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春节后,正在为香港银行学会50周年庆典做准备的总裁梁嘉丽女士收到了许多咨询私人银行的电话,这些电话大多来自香港银行学会的会员、本地银行的高级从业人员。
梁嘉丽清楚他们为何有此一问。2012年6月中旬,在香港银行工会与香港银行学会共同举办的一场资深会员颁奖典礼上,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当局正联合港监会、财务局研究如何将本地私人银行业务更上一层楼。
香港私人银行业务因2008年金融风暴的一系列冲击,已经呈现萎缩状态,对于部分曾经大刀阔斧砍掉私人银行业务、而今零售银行业务同样毫无起色的商业银行而言,金管局为推动本地私人银行业务作出积极姿态,无疑是吹来一阵复苏的春风。
打造私银中心
香港监管局欲打造本地私人银行中心,绝对不是心血来潮。
“香港具有多项成为世界级私人银行中心的基本素质:法律制度完善、司法独立、产权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香港还奉行低税制,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以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这些优势不仅有利于香港创造和累积财富,更能使香港成为一个吸引外资的中心。”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香港为松绑私人银行业已采取一系列行动。金管局由2012年开始修订银行的发牌条件,删除必须持有客户总存款不少于30亿港元、总资产不少于40亿港元的机构才能发牌的要求,放宽了国际金融机构来港设立私银业务的限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41家国际私人银行进入香港。由于只有符合《银行业条例》、获得金管局认可资格的持牌金融机构才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此次修改发牌条件后,这个数量无疑将大大改观。
其次,金管局还表示不再强制私人银行实施分隔投资业务与一般银行业务;以及允许私人银行可采用“投资组合为本”的方法为客户进行适合性评估,而无需按每宗交易将客户的风险承担水平与产品风险水平配对。
另外一个重要举措是,金管局首次定义了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拥有至少3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的包括证券、存款及存款证类的可投资产;或至少1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由银行管理的可投资资产”。
纵观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不难理解,地域文化的包容性、法律制度的完善、经济及币值的稳定,都是建立私人银行业的主要要素。
香港处于亚太区中心及背靠中国内地,与瑞士处在欧洲的中心及临近德、法、意等欧洲经济大国类似,且香港在时区上正好与美欧金融市场形成承上启下的关系,无疑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私人资产来港运作。
而在欧美私人银行日渐式微的今天,财富东移来亚洲“避难”,更为香港打造国际私人银行中心创造了极佳的时机。
“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的打造,会促进更多国际私人资本流入香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美国金融管理学会亚太区高级副总裁程显礼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北美、欧洲开始提高富人税,传统保密性最佳的瑞士银行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提供美国公民在其机构的资产信息,中国内地富人数量迅速扩大。这三大因素促使富人选择新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程显礼认为。
内地财富推动力
在上述三大因素中,内地富人数量的迅速增加,无疑是香港发展私人银行中心的最重要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预计,到2015年,国内高净值人群(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数量达到219.3万人,比2011年增长85%。
更令人瞩目的是,据全球知名财富研究中心Wealth-X最新预测,中国个人资产达到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总数预计会在2013年增长9%,达到12250人,他们的净值总和也将增长8%,达到1.7万亿美元。
内地富裕人群成长越迅速,对私人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要求也越高,这对尚处在野蛮成长时期、推销理财产品大于财富管理的内地私人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
“富豪都有自己的投资渠道和经验,一个经验有限,仅仅拿着专业证书,连经济周期还没有完整体验过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是很难取得他们的信任的。”民生银行私人银行方案中心资深顾问洪羲对记者表示。
在香港,一个能够成为私人银行家的专业人士,要么出身名流,有着本地和国际丰富的人脉网络,掌握着金融市场最前沿的信息;要么有着超过十年以上的专业经验,涉猎证券、基金、信托、外汇、房地产、公司管理、法律等方方面面,懂得洞察客户的需要,注重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总之,他就像旧时英式电影里最受庄园主信赖的老管家,经验丰富,忠心耿耿,是后者推心置腹的密友。
“事实上,所有的业务都建立在信任上,信任也不是一两天能建立的;只有客户资产暴露在风险下,而你帮他指出来,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才是合格的私人银行家。”洪羲补充道。
此外,香港的法制环境也是吸引内地富人的必要条件。香港地区与瑞士及新加坡一样不征收资产增值税及利息税,而遗产税的最高税率只有15%,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低的,对离岸资产具有很大吸引力。税率制度的效率则全球最高,新加坡排名第二,瑞士则排名第14位。
“香港的法律体系更加适合做私人银行业务,香港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这是建立私人银行的根基,也是内地富裕人群愿意将资产转移到该地的根本原因。”洪羲表示。
一般而言,成熟的财富管理犹如一座金字塔,将客户按照资产规模分层。最底层是资产不到100万美元客户,私人银行为其提供不同内容的结构理财产品;倒数第二层是资产上300万美元的客户,私人银行除了能为其打造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外,还有专业团队来为其解决其他财务目标,如制定客户债务重组方案、退休计划以及遗产安排;最顶尖的则是提供诸如欧美传统的家族办公室式财富管理(family office),由涉及多种领域的专家组成,为超级富翁监督和管理整个家族的财务、健康、教育等状况。 “现在,国内富裕人群对财富的追求并不只限于赚更多的钱,还有对第二代的培养、对财富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内地富豪更偏爱能提供成熟财富管理服务的香港私银。”展恒理财总经理阎振杰认为。
由此,香港金管局发言人乐观判断,香港将成为内地高净值家庭海外资产的最大集中地,虽然欧美私人银行中心可能在文化与服务上有一定优势,但香港争取得内地客户的机会更大,一则因为香港金融机构对内地客户更了解,二则香港也是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首选地。
本地银行渐入佳境
2012年3月,原高盛集团执行董事、欧洲、中东、非洲衍生品业务总监雷格史密斯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的一封辞职信称,“而今的高盛帝国,投资者成为提线木偶,诚信腐烂,依靠诈骗顾客,说服他们购买我们因其不赚钱而避免购买的产品,依靠吸食他们的鲜血而生……”
这正是2008年全球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对客户轻慢和渎职的写照。
2008年,汇丰、渣打、荷兰银行等国际顶尖银行的私人银行部相继爆出理财经理将高风险高杠杆的累计期权(Accumulator)出售给私银客户,令后者损失千万资产的事件。外资银行私人银行家在亚洲高净值人士心中的神话形象破灭,投资者开始关注投资风格谨慎稳健的本地银行,香港和新加坡也因此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亚洲私人银行中心。
“外资银行从前以资历老、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上相对领先,曾被亚洲客户捧为神话;但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老牌欧美银行同样遭遇破产,部分银行销售高风险产品导致严重亏损,令亚洲客户不得不开始反思,这些银行的投资策略是否太过激进。”恒生银行私人银行与信托服务主管陆庭龙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实际上,本地私人银行与国际大行私银部销售的投资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真正的差别只在于从承销的投资银行处拿到的多寡而已。陆庭龙表示,亚洲客户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在这些顶级银行的私人银行帐户,而增加了本地私人银行账户的考虑。私人银行服务的饼变小了,外来竞争者减少,反而有利本地银行的发展。
鉴于私人银行业在香港的激烈竞争,不同的银行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客户开发。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私人银行的客户资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缩水,尽管客户总数没变,私银管理的客户总资产规模却大幅降低,这对私人银行业将造成极大影响。
另一个方面,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也促进了本地较小型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2009年,招商银行以高于市场近3倍的估价成功收购永隆银行,令这个接近倒闭的银行起死回生;2012年3月,招行将永隆打造成为其在海外第一家财富管理中心,可以为高端客户提供包括保险、证券、基金等混业金融服务。
解围人才困境
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香港同样面临着如何保持本地域竞争力、吸引人才的难题,在私人银行服务领域同样如此。
“现在香港私人银行业的人才问题是,年轻的从业者找不到工作,银行又请不到资历较深、合适的人。香港不缺理财专员,但缺真正的、了解市场动向和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私人银行家。”陆庭龙指出。
能够做一名合格的私人银行家,不仅仅是看得明白专业术语,还得识人。私人银行挑选客户都是很严谨的,不是光看客户财务资料漂亮,就能决定为其提供服务。有经验的客户经理会看这个人的性格、投资喜好,然后才决定是否接纳他成为客户,为他选择投资方案,这不是一两张文凭能够学到的。
为此,监管部门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金管局发言人对记者介绍,该局目前正与香港银行学会、香港财资工会等机构共同打造一套人才培养的计划。“专才是协助香港私人银行业持续发展的要素,银行须确保其职员具备所需的专业市场知识与技能,熟悉并遵守有关操守,以履行其职责,因此金管局鼓励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入行及持续培训制定一套专业资历架构(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香港银行学会总裁梁嘉丽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如今这套针对私人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资历架构已初具规模,通常来讲,本地私人银行是陪着客户一起成长,从零售银行部等内部提拔上来的,已有相当的能力和资历,有些甚至已经达到高层管理者的职位,不必专门去考财富管理的专业资格证。但金管局希望这些人才能接受系统化培训,一方面确保其意识水平、专业操守、风险管理能力达到国际水平。
“对于新入行的初级从业者,这套架构也为其设计了一系列初级培训课程,如大学生可以选择香港银行学会提供的银行及金融高等文凭考试,或者理财策划高等文凭获得等同于学士学位的文凭,此后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再继续攻读更高阶的文凭。”梁嘉丽介绍。
梁嘉丽清楚他们为何有此一问。2012年6月中旬,在香港银行工会与香港银行学会共同举办的一场资深会员颁奖典礼上,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当局正联合港监会、财务局研究如何将本地私人银行业务更上一层楼。
香港私人银行业务因2008年金融风暴的一系列冲击,已经呈现萎缩状态,对于部分曾经大刀阔斧砍掉私人银行业务、而今零售银行业务同样毫无起色的商业银行而言,金管局为推动本地私人银行业务作出积极姿态,无疑是吹来一阵复苏的春风。
打造私银中心
香港监管局欲打造本地私人银行中心,绝对不是心血来潮。
“香港具有多项成为世界级私人银行中心的基本素质:法律制度完善、司法独立、产权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香港还奉行低税制,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以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这些优势不仅有利于香港创造和累积财富,更能使香港成为一个吸引外资的中心。”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香港为松绑私人银行业已采取一系列行动。金管局由2012年开始修订银行的发牌条件,删除必须持有客户总存款不少于30亿港元、总资产不少于40亿港元的机构才能发牌的要求,放宽了国际金融机构来港设立私银业务的限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41家国际私人银行进入香港。由于只有符合《银行业条例》、获得金管局认可资格的持牌金融机构才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此次修改发牌条件后,这个数量无疑将大大改观。
其次,金管局还表示不再强制私人银行实施分隔投资业务与一般银行业务;以及允许私人银行可采用“投资组合为本”的方法为客户进行适合性评估,而无需按每宗交易将客户的风险承担水平与产品风险水平配对。
另外一个重要举措是,金管局首次定义了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拥有至少3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的包括证券、存款及存款证类的可投资产;或至少1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由银行管理的可投资资产”。
纵观欧美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不难理解,地域文化的包容性、法律制度的完善、经济及币值的稳定,都是建立私人银行业的主要要素。
香港处于亚太区中心及背靠中国内地,与瑞士处在欧洲的中心及临近德、法、意等欧洲经济大国类似,且香港在时区上正好与美欧金融市场形成承上启下的关系,无疑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私人资产来港运作。
而在欧美私人银行日渐式微的今天,财富东移来亚洲“避难”,更为香港打造国际私人银行中心创造了极佳的时机。
“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的打造,会促进更多国际私人资本流入香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美国金融管理学会亚太区高级副总裁程显礼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北美、欧洲开始提高富人税,传统保密性最佳的瑞士银行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提供美国公民在其机构的资产信息,中国内地富人数量迅速扩大。这三大因素促使富人选择新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程显礼认为。
内地财富推动力
在上述三大因素中,内地富人数量的迅速增加,无疑是香港发展私人银行中心的最重要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预计,到2015年,国内高净值人群(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数量达到219.3万人,比2011年增长85%。
更令人瞩目的是,据全球知名财富研究中心Wealth-X最新预测,中国个人资产达到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总数预计会在2013年增长9%,达到12250人,他们的净值总和也将增长8%,达到1.7万亿美元。
内地富裕人群成长越迅速,对私人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要求也越高,这对尚处在野蛮成长时期、推销理财产品大于财富管理的内地私人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
“富豪都有自己的投资渠道和经验,一个经验有限,仅仅拿着专业证书,连经济周期还没有完整体验过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是很难取得他们的信任的。”民生银行私人银行方案中心资深顾问洪羲对记者表示。
在香港,一个能够成为私人银行家的专业人士,要么出身名流,有着本地和国际丰富的人脉网络,掌握着金融市场最前沿的信息;要么有着超过十年以上的专业经验,涉猎证券、基金、信托、外汇、房地产、公司管理、法律等方方面面,懂得洞察客户的需要,注重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总之,他就像旧时英式电影里最受庄园主信赖的老管家,经验丰富,忠心耿耿,是后者推心置腹的密友。
“事实上,所有的业务都建立在信任上,信任也不是一两天能建立的;只有客户资产暴露在风险下,而你帮他指出来,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才是合格的私人银行家。”洪羲补充道。
此外,香港的法制环境也是吸引内地富人的必要条件。香港地区与瑞士及新加坡一样不征收资产增值税及利息税,而遗产税的最高税率只有15%,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低的,对离岸资产具有很大吸引力。税率制度的效率则全球最高,新加坡排名第二,瑞士则排名第14位。
“香港的法律体系更加适合做私人银行业务,香港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这是建立私人银行的根基,也是内地富裕人群愿意将资产转移到该地的根本原因。”洪羲表示。
一般而言,成熟的财富管理犹如一座金字塔,将客户按照资产规模分层。最底层是资产不到100万美元客户,私人银行为其提供不同内容的结构理财产品;倒数第二层是资产上300万美元的客户,私人银行除了能为其打造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外,还有专业团队来为其解决其他财务目标,如制定客户债务重组方案、退休计划以及遗产安排;最顶尖的则是提供诸如欧美传统的家族办公室式财富管理(family office),由涉及多种领域的专家组成,为超级富翁监督和管理整个家族的财务、健康、教育等状况。 “现在,国内富裕人群对财富的追求并不只限于赚更多的钱,还有对第二代的培养、对财富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内地富豪更偏爱能提供成熟财富管理服务的香港私银。”展恒理财总经理阎振杰认为。
由此,香港金管局发言人乐观判断,香港将成为内地高净值家庭海外资产的最大集中地,虽然欧美私人银行中心可能在文化与服务上有一定优势,但香港争取得内地客户的机会更大,一则因为香港金融机构对内地客户更了解,二则香港也是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首选地。
本地银行渐入佳境
2012年3月,原高盛集团执行董事、欧洲、中东、非洲衍生品业务总监雷格史密斯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的一封辞职信称,“而今的高盛帝国,投资者成为提线木偶,诚信腐烂,依靠诈骗顾客,说服他们购买我们因其不赚钱而避免购买的产品,依靠吸食他们的鲜血而生……”
这正是2008年全球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对客户轻慢和渎职的写照。
2008年,汇丰、渣打、荷兰银行等国际顶尖银行的私人银行部相继爆出理财经理将高风险高杠杆的累计期权(Accumulator)出售给私银客户,令后者损失千万资产的事件。外资银行私人银行家在亚洲高净值人士心中的神话形象破灭,投资者开始关注投资风格谨慎稳健的本地银行,香港和新加坡也因此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亚洲私人银行中心。
“外资银行从前以资历老、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上相对领先,曾被亚洲客户捧为神话;但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老牌欧美银行同样遭遇破产,部分银行销售高风险产品导致严重亏损,令亚洲客户不得不开始反思,这些银行的投资策略是否太过激进。”恒生银行私人银行与信托服务主管陆庭龙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实际上,本地私人银行与国际大行私银部销售的投资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真正的差别只在于从承销的投资银行处拿到的多寡而已。陆庭龙表示,亚洲客户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在这些顶级银行的私人银行帐户,而增加了本地私人银行账户的考虑。私人银行服务的饼变小了,外来竞争者减少,反而有利本地银行的发展。
鉴于私人银行业在香港的激烈竞争,不同的银行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客户开发。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私人银行的客户资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缩水,尽管客户总数没变,私银管理的客户总资产规模却大幅降低,这对私人银行业将造成极大影响。
另一个方面,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也促进了本地较小型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2009年,招商银行以高于市场近3倍的估价成功收购永隆银行,令这个接近倒闭的银行起死回生;2012年3月,招行将永隆打造成为其在海外第一家财富管理中心,可以为高端客户提供包括保险、证券、基金等混业金融服务。
解围人才困境
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香港同样面临着如何保持本地域竞争力、吸引人才的难题,在私人银行服务领域同样如此。
“现在香港私人银行业的人才问题是,年轻的从业者找不到工作,银行又请不到资历较深、合适的人。香港不缺理财专员,但缺真正的、了解市场动向和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私人银行家。”陆庭龙指出。
能够做一名合格的私人银行家,不仅仅是看得明白专业术语,还得识人。私人银行挑选客户都是很严谨的,不是光看客户财务资料漂亮,就能决定为其提供服务。有经验的客户经理会看这个人的性格、投资喜好,然后才决定是否接纳他成为客户,为他选择投资方案,这不是一两张文凭能够学到的。
为此,监管部门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金管局发言人对记者介绍,该局目前正与香港银行学会、香港财资工会等机构共同打造一套人才培养的计划。“专才是协助香港私人银行业持续发展的要素,银行须确保其职员具备所需的专业市场知识与技能,熟悉并遵守有关操守,以履行其职责,因此金管局鼓励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入行及持续培训制定一套专业资历架构(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香港银行学会总裁梁嘉丽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如今这套针对私人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资历架构已初具规模,通常来讲,本地私人银行是陪着客户一起成长,从零售银行部等内部提拔上来的,已有相当的能力和资历,有些甚至已经达到高层管理者的职位,不必专门去考财富管理的专业资格证。但金管局希望这些人才能接受系统化培训,一方面确保其意识水平、专业操守、风险管理能力达到国际水平。
“对于新入行的初级从业者,这套架构也为其设计了一系列初级培训课程,如大学生可以选择香港银行学会提供的银行及金融高等文凭考试,或者理财策划高等文凭获得等同于学士学位的文凭,此后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再继续攻读更高阶的文凭。”梁嘉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