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城市的发展由于受到了交通的限制,很難跨区域形成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大壮举,通过对水运交通的开发,缩短了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距离,有效刺激了沿岸经济贸易的发展,给内陆城市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这一壮举就是宋朝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修建工程。京杭大运河的规模浩大,贯穿了我国南北地区,不仅刺激了经济发展,在码头建设中也存在着优美水文风景,在当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通枢纽。大运河于2014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京杭大运河的变迁人们能够从中探索历史的演变过程,极具研究价值。
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历史
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修建过程。第一次是在隋唐时期开始修建,最终经过人工开凿运河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洛阳、北京、杭州三地相互连接的运河;第二次是在宋朝时期,在当时以洛阳为首都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强了洛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建设工程之一,更注重于强调京杭大运河在南方的沟通作用;第三次是在元朝、明朝时期,随着国家首都中心的转移,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工作也愈发向北方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穿,也极大地拓展了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覆盖面,将其规模真正推广到更大的层面。
纵观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历史,可以看到其修建工作与朝代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一次经济中心的迁移都代表了朝代的更替和首都的变迁。这一现象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京杭大运河对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印证了修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意义。在最初的隋唐时期,尽管在当时的沿海城市已经修建了几条较短的运河,但由于其走向各不相同,无法形成一条贯穿重要经济中心的水上交通通路,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阶段也因此逐渐具备雏形。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中,国家政权的集中进一步强调了洛阳地区经济与位置的重要性,强化了洛阳这一地区在京杭大运河码头中的首要地位。在第三阶段中,随着国家政权集中地的变化,原有的大运河规模已经不能够满足南北双方经济协同发展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才真正实现了其贯穿南北连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京杭大运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京杭大运河特殊的枢纽地位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能够成为连通我国南北经济纽带的重要建筑体,主要原因是其码头修建时选择了特殊的枢纽地位。首先,诸多大运河码头的建立,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可观的水文风景,对环境的改善有极大作用。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以码头为中心向外扩散和辐射,经济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也是靠近码头区域。这从侧面印证了由于大运河码头的建立,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劳动力。其次,随着京杭大运河修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内陆码头也逐渐出现其中。内陆码头相较于一些沿海区域的码头,其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对大运河的经济依赖性更强。北京的积水潭区域就是最典型的内陆码头。积水潭在修建之初定为漕运的重要中心,借助于京杭大运河强大的运输功能,其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也在突飞猛进,最终形成了货运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在2014年,大运河成功完成了申遗工作,也证明了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首先,京杭大运河对古代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国土地区的水系分布十分广阔,分别以长江和黄河作为源头向外不断辐射和扩展。而在古代时期,百姓更多地是靠天吃饭、靠地吃饭,对河流有十分强烈的依赖,导致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京杭大运河的影响之下,联通了不同的水系,使其形成了交错的网络结构,促进了沿线,特别是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其次,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规模在我国的历史上,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对其展开研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对京杭大运河修建和中心迁移,可以发现朝代变更对其重要影响,也验证了经济与政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措施
在对京杭大运河展开保护工作时主要秉持了两方面的原则。
首先,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原貌和某些区域的码头已经无法完全恢复。在进行人为修建和复原的工作中要保持着真实恢复的原则。由于我国的京杭大运河已经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根据世遗的申报要求来看,对历史古迹进行真实性的恢复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独特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对京杭大运河的某些节段进行恢复时,可以参考一些古籍文献中记录的详细情况,并结合运河和码头建立时的建筑学分析展开工作。在我国的京杭大运河申报世遗时,秉持着真实性的原则,将京杭大运河的隋唐阶段单独命名为隋唐大运河,主要原因是隋唐时期距今的时间已久,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需要以更加慎重的态度对待京杭大运河的恢复工作。
其次,在恢复和保护京杭大运河遗址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完整继承。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工作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保护京杭大运河遗址不仅是对原有运河样貌的恢复,更是对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工程建设意义等进行继承。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地区有一些内陆码头,这些码头在当时的运河修建时还很少见,主要思想是以运河为经济发展的纽带,连同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协同进步,对于当时的国力发展和城市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些遗址地区可以建立一定的保护参观区,对增强我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向年轻人传递历史文化价值都有重要作用。
总之,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水运交通建设枢纽之一,不仅兼顾了实用价值,在当下也极具历史研究的意义。在建设初期京杭大运河的水上交通功能十分强大,带动了两岸沿线的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便利交通,属于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壮举之一。自大运河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研究人员更应该注重对京杭大运河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研究,不断突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辛劳。京杭大运河在当下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通过人为改造的方式,对历史资源加以合理运用将其转变为一处特色遗产。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历史
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修建过程。第一次是在隋唐时期开始修建,最终经过人工开凿运河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洛阳、北京、杭州三地相互连接的运河;第二次是在宋朝时期,在当时以洛阳为首都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强了洛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建设工程之一,更注重于强调京杭大运河在南方的沟通作用;第三次是在元朝、明朝时期,随着国家首都中心的转移,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工作也愈发向北方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穿,也极大地拓展了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覆盖面,将其规模真正推广到更大的层面。
纵观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历史,可以看到其修建工作与朝代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一次经济中心的迁移都代表了朝代的更替和首都的变迁。这一现象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京杭大运河对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印证了修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意义。在最初的隋唐时期,尽管在当时的沿海城市已经修建了几条较短的运河,但由于其走向各不相同,无法形成一条贯穿重要经济中心的水上交通通路,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阶段也因此逐渐具备雏形。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中,国家政权的集中进一步强调了洛阳地区经济与位置的重要性,强化了洛阳这一地区在京杭大运河码头中的首要地位。在第三阶段中,随着国家政权集中地的变化,原有的大运河规模已经不能够满足南北双方经济协同发展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才真正实现了其贯穿南北连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京杭大运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京杭大运河特殊的枢纽地位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能够成为连通我国南北经济纽带的重要建筑体,主要原因是其码头修建时选择了特殊的枢纽地位。首先,诸多大运河码头的建立,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可观的水文风景,对环境的改善有极大作用。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以码头为中心向外扩散和辐射,经济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也是靠近码头区域。这从侧面印证了由于大运河码头的建立,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劳动力。其次,随着京杭大运河修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内陆码头也逐渐出现其中。内陆码头相较于一些沿海区域的码头,其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对大运河的经济依赖性更强。北京的积水潭区域就是最典型的内陆码头。积水潭在修建之初定为漕运的重要中心,借助于京杭大运河强大的运输功能,其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也在突飞猛进,最终形成了货运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在2014年,大运河成功完成了申遗工作,也证明了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首先,京杭大运河对古代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国土地区的水系分布十分广阔,分别以长江和黄河作为源头向外不断辐射和扩展。而在古代时期,百姓更多地是靠天吃饭、靠地吃饭,对河流有十分强烈的依赖,导致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京杭大运河的影响之下,联通了不同的水系,使其形成了交错的网络结构,促进了沿线,特别是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其次,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规模在我国的历史上,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对其展开研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对京杭大运河修建和中心迁移,可以发现朝代变更对其重要影响,也验证了经济与政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措施
在对京杭大运河展开保护工作时主要秉持了两方面的原则。
首先,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原貌和某些区域的码头已经无法完全恢复。在进行人为修建和复原的工作中要保持着真实恢复的原则。由于我国的京杭大运河已经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根据世遗的申报要求来看,对历史古迹进行真实性的恢复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独特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对京杭大运河的某些节段进行恢复时,可以参考一些古籍文献中记录的详细情况,并结合运河和码头建立时的建筑学分析展开工作。在我国的京杭大运河申报世遗时,秉持着真实性的原则,将京杭大运河的隋唐阶段单独命名为隋唐大运河,主要原因是隋唐时期距今的时间已久,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需要以更加慎重的态度对待京杭大运河的恢复工作。
其次,在恢复和保护京杭大运河遗址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完整继承。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工作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保护京杭大运河遗址不仅是对原有运河样貌的恢复,更是对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工程建设意义等进行继承。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地区有一些内陆码头,这些码头在当时的运河修建时还很少见,主要思想是以运河为经济发展的纽带,连同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协同进步,对于当时的国力发展和城市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些遗址地区可以建立一定的保护参观区,对增强我国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向年轻人传递历史文化价值都有重要作用。
总之,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水运交通建设枢纽之一,不仅兼顾了实用价值,在当下也极具历史研究的意义。在建设初期京杭大运河的水上交通功能十分强大,带动了两岸沿线的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便利交通,属于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壮举之一。自大运河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研究人员更应该注重对京杭大运河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研究,不断突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辛劳。京杭大运河在当下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通过人为改造的方式,对历史资源加以合理运用将其转变为一处特色遗产。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