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茵堂的世纪之拍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玫茵堂
  玫茵堂珍藏由瑞士收藏家斯蒂芬·裕利和吉尔伯特·裕利,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艾斯肯纳奇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各时期的2000余件作品,被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
  
  2011年10月5日,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的一个重要日子,几乎业内所有人士都汇聚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围观“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拍卖。
  现场,41件绝世珍品一一亮相,在难得的安静却又暗潮汹涌的气氛中,缔造出了5.59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其中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更是以1亿6866万港元(约2162万美元)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这只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是苏富比在亚洲举办拍卖40年来所经手的最大的梅瓶:首先非常罕见,仅北京故宫有类似的藏品,但在市场上却是仅见的;其次器形很大、纹饰精美、品相全美;再次是来路清楚,1989年曾在香港地区拍卖场上出现,后从欧美藏家转手给香港地区藏家珍藏;1998年又再度拍卖转到玫茵堂珍藏。
  由7500万港元开始,经过总共29口叫价,其间两位买家争持不下,叫价持续约10分钟,直至达1亿5000万港元,由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代表的买家胜出,成功投得此珍品。加上买家佣金后,最后成交价为1亿6866万港元。
  “世纪之拍”驱散阴霾
  玫茵堂珍藏被认为是至今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这个韬光养晦超过50年之久的伟大收藏,通过老牌拍卖公司苏富比的全力推动,在2011年,共举行了春、秋两场拍卖,总共上拍118件元、明、清御制瓷器,成交88件,以超过12亿港元的成交总额,绽放出璀璨耀眼的艺术光芒,却又旋即尘埃落定各散东西,不禁令人心生无限。
  本次秋拍,不但再一次证明了高端艺术珍品永恒不变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驱散了春季拍卖会以来,因经济大气候转弱而弥漫在各个业界人士心头的阴霾。尤其对国内的拍卖业者来说,这一场隆重而成交漂亮的拍卖,无疑是对北京即将开锣的2011年秋季拍卖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最近两年以来,随着全球性中国艺术品的热浪袭击,一个接一个令西方拍卖界咋舌的天价成交记录,也同时催生了一系列唯利是图、盲目投资、跟风抢购的新晋投机者与短视炒作者。在这种市场泡沫中产生的赝品丛生、拖延付款,甚至拒不付款的情况,破坏了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近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市场秩序与规则,即基于天然良好的信誉基础上,买卖双方在专业而有信誉的拍卖平台上进行交易。
  从今年年初开始,强势了近3年的国内经济大气候,已经开始由强转弱,逐渐紧缩的资金供应与流动性,更加深了拍卖交易市场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付款交割问题。为此烦恼不已的香港苏富比,出于对“玫茵堂珍藏”这个堪称世纪之拍的尊重,以及对物主裕利氏的负责,遂在春拍第一场中史无前例地向准买家们提出了预付800万港元拍卖押金的条件,结果引起了连锁反应,该场拍卖成交额仅为3.99亿港元(随后场下私洽形式再成交了2.9亿港元),远未达到拍前预估的7.1亿至10.7亿港元。此举不但加深了各方对买家付款交割情况的重视,也使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了诚信与名誉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在随后香港与内地多件瞩目的重量级拍品流标或无法交割的事件中,香港苏富比准时举行了“玫茵堂珍藏专场之二”拍卖。这是一个价值4亿港元的考验,也是内地大规模秋拍前的风向标与指示牌,自然吸引了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此时,缴纳拍卖保险金俨然已经成为了既定的规矩,那种买家与拍卖公司之间无条件信任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返了,未免令人感叹。
  针对春拍第一场估价偏高以及上拍作品比较艺术性的情况,在秋拍中,香港苏富比刻意调低拍卖估价以及更加精炼甄选符合市场口味的品种,企图以最基本的法则——专业与品质,来战胜市场上所有种种不明朗的因素。而最终不负众望的成交结果,也重新证明了真正高端艺术精品的市场价值与抗震能力。
  不过现场所见,虽然是水泄不通地围满了人,但却是异常的平静,与2010年秋拍戴润斋专场时喧闹鼎沸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国内的买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参与程度上也明显低落了很多,全场成交最高价的10件拍品中,6件为香港收藏家夺得,仅有两件为来自内地的买家竞得。如此,在高端艺术品收藏市场中,港台收藏家的实力与魄力仍然是令人佩服的。
  事实上,除了玫茵堂专场以外,香港苏富比2011年年度拍卖成交总额达到了港币74.9亿元,甚至比2010年年度拍卖成交总额的港币53.4亿元,还增加了40%。这就再次清楚地说明了高品位、高品质的艺术珍品,往往不会受外围经济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珍贵的土地资源相比,珍罕的中国艺术精品,更具有不可再生、全球通行、追求者众的特征,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不但是经济衰退时的保值安全港,也是经济增长时的投资工具。
  
  玫茵堂传奇
  富有传奇色彩的玫茵堂中国艺术品收藏,被誉为是上个世纪西方收藏界中最杰出伟大的私人收藏,与闻名遐迩的阿佛雷德·克拉克 (Alfred Clark) 及坡西富·大卫德 (Percival David)齐名,并且是除却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藏品以外,最齐全、最重要的中国古代陶瓷收藏。这个汇聚了超过2000件藏品的私人收藏体系,囊括了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高古时期的青铜器直到清代晚期的瓷器,堪称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陶瓷史。
  一个如此重要而庞大的私人收藏,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却保持着不可思议的低调,一直不为大众所知,仅有少部分藏品曾在1994年大英博物馆展出, 两年以后又在蒙特卡罗展出过。同年,由著名德国学者康蕊君 ( Regina Krahl ) 编撰的《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一卷正式出版,玫茵堂的名字至此才在收藏界传播开来。直至15年之后的2009年,《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全部4卷6册方陆续出版完毕,玫茵堂的藏品才完全呈现在世人面前。
  玫茵堂的主人是瑞士富商裕利(Zuellig)兄弟,名字来自裕利兄弟在瑞士苏黎世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裕利家族所拥有的Zuellig集团,是由裕利兄弟的父亲老裕利先生于1922年在马尼拉创立,目前是年营业额超过120亿美元的亚洲领先的医疗服务与药品供应商,业务范围包括马来西亚及泰国,同时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现年93岁的哥哥斯蒂芬·裕利 ( Steven Zuellig ) 与弟弟(已于2009年去世)吉尔伯特·裕利 ( Gilbert Zuellig )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中国艺术品发生了兴趣,并开始购买一些小玩意。
  60年代初,裕利兄弟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 Ling。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在Helen 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伯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 Ling介绍,裕利兄弟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太仓仇氏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与经销商,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西方博物馆与收藏界起了巨大的作用。
  1967年,仇焱之举家移民瑞士,定居日内瓦,裕利兄弟全力协助,帮了仇焱之大忙,双方遂成为亲密好友,当然,裕利兄弟的收藏也从此在仇焱之的协助下数量渐丰,品质精进卓越,并收获了数件重要的珍藏。
  1980年仇焱之去世后,裕利兄弟又辗转认识了伦敦著名的古玩大商家埃斯肯纳齐(Eskenazi)。1989年,埃斯肯纳齐为Reach家族收藏举行了艺术展销,斯蒂芬在此购入了数件藏品,并因而成为了埃斯肯纳齐的重要客户。在此后的20多年里,埃斯肯纳齐一直是玫茵堂后期购藏的经纪人,并为其搜罗了160多件陶瓷珍品。
  除了上述世界级重要古董商的指导与协助外,裕利兄弟也靠自己的品位与眼光,在全球重要拍卖会上竞买珍罕的陶瓷精品。“先生善于运用自己无懈可击的判断力独自审视。在挑选器物时,他会反复斟酌权衡,绝不会单纯为填补空缺项而购买。”这是来自埃斯肯纳齐的评价。
  
  收藏典范
  裕利兄弟在创造玫茵堂珍藏时,便一直遵循三个贯彻始终的原则:珍奇稀有、品质上乘、品相完美,这三个准则从玫茵堂专场成交额首5位作品身上完全体现出来。这不仅需要极其耐心的学习与严苛的甄选,卓越的眼光与超凡脱俗的艺术品位更是不可缺少的。殷实的财力需要在坚持原则与眼光品位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否则,也仅仅是浪费或者炫耀而已。
  在收藏家本人应该具备艺术天赋眼光与卓越高雅的艺术品位的同时,来自专业行家们的指导与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玫茵堂的传奇里,分别留下了Helen Ling、仇焱之、埃斯肯纳齐与David Priestley 的印记,正是这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大行家们,协助裕利兄弟迅速而准确地找到理想的藏品,并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每一件藏品的内涵与价值。严肃认真的收藏家加上诚信专业的大行家,的确是西方每一个成功收藏的主要模式,这一点,值得国内收藏家们认真学习。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投资者们的信心也随之走弱。有趣的是,最近不断看到有创意的相关调侃段子,现摘录其中一段如下:《沁园春·A股》——股市风光,千点狂泻,万股折腰。望沪深两市,一地鸡毛 对市场的极度失望显而易见。  据媒体的相关调查显示:今年前9个月,90%以上的投资者投资处于亏损状态,其中的52%散户亏超30%。同时,投资股票方向的基金悉数下跌。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最新
期刊
2011年的颓势股市,成就了“保本基金年”,今年以来成立的15只保本基金共募资超过320亿元,平均每只募资超过20亿元,可攻退可守的保本基金大受投资者欢迎。  卖的好不意味着业绩好,叫保本不一定真保本。今年多只保本基金破发,一些新成立的保本基金更是在建仓期倒霉的碰上了股债双跌的行情。据统计,目前有超过半数的保本基金累计净值不足1元,新成立的保本基金中只有6只净值在面值之上。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期刊
当我们有了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接下来需要准备的就是理财目标了。  下面是一段关于理财思路的描述,在征得了许可之后,我把明确理财目标的部分邮件内容拿出来和大伙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他正好拥有这样的生活:一份年收入40万元的工作,相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住在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里,房子里还住着自己的父母。孩子不需要很操心,妻子的收入稳定,不会多,也不会少。于是他想:是否要把开了7年的车换掉?要
期刊
不久前,我多伦多的朋友老盛退休了。他在退休前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自住的大房子换到了公寓楼。因为孩子都已离巢而去,再住大房子吧,一来维修费用高,二来财力也不如从前,这些年房价一直往上涨,表面上是好事,可交给政府的地产税也水涨船高,于是便住进了“小公寓”。  原本以为生活从此定好了咏叹调,就此安安稳稳地过下去了。谁料上个礼拜天老盛给我来电话,感叹当初不听我劝,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会坚持租公寓,而不是
期刊
民间借贷,你HOLD住吗?    风风火火的民间借贷堪称2011年最受关注的“理财产品”。沸腾的资金如击鼓传花般在民间流动,只要其中一环出现 问题,一系列的反应就难以避免。为此,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陷入深深的窘境。你呢?  如果你已经收回了所有的本金和利息,那么要恭喜你了。相信这笔利息一定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落袋为安的感觉就是踏实。一群人已经靠着这笔钱先富了起来,君不见鄂尔多斯的豪车满大街跑,温
期刊
在银行一股独大的市场里,没有大票信任的客户支持、没有最好的理财师资源、没有具竞争力的全方位产品平台,独立理财机构的存在理由看上去只有一个——银行还做得不够好。在本刊对多家理财机构的调查中发现,理由似乎不止这一个。  2003年试水,2005年濒临死亡,2006年随牛市复苏,2007年扩张,2008年要死不活,独立理财在国内像小强一样生存下来。他们怎么跟银行竞争、他们的客户是谁、他们靠什么赚钱,本文
期刊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持有包括实物和股票等在内不少跟黄金有关的资产。黄金价格从2008年的5月中到10月底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下跌了30%,黄金公司的股票下跌幅度更大,不少公司股票的跌幅都达到50%以上,眼见利润消失,我曾经多次考虑把持有的黄金资产都卖掉,但最终我只卖掉了一部分黄金股票。  自此之后, 我非常明确地把黄金资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储蓄看待的实物黄金或者黄金凭证,另一类则是用于投资
期刊
2009年5月成立的长盛同庆分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长盛同庆分级”)是一只股票型创新分级基金。该基金按照4:6的份额配比,分为优先类份额(同庆A)和进取类份额(同庆B),封闭期为三年。在封闭期内,优先类份额和进取类份额在深交所上市。  同庆A,拿足三年,投资者能拿到比三年定期存款利率高一些的收益率——5.6%。如果基金涨势喜人,净值超过1.6,则超过部分的十分之一将分给同庆A投资人,最差的情
期刊
产品可以复制,成功不必拷贝    1988年,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王志东踏着第一代IT潮扎进了中关村。“那时候我是典型的销售,通过软件把系统做起来,人家卖PC,我卖网络。我的技术含量高,售后也好。东莞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虽然辛苦,但生意比别家好。”  “486”( 40多岁、80年代上大学、60年代出生)一代正处在中国改革社会的成长期。用王志东的话说,这一代做技术的一毕业正好赶上IT
期刊
肯尼斯·L.·费舍尔(Kenneth L.Fisher)花了大约15年的时间才了解父亲在《怎么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中到底说了什么。本期我们邀请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马乐、诺安中证100基金经理王坚、工银瑞信成长基金经理曹冠业为投资者解读上市公司成长性。    马乐 博时精选基金经理  价值投资拥趸,对成长性有独到的见解。  王坚 诺安中证100基金经理  市场惨淡下,今年以来跑赢比照基准3个百分点,获得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