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眼科短小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4组(n=12):Ⅰ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R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眼科短小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4组(n=12):Ⅰ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R组4~7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K组8~12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R组8~12岁,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ⅠPK组和ⅡP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及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ⅠPR组和ⅡP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瑞芬太尼每2分钟增加0.025 μg·kg-1·min-1,直至0.2 μg·kg-1·min-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冲洗眼球时、手术开始后即刻、手术开始后15 min和出手术室时,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总镇静时间.计算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4组SP、DP、HR、RR和CSI均降低(P<0.05);与ⅠPK组和ⅡPK组比较,ⅠPR组和ⅡPR组RR和CSI降低,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ⅠPR组比较,ⅡPR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ⅡPR组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小于ⅠPR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眼科短小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血液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而不同年龄患儿瑞芬太尼用量不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469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信息,并对19例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并发症的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亚高原训练对少数民族拳击运动员部分身体机能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1名备战第15届多哈亚运会的少数民族优秀拳击运动员,分别于亚高原训练前、亚高原训练第10天、
通过双机间的心跳通信,为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嵌入式控制器构建一个双机热备系统.文中详细阐述了控制器的双机热备策略,并对双机热备中的身份识别、备用机切入、双机扫描
目的观察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施行AMIE方案;对照组20例,施行Bobath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以大便次数及数量增多、粪质稀薄、甚如水样为特征。我们考虑到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以及小儿泄泻的常见性和危害性,想通过观察以健脾理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CDX2 mRNA(CDX2)、CDX2蛋白和CEA蛋白(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 对体外培养的NK细胞杀伤脑胶质瘤细胞进行探讨,为脑胶质瘤的免疫细胞疗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4个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在KRATM培养环境下,诱导产生NK细胞和LAK
对阴极电泳乳液脱除液中典型溶剂一甲基异丁基酮、丁酮和水的剩余曲线及共沸组成进行分析,提出了精馏-倾析联用工艺分离该混合溶剂的流程。应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进行模
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ber 4)基因是近年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包括肿瘤血管的生成,细胞对缺氧状态的适应,细胞间接触抑制的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脾脏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和脾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方法 采集脾脏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