鹦鹉螺”号等图片,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建设书香家庭,营造亲子共读环境 把课外阅读延伸至家庭,发动家长积极参与“书香家庭”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和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共读好书。
指导过程有“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应该妙趣横生,学生乐在其中。
乐在感受形象美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品质高尚,有的机智勇敢,有的幽默风趣……因此,此时此刻教师要启导学生体悟作品中的人物特点,在快乐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虽双目失明,但她身残志坚,拥有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是学生成长励志的榜样。
乐在品味语言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用她优美的语言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读优美词句,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如《青铜葵花》中就有多处环境描写,语言十分优美,烘托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细细品味。
乐在体验创意美 多视角、全方位、有创意的阅读可以拓宽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面积,体验创意美感。如阅读《狼王梦》,当读到母狼紫岚又将希望寄托在蓝魂儿身上,后来紫岚为何会咬断蓝魂儿的喉管?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创意阅读。紫岚咬死蓝魂儿无情吗?作为母亲,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作为狼又必须有无情的狼道。
體验收获有“童趣”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要基于学生的切实感受、切身体验和个性理解。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交流收获环节也应当充满“童趣”。
绘“童趣” 读完某部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描一描,然后与他人分享,还可以制作成小贺卡或书签,绘上人物插图、卡通漫画等进行互赠,一起交流读书经验,分享阅读快乐。
写“童趣” 看完一本书后用笔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超级体验和创新理解是一种操作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大胆想象,续写故事或仿写儿童诗、编童话等。
演“童趣” 读完作品后,鼓励学生选择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合作创编,演一演课本剧。用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林秀琴.情趣交融享受阅读——谈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