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已受到普遍重视,医院实际上也面临很大的能耗压力。而如何营造一个舒适有效的工作空间——既不拥挤也不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最大程度的达到节能效果,是始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 医院建筑;能耗;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89-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诊疗设备的不断完善,患者对医院的就医环境和舒适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医院的能耗也不断上升。本人针对医院建筑的一些特点做一些节能方面的探讨。
1 医院建筑的一些特点
1.1 医院建筑与一般民用建筑不同。医院建筑在公共建筑领域中是相当复杂又专业性极强的,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受医疗功能制约的程度很高。一座综合性医院一般包括门诊、急诊、各医技检查和治疗科室(MRI、CT、DSA、X光、加速器等)、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CCU等)、中心供应、药库、病房(普通病房、无菌病房)及后勤保障等部门。每个科室由于医疗工艺的需要,对各专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1.2 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导致医院能源供应需安全可靠。医院收治的是病人,而病人一般是体弱有病的患者,他们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差,对室内环境敏感。病人基本上是24小时都留住病房,只有个别康复期的病人在少数时间里,可以利用病区活动室或院区花园进行活动。由于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医院的能源供应以及各种设施的配备,应具备高保障性和高品质,安全可靠是首要因素。如:供手术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空气的洁净度、供电的安全(医院要求双电源,很多设备定为一级负荷)等,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感染率;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伤口的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医技科室贵重的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患者得到有效及时检查、治疗的保障,甚至为挽救生命赢得契机。
1.3 医院建筑是高能源消耗的建筑。医院需要的能源种类繁多,除了一般的冷、热、电、水、汽、燃气、燃油,还有各种医用气体。医院的各种设备使用规律多样,且运行时间长,要求控制灵活、各种能源不能间断,医院要求两路供电,并配备应急电源。有的设备每日24小时、全年365天都运行,有的设备则需要定时运行。据有关资料介绍,医院的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的1.6~2倍。这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医院建筑相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2 医院建筑节能
2.1 完善法制体系与激励政策。对医院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立法腿长,执法腿短”的窘境,扶持医院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医院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有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医院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对提前实现或实施高于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对于超额完成节能改造任务的给予政策扶持和经济上的奖励;加大政府对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国家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建筑标识制度。
2.2 加快技术更新,与时俱进。开展医院建筑节能,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医院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建筑的建造和消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选择节约资源的技术新路线,减少资源的耗用量,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资源。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医院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水、隔声、涂料、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相应的高性能。杜绝使用污染性材料,坚决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并尽可能地利用清洁能源。
2.3 提高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率。由于水泥化建材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在夏季的阳光下,混凝土平台的温度可比气温高8℃,城市“热岛效应”让人感觉到酷暑难耐。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因此在提高医院建筑周围绿化率外,大力提倡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施。
2.4 加强能源管理。再好的节能措施也必须要人来维持,医院本身也要制定用电用水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和浪费能源处罚制度。节约能源工作,大有可为,在综合医院认真扎实地抓好此项工作,对提高后勤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决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能耗大国,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双重矛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关键词】 医院建筑;能耗;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89-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诊疗设备的不断完善,患者对医院的就医环境和舒适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医院的能耗也不断上升。本人针对医院建筑的一些特点做一些节能方面的探讨。
1 医院建筑的一些特点
1.1 医院建筑与一般民用建筑不同。医院建筑在公共建筑领域中是相当复杂又专业性极强的,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受医疗功能制约的程度很高。一座综合性医院一般包括门诊、急诊、各医技检查和治疗科室(MRI、CT、DSA、X光、加速器等)、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CCU等)、中心供应、药库、病房(普通病房、无菌病房)及后勤保障等部门。每个科室由于医疗工艺的需要,对各专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1.2 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导致医院能源供应需安全可靠。医院收治的是病人,而病人一般是体弱有病的患者,他们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差,对室内环境敏感。病人基本上是24小时都留住病房,只有个别康复期的病人在少数时间里,可以利用病区活动室或院区花园进行活动。由于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医院的能源供应以及各种设施的配备,应具备高保障性和高品质,安全可靠是首要因素。如:供手术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空气的洁净度、供电的安全(医院要求双电源,很多设备定为一级负荷)等,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感染率;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影响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伤口的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医技科室贵重的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患者得到有效及时检查、治疗的保障,甚至为挽救生命赢得契机。
1.3 医院建筑是高能源消耗的建筑。医院需要的能源种类繁多,除了一般的冷、热、电、水、汽、燃气、燃油,还有各种医用气体。医院的各种设备使用规律多样,且运行时间长,要求控制灵活、各种能源不能间断,医院要求两路供电,并配备应急电源。有的设备每日24小时、全年365天都运行,有的设备则需要定时运行。据有关资料介绍,医院的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的1.6~2倍。这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医院建筑相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2 医院建筑节能
2.1 完善法制体系与激励政策。对医院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立法腿长,执法腿短”的窘境,扶持医院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医院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有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医院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对提前实现或实施高于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对于超额完成节能改造任务的给予政策扶持和经济上的奖励;加大政府对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国家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建筑标识制度。
2.2 加快技术更新,与时俱进。开展医院建筑节能,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医院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建筑的建造和消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选择节约资源的技术新路线,减少资源的耗用量,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资源。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医院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水、隔声、涂料、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相应的高性能。杜绝使用污染性材料,坚决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并尽可能地利用清洁能源。
2.3 提高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率。由于水泥化建材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在夏季的阳光下,混凝土平台的温度可比气温高8℃,城市“热岛效应”让人感觉到酷暑难耐。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的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因此在提高医院建筑周围绿化率外,大力提倡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施。
2.4 加强能源管理。再好的节能措施也必须要人来维持,医院本身也要制定用电用水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节能奖励制度和浪费能源处罚制度。节约能源工作,大有可为,在综合医院认真扎实地抓好此项工作,对提高后勤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决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能耗大国,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双重矛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