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香然(河北省深州市穆村乡南口学校)
【摘要】 新课程改革在计算教学上注重“算用结合”,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笔者为了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彰显生命的活力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计算教学;情趣;活力
回顾传统的计算教学,“纯粹的计算”成了核心的内容,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使计算课显得单调、枯燥、无趣。因而使好多学生“望算生畏”,从而导致“望数生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注重“算用结合”,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在践行中对计算教学进行了有益地探索,计算教学出现了好多令人兴奋的“亮点”。然而兴奋之余,也留下不少思索:当前,计算教学仍然是数学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综观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计算教学课总是寥寥无几。那么怎样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彰显生命的活力呢?
一、注重创设情境实效性
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进行了改革,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而且非常注重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创设,强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因此,众多一线教师将情境引入课堂,使之成为计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熟悉而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计算的内在渴求,达到“以用引算”的目的,从而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然而,纵观当前的一些课堂,好多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老师把设置情境看作一种“时尚”,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往往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有些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导致学生毫无目的地发散。
二、注重使用教材灵活性
时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新教材的计算教学编排不如老教材的好,原因是实验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排是例题少、练习少、跨度大、学生不好学。我想作为教师不能埋怨教材,毕竟教材是许多专家共同制定的结果,它必定体现着科学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把握编写体系、领悟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起点,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把握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不能完全受教材文本制定的内容、思路所约束,根据学习需求,从微观上对有些内容进行生活化、个性化的加工,合理地进行增删与归并,这样才能实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三、注重算法优化合理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不要优化的争论已渐趋平息。在计算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了课改初期一味追求多样化的做法,都在实践中实行了优化。然而在如何优化的处理上又出现了不少的困惑和反思。具体怎样才能在优化这一环节上体现合理性呢?其一,在时间上把握合理性。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这时我们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其二,在优化策略上体现合理性。在上述“9加几的口算”案例中,口算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优化,但是优化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更不能强制统一算法。要实现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不是教师寥寥几句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练习情境,练习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交流、体会、感悟各种方法的优势,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差距,找出自己计算方法的不足,自然产生了优化自己算法的内在需求。从中学生感悟出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好的一种口算方法。
四、练习设计突出发展性
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真正消化、理解、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计算练习往往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注重方法的巩固,追求计算的熟练与正确率。那么新课程的计算教学究竟呼唤怎样有价值的练习设计呢?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练习设计的关键是面向全体、体现差异、突出发展性,既能照顾两头(好生、学困生),又能发展中等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练习,其一,练习形式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其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五、习惯培养突出一贯性
计算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标准中强调尊重学生情感、提倡激励性评价,因而课堂上他们就不敢批评在计算中因为习惯问题而出错的学生,经常以“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计算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课堂教学必须继承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解题后验算的习惯、错题及时更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等,并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有所创新。当然,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在一节课中能培养的,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坚持不懈,常抓到底。
让新课程改革在继承和创新中扬帆远航。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实效中彰显生命的活力。
马香然(河北省深州市穆村乡南口学校)
【摘要】 新课程改革在计算教学上注重“算用结合”,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笔者为了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彰显生命的活力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计算教学;情趣;活力
回顾传统的计算教学,“纯粹的计算”成了核心的内容,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使计算课显得单调、枯燥、无趣。因而使好多学生“望算生畏”,从而导致“望数生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注重“算用结合”,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在践行中对计算教学进行了有益地探索,计算教学出现了好多令人兴奋的“亮点”。然而兴奋之余,也留下不少思索:当前,计算教学仍然是数学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综观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计算教学课总是寥寥无几。那么怎样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彰显生命的活力呢?
一、注重创设情境实效性
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进行了改革,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而且非常注重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创设,强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因此,众多一线教师将情境引入课堂,使之成为计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熟悉而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计算的内在渴求,达到“以用引算”的目的,从而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然而,纵观当前的一些课堂,好多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老师把设置情境看作一种“时尚”,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往往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有的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有些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导致学生毫无目的地发散。
二、注重使用教材灵活性
时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新教材的计算教学编排不如老教材的好,原因是实验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排是例题少、练习少、跨度大、学生不好学。我想作为教师不能埋怨教材,毕竟教材是许多专家共同制定的结果,它必定体现着科学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把握编写体系、领悟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起点,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把握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不能完全受教材文本制定的内容、思路所约束,根据学习需求,从微观上对有些内容进行生活化、个性化的加工,合理地进行增删与归并,这样才能实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三、注重算法优化合理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不要优化的争论已渐趋平息。在计算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了课改初期一味追求多样化的做法,都在实践中实行了优化。然而在如何优化的处理上又出现了不少的困惑和反思。具体怎样才能在优化这一环节上体现合理性呢?其一,在时间上把握合理性。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这时我们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其二,在优化策略上体现合理性。在上述“9加几的口算”案例中,口算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优化,但是优化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更不能强制统一算法。要实现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不是教师寥寥几句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练习情境,练习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交流、体会、感悟各种方法的优势,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差距,找出自己计算方法的不足,自然产生了优化自己算法的内在需求。从中学生感悟出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好的一种口算方法。
四、练习设计突出发展性
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真正消化、理解、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计算练习往往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注重方法的巩固,追求计算的熟练与正确率。那么新课程的计算教学究竟呼唤怎样有价值的练习设计呢?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练习设计的关键是面向全体、体现差异、突出发展性,既能照顾两头(好生、学困生),又能发展中等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练习,其一,练习形式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其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五、习惯培养突出一贯性
计算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标准中强调尊重学生情感、提倡激励性评价,因而课堂上他们就不敢批评在计算中因为习惯问题而出错的学生,经常以“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计算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课堂教学必须继承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解题后验算的习惯、错题及时更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等,并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有所创新。当然,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在一节课中能培养的,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坚持不懈,常抓到底。
让新课程改革在继承和创新中扬帆远航。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实效中彰显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