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重知识记忆,轻动手实践,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基礎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方能加快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程,获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生活;主体;分层;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67
在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长此以往,学生日渐沦为了课堂的“附庸”和教师展示自我的“点缀”,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勇于突破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继而依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望消除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情境教学,巧妙融入生活元素
化学作为学生认识并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有利工具,不会也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地产生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生活元素巧妙融入情境创设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
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并没有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平铺直叙地引入新课,而是先向学生问道:“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老师先考大家一个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我们平时洗了的衣服,为什么会晒干?”学生很容易地想到是由于水蒸发、水分子扩散。于是,我继续引导道:“没错,衣服会晒干是因为水蒸发掉了,其本质就是水分子的扩散。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学生答道:“分子。”接着,我顺势引出了新课:“没错,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呢?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如此导入,既唤醒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又拉进了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
二、转变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一步削弱,教学成效自然甚微。如今新课改再次强调了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加快角色转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的舞台。
在教学《化学反应中的热》这一单元时,我先是通过生产、生活实例,列举了不同能量转化形式,引出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现有的实验药品和器材,体验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热量变化,并共同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现象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或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和指导。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分层授课,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学生由于性格、家庭背景、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随之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也应避免使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应当在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这一单元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学生经由小组讨论得出决定因素是汽车的性能,影响因素是路况、天气、司机的驾驶水平等。接着,我由此及彼,启发学生猜想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之后,我让高层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进而得出结论;针对中层次学生,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视频实验为学生总结了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为学生布置了一些基础性题目;对于低层次学生,我先从基础的概念教起,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原理。如此,通过分层授课,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应用实践,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那么课后作业便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一定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和改善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完成课本内容的传授外,还应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一单元后,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比如人体中的铁有哪些作用?哪些食物中含铁比较丰富?市面上不同的补铁产品的成分和功能有何不同等等。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继而展开研究调查,最后出具实验报告、小论文以及市场调查表等。如此,通过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现实生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使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考虑到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除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外,还应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继而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冯亚东.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云南化工,2017,44(09):111-112+115.
[2]单发有.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方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29.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生活;主体;分层;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067
在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长此以往,学生日渐沦为了课堂的“附庸”和教师展示自我的“点缀”,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勇于突破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继而依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望消除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情境教学,巧妙融入生活元素
化学作为学生认识并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有利工具,不会也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地产生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生活元素巧妙融入情境创设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
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并没有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平铺直叙地引入新课,而是先向学生问道:“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老师先考大家一个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我们平时洗了的衣服,为什么会晒干?”学生很容易地想到是由于水蒸发、水分子扩散。于是,我继续引导道:“没错,衣服会晒干是因为水蒸发掉了,其本质就是水分子的扩散。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学生答道:“分子。”接着,我顺势引出了新课:“没错,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呢?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如此导入,既唤醒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又拉进了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
二、转变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此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一步削弱,教学成效自然甚微。如今新课改再次强调了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加快角色转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的舞台。
在教学《化学反应中的热》这一单元时,我先是通过生产、生活实例,列举了不同能量转化形式,引出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现有的实验药品和器材,体验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热量变化,并共同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现象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或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和指导。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分层授课,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学生由于性格、家庭背景、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随之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也应避免使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应当在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这一单元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学生经由小组讨论得出决定因素是汽车的性能,影响因素是路况、天气、司机的驾驶水平等。接着,我由此及彼,启发学生猜想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之后,我让高层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进而得出结论;针对中层次学生,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视频实验为学生总结了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为学生布置了一些基础性题目;对于低层次学生,我先从基础的概念教起,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原理。如此,通过分层授课,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应用实践,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那么课后作业便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一定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和改善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完成课本内容的传授外,还应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一单元后,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比如人体中的铁有哪些作用?哪些食物中含铁比较丰富?市面上不同的补铁产品的成分和功能有何不同等等。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继而展开研究调查,最后出具实验报告、小论文以及市场调查表等。如此,通过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现实生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使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考虑到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除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外,还应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继而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冯亚东.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云南化工,2017,44(09):111-112+115.
[2]单发有.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方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