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有点精神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总要有点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自信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题记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国家级重点高危火险区。由于处于原始状态,矿产资源富集,植被可燃物承载过量,极易引发雷电森林大火,特别是每年5、6、7月份是雷电火的高发期。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1999年成立至今共计发生森林火灾247起,年均12.3起,最多的年份达到28起,且全部是雷电引起的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后的扑救和清理难度远大于其他林区。
  《管子·立政》指出:“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筑梦兴安,生态报国。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成立伊始,林区历任的各级领导和管护局干部职工,坚持保护生态的定力不动摇,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思想境界,以守初心,担使命,筑牢北疆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北方安全生态屏障的责任担当,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实际行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培育和弘扬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众志成城,敢打必胜”的灭火斗争精神。
  成功虽然艰难,也很艰辛,但只要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平凡的人就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二十载筚路蓝缕,不畏艰险、顽强拼搏。
  “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这是由条件苦、人员少、任务重、设施差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是,干雷暴灾害严重、雷电火频发,对尚未开发的原始林区造成的严重威胁;一方面是,全局干部职工为了保护生态安全,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英勇抗击。不是短时间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而是长时间的反复较量;不是个别人的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而是所有参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2002年7月28日,北部原始林区长梁北山发生了重大的雷电森林火灾,面对突如其来的森林大火,刚刚成立只有三年的管护局全体干部职工经受着严峻考验。新组建的仅有60人的扑火队伍始终坚持战斗在扑火第一线,最早切入火线,最后撤离火场,历时长达22天。几十人的机关干部和工勤人员,却完成了近万余人的后勤保障。
  新时代砥砺奋进,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显示了管护局干部职工的“韧”性和“刚”性。历年的森林火灾扑救斗争都是对人的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的最大挑战。也正是在迎击这种挑战中,形成了灭火斗争精神的最强音。2017年4月30日,北部原始林区伊木河林场发生了俄罗斯特大过境火,火灾发生突然,火情变化较快,火势发展迅猛,火场就是战场。各级领导第一时间进入火场,带领参战队伍冲锋在最前线。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后,又沿东西两线排兵布阵看守火场,几十公里的火线,走了一圈又一圈。特别是由于气候原因,飞机无法投送补给物资,参战的千余人面临着断粮的威胁,关键时刻各级领导沉着应对,科学施策,利用火场靠近中俄界河的特点,雇佣民船从水路向火场运送给养,由于界河尚未完全解冻,沿河仍有浮冰,船支无法靠岸,负责运送给养的扑火队员,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用双手推动船只靠岸,火场的给养物资得到了及时充足的保障,灭火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命运永远只青睐那些充满自信、永往直前的人。凡成大器者,都是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只要我们有一种精神和品格,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十年来,如果没有秉承初心的責任和担当,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力,没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斗志,没有强大的凝聚和团结,就不会有生态保护建设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奋发向上之精神,生命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总要有点精神,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二十年来,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的干部职工“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公而忘私,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为灵魂;以单位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塑造了有血性,有灵魂,有理想,有斗志的先进集体。他们在保护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生态安全的实践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丰富了灭火斗争精神。他们有在灭火战斗中冲锋在前、火线入党的灭火尖兵,他们有在火情监测中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瞭望哨兵,他们有在森林管护中封闭管理、严格制度的管护站员,他们有在恶劣道路交通环境中保障畅通、安全行驶几十万公里的驾驶员,他们有在管理服务中心系民生、严实管理的机关干部,他们有在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中打击犯罪、严格执法的公安干警……他们中的他们只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缩影。一个单位有了这种团队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艰险不能战胜!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扑火斗争精神”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我们的全体职工群众,为什么能够在森林防灭火斗争中凝聚起这一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识一个事物、一种精神现象的本质,不能从事物本身去寻找解释,而必须到产生这一事物和精神现象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活动中去寻找。
  二十年来,为了消除森林火灾对原始林区的危害以及为了战胜雷电火的灾害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搏斗,是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建局以来最为重要的工作。正是森林防灭火这一斗争,空前地把我们全局的力量集中起来,把我们的精神和精锐集中起来,把我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品格集中起来,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集中同时增长同时发挥威力的过程。英勇的扑火斗争壮举孕育了扑火斗争精神,这是全局干部职工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果没有执着的精神、超常的毅力、使命般的激情,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怎能有如此生机勃勃、生态繁荣!
其他文献
一  山中弥漫着薄雾,森林缥缈幽深,仿佛蕴含着一种隐秘的力量,樟子松细长的松针被这水雾浸润得剔透晶亮,亮子在这雾中林海穿行。  叮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晰刺耳。亮子一骨碌爬起来,睡意全无,旁边是熟睡的儿子。原来是梦,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就是睡觉也处在备战状态。  亮子一边穿衣服,一边给妻子霞打电话,让她回来陪儿子。霞的父亲患肺癌刚刚去世不久,亮子过了防火期休假在家,霞晚上就
期刊
一  天天和森林在一起  有意思么  落叶松问我  与森林相伴  有曼舞翩跹  有浅吟低唱  你说有意思么  二  森林可以當饭吃么  白桦问我  没有森林  我怎会长成  没有了森林  更没有这东家短西家常  三  那你和森林过吧  岁月说  初心告诉我  和森林在一起的日子  叫相助守望  和森林在一起的日子  叫地久天长  守望  人生的寻觅  逃不出年轮的增长  每一圈的岁月  浸入了挺拔
期刊
壮哉,巍巍乎大兴安岭!  奇矣,国中冷极根河无愧担当!  叠翠峰峦,起伏林涛,千山趣陶然,万壑泉声响。先贤风雨拓荒路,额尔古纳河源远流长。  二万平方公里热土,白云领衔鸟语花香。曰冷极,曰美极,曰热极,曰旺极。满眼画屏,遍地和谐,无处不风光。  冷极冷矣。千秋岭积雪,六月霜飞花。脚下霜叶,岭上冻云,南雁入秋先飞去,鹰隼雪中蜷羽翅。路轨僵直,长河冰封,雪兔不竞,野熊蹲仓。至若三九严天,滴水成冰,呵气
期刊
茫茫的兴安岭从这里崛起,滔滔的黑龙江从这里发源,河的清丽,山的雄健,林的苍劲,托起了北部原始林区这颗祖国北方璀璨的绿海明珠。  美丽而神奇的北部原始林区,奇山怪石林立,河流交错纵横,景色古朴原始,四季如画自然。这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天然绿色瑰宝。这里是没有喧嚣、没有污染的一片净土;是鱼儿欢、鹿儿笑的动物乐园;是白云擦拭群峰、清泉洗浴峡谷的人间仙境,是百花争艳、百鸟争鸣、野果飘香的世外桃源。  北部原
期刊
这是一片写满荣光的土地,一个被誉为“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光荣集体,守护94.77万顷的浩瀚林海,20载光阴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这是一片承载梦想的土地,只有200名员工的一支“生态保护尖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为建设美丽中国播撒绿色,描摹美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里是一片无垠的绿,这里是一片醉人的绿!  俯瞰神州大地,没有哪一
期刊
老赵的山头高,高得海拔近一千米,汽车盘山要二十几分钟才能上去。  老赵的山头大,大得他背着一个筐只需从山头直线走到半山腰,筐里的蘑菇就满了。从山头往下能画多少条直线我不知道,反正一到夏天,老赵采的蘑菇堆起来和他守的大山长得就像父子俩似的,让老赵心里暖暖的。  老赵的山头多,多得数不清。高点儿的,矮点儿的,胖点儿的,瘦点儿的……大兴安岭的山山岭岭如果有了问题,老赵觉得他都该管。  老赵最后一次登上熟
期刊
蓬勃向上的老林子,密不透风  又高低分明  保留着原始光阴及坚硬骨骼  日光依旧温柔  山在朝阳里向晚  青松白桦马尾松黑桦杨柳  大興安岭  频频秀出百态千姿  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山林为母亲的小虫小兽  操着山林特有的方言  见证岁月的厚重和苍茫  那高调炫耀的棒鸡  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  可以瞬间把白发苍苍变成妙龄女郎  阿巴河伊木河长梁北山上  住着清一色穿着蓝色制服的管护人 
期刊
一朝一夕  一针一线  细细密密的针脚  穿透每一个轮回  二十五天  山风为伴  心里的锦绣  在指尖开出花来  瞭望的岁月  不再相似  穿针引线的汉子  守护着森林  不谈寂寥  寂寥卻在指尖开出花来  不谈孤独  孤独却在态度的光芒下  越来越渺小  小孤山  绿草如茵  蜂飞蝶舞  翠雀鸢尾石竹  脉脉地开放  与世无争  黑桦皲裂的皮肤  仿佛在说  时间的不可抗拒  在额尔古涅·昆 
期刊
汽车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  下车后,我们都背上自己的行李,拿上自己的工具,人手一把歪把子锯,一把大斧子,等待着老唱的安排。我们这几个十五六岁的初中生,都是社员的子弟,趁着寒假,来山场干点活儿,挣钱虽不多,也能帮衬一下家里窘迫的日子。老唱并没有理会我们这些孩子们,而是直奔一扇草帘门而去,掀开草帘门进去,不大功夫,里面出来十多个人,将汽车上装有棒子面的袋子和散装的冻大头菜、冻长白菜搬运了进
期刊
“蓝芩,蓝芩!”  蓝芩正在厨房择芹菜,今天是周六,儿子、媳妇中午要带着小孙子回来吃饭,蓝芩想给儿子包他喜欢吃的羊肉芹菜馅饺子。听见老陈喊慌忙来到客厅。“蓝芩,王二来电话了,他和小潘今天回来,一个多小时就到,已经在路上了,让我发个位置给他,我不会,来来来,你快帮帮我,怎么发送位置?”“哈,他们俩从咱们搬到楼上以后就没回来过!快两年了吧?看把你高兴的。你点开微信每次和王二视频那儿。”“我要给他发送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