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苯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苯中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对慢性苯中毒人群免疫监测的意义.方法慢性苯中毒患者39人、恶性肿瘤患者20人和健康体检者22人分别取静脉血,通过细胞培养、银染等方法,并采用I-CLQ细胞分析系统,分别测定核仁积分面积与细胞核积分面积的比值(IA)和核仁银染积分光密度与细胞核银染积分光密度的比值(IOD).结果(1)慢性苯中毒患者IA和IOD值分别为7.95%±1.13%和7 15%±1.15%,较正常对照组(IA和IOD值分别为9.59%±1 26%和8.92%±1.18%)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中度苯中毒组IA和IOD值分别为6.54%±0.88%和5 47%±0 80%,较观察对象组(IA和IOD值分别为7.98%±1.06%和7.13%±0.96%)和轻度中毒组(IA和IOD值分别为8 19%±1.06%和7.44%±1.06%)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2)恶性肿瘤组IA和IOD值分别为4.10%±1.50%和3.67%±1.42%,较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苯中毒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rDNA转录活性可作为监测慢性苯中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一项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疫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切除下来的脑胶质瘤制成肿瘤组织匀浆,超低温保存,备用.将54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疫苗的组成各有不同.第1组疫苗为单纯胶质瘤组织匀浆;第2组为胶质瘤组织匀浆加卡介苗(BCG);第3组为树突状细胞(DC)加入胶质瘤组织匀浆共同培养制成DC疫苗加BCG.分别评估每组的疗效.结果3组中位生存期均高于未用DC,有明显的效果,但第2组优于第1组,第3组优于第2组.结论脑胶
目的观察皮肤伸展术对皮肤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用3.5 kg拉力持续牵拉伸展7 d,对照组不予皮肤伸展.实验后l、2、3、4、6、8周两组分别切取蝶型皮肤标本,用WDW-100型Testing测力机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质变化.结果实验组平均破坏应力及延伸率l周时明显下降(断裂负荷开始即增高),此后三者逐渐升高,4周时达高峰,此后逐渐恢复,6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值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 IgMG型的 IN-1的基因进行改良,以得到 IN-1重组单链抗体( scFv) cDNA基因片段为促使受损的中枢神经再生和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开辟一个崭新途径.方法
目的总结20年来肝胆管结石(IHS)280例外科治疗的变迁和疗效,探索如何抉择更合理的术式.方法归纳280例外科治疗:急诊和择期单纯胆(肝)总管切开取石和引流(CS)110例;CS加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和取石(FC)48例;胆肠内引流(BED)68例;肝切除(HL)35例;联合手术(CO)19例,后4组以择期为主.结果CS及BED疗效较差;CS加FC及HL和CO有较好效果.结论处理IHS对肝胆系
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和分析相关因素.将患者分为3组,选择髋臼底内下方泪点下缘作为参照点,分别测量并统计了240例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40例单侧翻修术以
统计分析10年来2886例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原发病并存有其他疾病100例,2次以上手术22例.认为任何开腹手术均需要探查,探查应尽可能全面、仔细,明确诊断,以防遗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研究G422肿瘤细胞RNA体外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回输诱导体内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及对颅内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探讨以DC为基础的疫苗对脑胶质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提取G422胶质母细胞瘤RNA冲击致敏DC制成疫苗,分别进行免疫保护和免疫治疗的体内实验,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诱导及活性检测,并与PBS、未经致敏的DC、G422肿瘤细胞RNA组进行对照.结果疫苗能诱导产生针对
目的观察大鼠帕金森综合征模型脑内黑质、尾状核及中缝核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为阐述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 Wistar大鼠 12只,雌雄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