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基于问题式学习中情境问题的创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开展有效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高效的问题,营造集体思考的氛围,提高知识的思维含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如何创设情境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新课程;基于问题式学习;情境问题一、新课程与“情境问题”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创设情境问题”是开展探究性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
  基于问题式学习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置问题的,而是通过“解决”所设置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就是说,设置问题是为了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在设置问题时应充分考虑通过问题“解决”所能达成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有效问题”的设计。只有保证“情境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保障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二、“情境问题”的设计策略
  对学生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好的情境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进而提出问题。创设好的情境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它实际上是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情境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因此,学生的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从这一点出发,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应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上,设计的问题应做到深浅适中、难易恰当、大小合适,符合学生年龄、智力水平和个人能力水平,使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进行回答。
  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如果直接提出“减数分裂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遗传物质会减半?”这些问题,就明显脱离了学生现状,急功近利,不能起到“桥梁”作用。笔者从学情出发,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体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2、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差异?进一步设疑: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配子染色体数目仅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配子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吗?为什么?4、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分裂后,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减半,那么在分裂过程中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从而将课题引入到“减数分裂”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问题的设计要激发思维,突出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
  例如: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细胞周期中出现的变化感到茫然,不知如何理解、掌握。为此按程序式设计成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点拔:1、大多数动植物的体细胞以什么方式增加数目?2、为了使子细胞在遗传上与母细胞保持一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不变。那么在分裂过程中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经过提示、分析、大家得出了结论:要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必须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染色体复制后,又如何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为了突破此难点,又设计了一些小问题:前期染色质为什么要变成染色体的形态?为什么要出现纺锤丝?中期时着丝点为什么要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怎样变化,为什么?末期时,染色体为什么又变成染色质形态?通过分析、推理,大家认识到了在有丝分裂中,为达到将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目的,细胞内的有关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样,通过设疑,创设情境,针对难点,及时进行点拔,就可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突破难点和关键。而在达到求知目的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3.情境问题的设计要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而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恰当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例如,在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情境问题:“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有哪些?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是什么?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以看出,生物膜对物质细胞是有选择性的。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当年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后,开始哪些科学实验探索生物膜的结构的呢?”这样基于所学知识作为引入未知的探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而自然地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课堂主线突出,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4.有效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凸显教学重点与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则是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知识学习障碍。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学生顺利开展学习的关键,也是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设计情境问题时要多角度、多维度设想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设计合理的应对之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时,考虑到减数分裂是细胞学的基础,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它在减数分裂第几次分裂的什么时期分离?请结合减数分裂特点分析,同源染色体为什么要分离?②细胞核内,基因的载体是什么?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和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通过这几个简单问题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5.有效问题的设置要有助于建构知识网络 结构化的知识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理清相近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零散、孤立的知识点编制成系统化、条理性的网络结构。
   例如“细胞呼吸”的教学中,针对有氧呼吸设计的问题是:①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②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③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有什么异同点?所需要的条件和能释放的量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梯度,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又可引导学生归纳建构出细胞呼吸一节的知识网络,达到掌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高效的问题,营造集体思考的氛围,提高知识的思维含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师保国、申继亮、许晶晶.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7期,55—58。
  [2]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5.。
  [3] 陈金萍.“问题解决”教学实验研究综述.教育理论研究,2003年第10期,3—5。
  [4] 张建伟、孙燕青.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1期,43—4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的3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中心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30/417).介入治疗的近期治愈率为54.1%(20/37),近期治愈患者中需反复治疗的比率是40%(8/2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5.4%(2/37),总病死率为16.2%(6
目的 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病人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中治愈时间在1周内者6例,1~2周者10例,2~3周者6例,3~4周者2例;平均治愈时间10 d;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1例保守治疗4周未缓解,行肠
1992年8月~2006年6月我院住院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6~35岁,平均14.3岁。有明确家族史者4例,且多为同胞患者,父母近亲结婚者2例,起病至确诊时间:10d~
对78例三维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制订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分阶段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其治疗过程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能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对
患者男,48岁,医生.2006年6月2日,因肺癌在我院行手术治疗.2006年8月29日,住肿瘤内科行术后辅助化疗.
目的:考察头孢硫脒在25℃下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木糖醇注射液,5%转化糖注射液等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头孢硫脒分别加入上述4种输液中,在25℃下,于0,
目的 探讨手术配合CIK过继免疫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40例NSCLC患者按配对的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手术+免疫治疗)20例,单纯手术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学指标、癌胚抗原(CEA)等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Karnofsky评分总提高率分别为85.0%、45.5%(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CE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
机械通气作为基本生命支持的组成部分,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精心护理则是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的重要过程.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7例
组蛋白是一组等电点>10的碱性蛋白质,包括连接蛋白H1和核心蛋白H2A,H2B,H3,H4。组成核染色质的DNA每146个碱基通过缠绕由各2分子的H2A,H2B,H3,H4共8个组蛋白组成的核心,形成
针对PEF400×600颚式破碎机动颚断裂问题,通过体积假设理论计算破碎力、受力、动颚断裂面惯性矩、剪应力、弯曲应力等定性分析后,采取对应的焊接方式来修复使用,为部分大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