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拉开序幕,今后考试招生录取将更加重视对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以及综合素质的衡量,这会直接影响普通高等中学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总体方案。本文着重从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班级设置、教学模式这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解析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文理不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创造性地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和个人全面综合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确定发展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并以走班制的课程设置为依托,大胆地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提供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学生培养方案。
二、高考改革的最新举措
1.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无疑是本次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改动最大的一部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考14门科目,分为省统考9门和学校按照所在省份的统一要求组织的5门。省统考9门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其中后6个科目中需任选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而且同一门科目可以考两次,这无疑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学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五项。
(2)注重综合素質评价,文理不再分科,英语考试社会化。关于文理不分科的讨论也是由来已久,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高考改革中屡次被提起,在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专家由此给出明确答复:文科和理科同等重要。这就意味着,“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称呼将成为历史。根据最新规定,最终高考的总成绩构成分为两大部分,即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选三门的成绩,其中英语退出高考当天的统考,英语考试将进入社会化时代。
自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2.改革招生人数的分配形式
提高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的高考录取率,这是综合考量生源地的教育水平与条件、毕业生规模以及实际参加工作的状况等各种因素之后得出的最终结果。位于东部的高校将继续实行支援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会有专门针对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录取名额。
三、对普通高中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建议
学生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案。通过对概念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学生培养方案是一个教育过程的总和,由各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方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教育最终目标的确定,恰当教育内容、方法的实施,评估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本文着重从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班级设置、教学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的调整
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和评价标准的确立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教育理念是控制和影响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思想因素。只有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才有可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理念之一。它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和爱护,从人切实的需求出发,提升人的知识水平、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总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围绕提升人的素养来进行。这与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截然不同,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性。
(2)确定发展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创新能力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观念的新一代青年,这既是由整个国际大环境所决定,又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发展科技,就需要创新性人才,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有意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营造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班级设置调整,采取走班制
新的高考制度将不再分文理科,学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中任选3门计入最终的高考总成绩,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算出会有20种结果,师资和学生数决定了学校无法按此结果分班,所以走班制教学就成为必然。走班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的上课制度。
(1)采取走班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文理不再分科,文科生只学史、地、政,理科生只学物、理、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今后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所有科目,最后再根据自己的长项进行选择。
(2)采取走班制的具体设想。整体设想如下:高中一年级是全新的高中生活的开端,所以基础一定要打好,应充分激发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个阶段可以开展全面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最基础的知识体系。在学期末会有一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要参加一次等级考。根据这次考试结果,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确定未来计入高考成绩的三个科目,高二年级的学习重点可以放在这些科目上。
高中二年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掘最擅长的科目。这个阶段的教学就需要灵活一点,可以进行大胆的突破。即教师的课程固定不变,学生流动起来,自己根据公布的课程安排进行课程选择。因为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都会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更喜欢哪一科,更擅长哪一科。而一个班的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又都不同,不能进行统一授课,所以我们可以参照大学教学中选修课的模式,改变原有的班级学习模式,各自去选择课程上课,但是并不是所有科目都流动起来,语、数、外三科的学习还按照原有的班级分配方式,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这样其中有变动,也有不变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利于管理,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3.教学模式的调整,恰当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
教学模式的恰当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行不通,而因势而变,主动地去探索新形势下的最佳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转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展现出它强大的适用性功能。今后高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的塑造,而灵活的教学模式无疑会为这些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1)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顾名思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颠覆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的职责也更多地表現为去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因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而我国正处于高考改革新的阶段,那么高中教学中就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积极地吸取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校情、学情来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
(2)恰当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设想。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除去选择计入高考成绩的3门科目,还有其他3科,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先从这3门科目的学习入手,灵活一些。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必花费相同的时间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上,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学习时间。一方面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缓解,另一方面还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切实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与实际的大胆创新。因为就目前阶段而言,高中教育中不可能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高考改革又为这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对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进行综述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改革举措和选拔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提出一系列个人建议和想法。通过对高考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的列举,从而得出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应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这一系列调整建议的提出,始终以遵循新的考试招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原则,力求能为今后普通高中的教育培养方案的制订、调整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想法。当然,这些建议和想法仍多为理论方面的构想,实际具体的建议还有待完善。但是,不管怎样,想法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考改革之于教育与社会的重要意义——读刘海峰教授的《高考改革论》[J].教育研究,2014(10):158-159.
[2]童 锋,夏 泉,陈 夏.论高考文化现象规律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28-33.
[3]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评论, 2014(6):127-129.
[4]张 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 全球教育展望,2013(7).
[5]赵 静,任国荣.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走进河北高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6]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拉开序幕,今后考试招生录取将更加重视对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以及综合素质的衡量,这会直接影响普通高等中学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总体方案。本文着重从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班级设置、教学模式这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解析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文理不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创造性地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和个人全面综合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确定发展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并以走班制的课程设置为依托,大胆地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提供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学生培养方案。
二、高考改革的最新举措
1.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无疑是本次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改动最大的一部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考14门科目,分为省统考9门和学校按照所在省份的统一要求组织的5门。省统考9门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其中后6个科目中需任选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而且同一门科目可以考两次,这无疑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学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五项。
(2)注重综合素質评价,文理不再分科,英语考试社会化。关于文理不分科的讨论也是由来已久,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高考改革中屡次被提起,在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专家由此给出明确答复:文科和理科同等重要。这就意味着,“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称呼将成为历史。根据最新规定,最终高考的总成绩构成分为两大部分,即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选三门的成绩,其中英语退出高考当天的统考,英语考试将进入社会化时代。
自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2.改革招生人数的分配形式
提高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的高考录取率,这是综合考量生源地的教育水平与条件、毕业生规模以及实际参加工作的状况等各种因素之后得出的最终结果。位于东部的高校将继续实行支援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会有专门针对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录取名额。
三、对普通高中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建议
学生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案。通过对概念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学生培养方案是一个教育过程的总和,由各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方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教育最终目标的确定,恰当教育内容、方法的实施,评估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本文着重从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班级设置、教学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的调整
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和评价标准的确立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教育理念是控制和影响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思想因素。只有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才有可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理念之一。它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和爱护,从人切实的需求出发,提升人的知识水平、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总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围绕提升人的素养来进行。这与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截然不同,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性。
(2)确定发展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创新能力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观念的新一代青年,这既是由整个国际大环境所决定,又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发展科技,就需要创新性人才,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有意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营造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班级设置调整,采取走班制
新的高考制度将不再分文理科,学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中任选3门计入最终的高考总成绩,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算出会有20种结果,师资和学生数决定了学校无法按此结果分班,所以走班制教学就成为必然。走班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的上课制度。
(1)采取走班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文理不再分科,文科生只学史、地、政,理科生只学物、理、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今后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所有科目,最后再根据自己的长项进行选择。
(2)采取走班制的具体设想。整体设想如下:高中一年级是全新的高中生活的开端,所以基础一定要打好,应充分激发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个阶段可以开展全面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最基础的知识体系。在学期末会有一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要参加一次等级考。根据这次考试结果,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确定未来计入高考成绩的三个科目,高二年级的学习重点可以放在这些科目上。
高中二年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掘最擅长的科目。这个阶段的教学就需要灵活一点,可以进行大胆的突破。即教师的课程固定不变,学生流动起来,自己根据公布的课程安排进行课程选择。因为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都会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更喜欢哪一科,更擅长哪一科。而一个班的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又都不同,不能进行统一授课,所以我们可以参照大学教学中选修课的模式,改变原有的班级学习模式,各自去选择课程上课,但是并不是所有科目都流动起来,语、数、外三科的学习还按照原有的班级分配方式,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这样其中有变动,也有不变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利于管理,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3.教学模式的调整,恰当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
教学模式的恰当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行不通,而因势而变,主动地去探索新形势下的最佳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转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展现出它强大的适用性功能。今后高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的塑造,而灵活的教学模式无疑会为这些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1)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顾名思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颠覆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的职责也更多地表現为去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因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而我国正处于高考改革新的阶段,那么高中教学中就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积极地吸取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校情、学情来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
(2)恰当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设想。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除去选择计入高考成绩的3门科目,还有其他3科,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先从这3门科目的学习入手,灵活一些。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必花费相同的时间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上,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学习时间。一方面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缓解,另一方面还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切实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与实际的大胆创新。因为就目前阶段而言,高中教育中不可能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高考改革又为这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对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进行综述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改革举措和选拔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提出一系列个人建议和想法。通过对高考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的列举,从而得出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应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这一系列调整建议的提出,始终以遵循新的考试招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原则,力求能为今后普通高中的教育培养方案的制订、调整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想法。当然,这些建议和想法仍多为理论方面的构想,实际具体的建议还有待完善。但是,不管怎样,想法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考改革之于教育与社会的重要意义——读刘海峰教授的《高考改革论》[J].教育研究,2014(10):158-159.
[2]童 锋,夏 泉,陈 夏.论高考文化现象规律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28-33.
[3]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评论, 2014(6):127-129.
[4]张 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 全球教育展望,2013(7).
[5]赵 静,任国荣.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走进河北高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6]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