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孙贵林(1980-),男,汉,陕西人,安全工程师,本科,单位: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研究方向:安全管理、矿山开采。
摘要:我国是一个煤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煤矿开采强度不断加深,煤矿开采安全事故频发。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为了进一步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文章主要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中常见的心理隐患,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煤矿安全管;策略研究
引言
煤矿安全运行管理主要就是在矿井下的开采作业中保证人、设备与环境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生产安全的最佳状态。人员是煤矿安全运行生产核心因素,而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对具有自由度的人进行控制管理。在煤矿事故中除了外部环境与设备因素外,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为因素。要进一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就应该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提高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从而减少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安全事故。
1.安全心理学概述
1.1安全心理学的概念
安全心理学是在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产安全需求的发展中逐渐出现成熟的,其主要研究任务和目标就是在生产活动中分析劳动者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事先预防的主特征。分析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1.2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安全心理学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能够通过了解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从而对其未来思想动态和工作行为进行科学预测,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系数。给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1]。
2.煤矿安全事故中的常见心理隐患
2.1侥幸心理
人员对事物的需要总是会受到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在生产安全事故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出现侥幸心理,惯性的认为其他人违规操作没有引发安全事故,那自己不不规范操作也可能不会引发安全事故。违规人员总是认为,就这么一次,不会那么巧的等等。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2敷衍心理
有的煤矿开采人员性格导致对工作十分敷衍,认为做什么只要带的过去就行,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想着怎样更快的结束工作。心浮气躁,没有责任心,质量和效果完全不重要。这种敷衍心理长期以往必然将会造成安全事故。
2.3无关心理
煤矿企业相关安全生产部门虽然一直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工作。但是部分煤矿开采人员依然我行我素,认为安全问题与自己没有关系,敷衍了事,不认真按照制度办事,看到有人违规操作视若无睹,也不向领导报告。
2.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主要是指有工作人员发现其他人员不遵守规章制度操作时,没有被发现,也没有人及时制止,在未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该人员周围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会模仿其操作行为同样进行违规作业。
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心理适应性与安全行为管理
要进一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就应该时刻秉持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安全心理学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对象就是煤矿开采人员,而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适应性与安全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2]。煤矿企业在制定矿井安全生产制度以及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时要立足于人的基础,将人复杂化,提高煤矿开采人员的主观认同度,缓解其工作压力。做到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的安排工作任务和岗位,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适应性,以便顺利的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3.2感知与安全行为管理
人所进行的行为与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有紧密联系的。准确的告知是人员安全行为的基础。煤矿开采人员在井下工作时要保证安全高效工作就是认知的过程。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认知就是对矿井下的复杂情况和环境的感观理解,从而达到煤矿开采人员和生产安全之间的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矿井环境,增强感知效果。在矿井安全管理中需要改善矿井环境,提高被感知事物在煤矿开采人员中的清晰程度。除了要设立规定的安全标志外还应该改善矿井内部的环境,例如调整井下设备的位置,增多井下标志和照明等;2)转变井下环境状态,强化事物对比性。为了帮助煤矿开采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危险因素,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在安全管理中要转变井下环境,强化事物之间的对比性。例如煤矿开采人员的服装颜色适合选择颜色艳丽,容易提高人员的警觉性;另外不同形状、声音和环境的对比都可以预防事故的产生[3]。
3.3心理个性与安全行为管理
3.3.1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化
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对每一位煤矿开采人员的性格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科学的分配手段,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按照煤矿开采人员的不同性格来进行岗位设定能够提高岗位工作的安全性。例如井下瓦斯检查人员就需要性格冷静,责任心气强的人担任。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煤矿开采人员的性格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不同性格的优势,将其有效的运用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另外还要根据煤矿开采人员的性格合理搭配工作伙伴,将性格、爱好、工作习惯相似的人员组合为工作班组,以便在生产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减少工作失误和误差,进而实现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
3.3.2培训员工安全心理意识
目前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宣传一般都是对煤矿开采人员进行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只能够起到提高煤矿开采人员工作意识的效用,无法培养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根据煤矿生产特殊需求制定合理的训练模式,将安全心理素质与专业职业素质共同培养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心理学认为,工作环境越是危险,心理素质越强的人就更加能够发挥振奋人心的作用,煤矿开采人员的素质就会更好的体现。因此逐渐开展安全心理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迅速的做出正确反应,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另外,煤矿企业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其能够带动煤矿开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煤矿开采人员的潜在价值,从而提高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4.结束语
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中,煤矿开采人员是关键的核心环节。运用安全心理学对煤矿安全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帮助煤矿管理实现规范和科学化,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煤矿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运用安全心理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作者单位: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赖成均.浅谈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167-168.
[2]柳转阳.安全心理学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06):40-43.
[3]郑源志,郑学建.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0,(07):116-117.
摘要:我国是一个煤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煤矿开采强度不断加深,煤矿开采安全事故频发。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为了进一步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文章主要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中常见的心理隐患,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煤矿安全管;策略研究
引言
煤矿安全运行管理主要就是在矿井下的开采作业中保证人、设备与环境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生产安全的最佳状态。人员是煤矿安全运行生产核心因素,而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对具有自由度的人进行控制管理。在煤矿事故中除了外部环境与设备因素外,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为因素。要进一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就应该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提高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从而减少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安全事故。
1.安全心理学概述
1.1安全心理学的概念
安全心理学是在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产安全需求的发展中逐渐出现成熟的,其主要研究任务和目标就是在生产活动中分析劳动者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事先预防的主特征。分析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1.2安全心理学的意义
安全心理学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能够通过了解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从而对其未来思想动态和工作行为进行科学预测,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系数。给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1]。
2.煤矿安全事故中的常见心理隐患
2.1侥幸心理
人员对事物的需要总是会受到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在生产安全事故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出现侥幸心理,惯性的认为其他人违规操作没有引发安全事故,那自己不不规范操作也可能不会引发安全事故。违规人员总是认为,就这么一次,不会那么巧的等等。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2敷衍心理
有的煤矿开采人员性格导致对工作十分敷衍,认为做什么只要带的过去就行,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想着怎样更快的结束工作。心浮气躁,没有责任心,质量和效果完全不重要。这种敷衍心理长期以往必然将会造成安全事故。
2.3无关心理
煤矿企业相关安全生产部门虽然一直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工作。但是部分煤矿开采人员依然我行我素,认为安全问题与自己没有关系,敷衍了事,不认真按照制度办事,看到有人违规操作视若无睹,也不向领导报告。
2.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主要是指有工作人员发现其他人员不遵守规章制度操作时,没有被发现,也没有人及时制止,在未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该人员周围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会模仿其操作行为同样进行违规作业。
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心理适应性与安全行为管理
要进一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就应该时刻秉持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安全心理学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对象就是煤矿开采人员,而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适应性与安全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2]。煤矿企业在制定矿井安全生产制度以及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时要立足于人的基础,将人复杂化,提高煤矿开采人员的主观认同度,缓解其工作压力。做到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的安排工作任务和岗位,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适应性,以便顺利的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3.2感知与安全行为管理
人所进行的行为与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有紧密联系的。准确的告知是人员安全行为的基础。煤矿开采人员在井下工作时要保证安全高效工作就是认知的过程。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认知就是对矿井下的复杂情况和环境的感观理解,从而达到煤矿开采人员和生产安全之间的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矿井环境,增强感知效果。在矿井安全管理中需要改善矿井环境,提高被感知事物在煤矿开采人员中的清晰程度。除了要设立规定的安全标志外还应该改善矿井内部的环境,例如调整井下设备的位置,增多井下标志和照明等;2)转变井下环境状态,强化事物对比性。为了帮助煤矿开采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危险因素,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在安全管理中要转变井下环境,强化事物之间的对比性。例如煤矿开采人员的服装颜色适合选择颜色艳丽,容易提高人员的警觉性;另外不同形状、声音和环境的对比都可以预防事故的产生[3]。
3.3心理个性与安全行为管理
3.3.1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化
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对每一位煤矿开采人员的性格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科学的分配手段,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按照煤矿开采人员的不同性格来进行岗位设定能够提高岗位工作的安全性。例如井下瓦斯检查人员就需要性格冷静,责任心气强的人担任。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煤矿开采人员的性格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不同性格的优势,将其有效的运用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另外还要根据煤矿开采人员的性格合理搭配工作伙伴,将性格、爱好、工作习惯相似的人员组合为工作班组,以便在生产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减少工作失误和误差,进而实现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
3.3.2培训员工安全心理意识
目前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宣传一般都是对煤矿开采人员进行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只能够起到提高煤矿开采人员工作意识的效用,无法培养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根据煤矿生产特殊需求制定合理的训练模式,将安全心理素质与专业职业素质共同培养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心理学认为,工作环境越是危险,心理素质越强的人就更加能够发挥振奋人心的作用,煤矿开采人员的素质就会更好的体现。因此逐渐开展安全心理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煤矿开采人员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迅速的做出正确反应,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另外,煤矿企业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其能够带动煤矿开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煤矿开采人员的潜在价值,从而提高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4.结束语
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中,煤矿开采人员是关键的核心环节。运用安全心理学对煤矿安全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帮助煤矿管理实现规范和科学化,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煤矿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运用安全心理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作者单位: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赖成均.浅谈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167-168.
[2]柳转阳.安全心理学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2,(06):40-43.
[3]郑源志,郑学建.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0,(0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