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艺术视野下艺术策划和传播专业建设

来源 :幸福生活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城市的发展和公共艺术的流行,为艺术策划和传播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在建设并完善艺术策划和传播专业时,必须结合公共艺术的特点及发展需求,将城市公众艺术教育确立为该专业的目标与要求,在探索该学科的专业方向和完善该专业的培养方法上,加强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教与学的相互融通等,为推动该专业的全面发展而牡蛎。本文针对以上这些方面,做出了系统的阐释,以期能够对完善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的课程教育与学术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共艺术;艺术策划和传播;专业建设
  
  0引言
  伴随着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民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诉求相应地提高了。城市是人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自然人文化的产物,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共生和谐的集中表现。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在为人类提供了更为舒适与和谐的物质生活空间的同时,也为也为共同生活在那里的人群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活和艺术内容。这种公共环境中,由公共空间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化逐渐向共生与并存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公共艺术和公共艺术视野诞生了。
  
  1学科建设英语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作为当代最显著的文化形态和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艺术体现着公众的共同思想和精神认同感。公共艺术是在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公开特质,由公共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开性空间内,通过综合运用策划、设计、创作、制作和展示等手段,营造和创作出的体现并满足着公共的审美需求和文化精神的艺术文化。简而言之,公共艺术就是将主流文化和经典文化的社会化、公众化的当代实践。
  公共艺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扩展到中国。公众艺术这种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众艺术的本土化,使得更多的公众艺术形态以中国特有的呈现方式在全国各类大、中、小型城市拉开序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给国人的视觉以及心灵都带来了剧烈的冲击。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了。这样,公众艺术和公众艺术理念很快地深入人心,并得以盛行。由此,公众艺术迅速成为当代中国最为盛行的主流文化形态之一。
  现在,公共艺术已成为一个城市发展公成熟的标志。公众艺术增加了城市的精神品味,是古典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当地的身份特征和文化价值观,因而也体现着城市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观众艺术理念的传入和流行,使得它成为艺术界与文化教育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了国内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重点关注。国内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改革,对公共艺术及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寄予着重点的关注和较高的期望,公共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融合。
  据调研数据显示,由于缺乏专业的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的专业规划,国内的众多大城市在公共场所建设的整体规划、空间营造、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都不够完善甚至在整体品品质和效果上都受到人们的非议。这些来自城市公众的不良意异议不仅严重损害城市文化的形象,对于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也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随着公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满足,城市公民各方面的素养和精神诉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而对专业的公共艺术方面的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不少。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对公共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的构建,已成为当代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成为艺术类高等院校的重点关注对象。
  
  2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为确立一个正确的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目标,必须针对公共艺术的特点,并适应公共艺术的发展需求。不仅要考虑到公共艺术是一种需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且体现着时代文化与经典文化的有机融合的艺术形态,而且还要看到公共艺术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清楚公共艺术具有多变且在变化中又有其自身的稳定因素的多方面特点。因此,针对公共艺术而设立的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以下要求:
  扎实稳固基础知识、技能及理论,强调理论与时间的结合,把握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内容,深刻理解并把握公共艺术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掌握当代艺术策划与传播作用,在社会公共艺术境遇和社会实际需求中加强对自身的知识与素养的应用与锻炼,从而将学习该专业的人培养成满足艺术策划与传播的需求的合格人才。
  要求该专业的学生科学、理性并艺术地理解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规律,在公共艺术实践环境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强自身的观察、分析、组织、策划和传播能力,正确了把握并理解公共艺术的策划传播的含义及其现实价值,能够在公共环境、公共文化、公共审美、公共艺术传播和创造中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将自己的设计思想、人生观及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3为教学要求定位
  教学必须针对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策划、研究与实践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公共艺术策划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培养出能在公共艺术的综合领域内统筹与创作、策划与执行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表现规律,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企事业文化机构、媒体及其他文化宣传机构从事专业要求较高的实践工作。
  
  4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指导,作为策划领域内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构建该专业的专业可尝试,为了让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得更为科学合理,不能够综合考虑该专业对于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理念,进而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应该梳理好观念,课程总目标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并外,不仅要开设多元化和交叉的课程项目,还要尽量让课程内容具有开拓创新性和应用性。这样,就能制定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达到教学培养的目的和要求。
  2)遵循线性、递进、集中、多元原则
  在课程内容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的按时间顺序加入到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可以由基础性的抽象原理逐渐过渡到实践性的试题内容。并且,在阶梯性和线性、递进教育过程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集中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明显、结构严谨,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在重点知识即公共艺术理念贯穿课程的始终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其他相关知识的交叉引入,让各种多元的相关课程交叉互动。
  3)合理安排具体的课程板块
  可以将具体的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包括公共艺术策划传播专业基础课程模板、公共艺术策划传播专业理论与应用课程模板、公共艺术策划传播专业创作理论与实践课程模板、公共艺术策划传播专业课题型课程和素养拓展课程模板。
  
  5组织并实施专业教学活动
  为满足社会对公共艺术领域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各方面能力兼具的综合性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注重以方法论为指导的基础性教学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基础性知识的授受,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把握了基础专业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客体化的教学方式,以课题探讨的形式将知识引入教学活动,并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2)循环渐进式教学与突破性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的按时间顺序加入到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可以由基础性的抽象原理逐渐过渡到实践性的试题内容,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关键的课程内容进行突破性的引入和授受。为了让学习质量和学术品质达到制高点,可以根据课题类型深入学习和研究,以寻求一定的突破。
  3)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实体项目相结合
  公共艺术的策划与传播是一门对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授受,还应该注重对足额省时间能力的培养。可以多展开一些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与社会实体项目相结合,要求学生亲自动脑动手,亲身实践,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
  
  6营造教与学相互融通的环境
  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优质的人才。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仅仅靠学生单方面的刻苦学习或老师单方面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让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效果最优化。因此,营造出一个教与学相互融通的环境,对培养出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素质较强的艺术策划与传播方面的专门人才,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7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视野下艺术策划和传播专业建设不仅要针对公共艺术自身的特点,在充分了解城市文化的价值观与品味等各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另外,高校在剑者这一专业时,还应该立足于高校教育的特点以及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资深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创新意义的突破性探索。事实上,对于公共艺术视野下的艺术策划与传播专业建设的探讨内容还有很多,有待于学者的深入探究和高校教师的辛勤摸索。
  
  【参考文献】
  [1]孙德惠.打造具有诗意的城市公共艺术新空间——我们需要艺术地生活[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
  [2]高英杰.发展公共艺术应当坚持制度与文化并重[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2)12-13.
  [3]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8(09):14-15.
  [4]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23):17-18.
其他文献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龙总,您好!  龙则河(以下简称龙):您好!  记:来之前我了解了一下,您最开始是在习酒厂工作的,那您为什么离开习酒厂呢?  龙:茅台兼并习酒的时候,我跟茅台过去的一些领导观念不同。以前我在科研所有两个实验车间,一个浓香、一个酱香,1997年他们进来以后把实验车间全部划给生产部门了,科研所没有实验基地了,搞科研没实验基地还搞什么,那就成了吃白饭混日子了,我就出来了。当时贵州
期刊
【文章摘要】   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充斥着当今社会,从孩子的教育角度讲往往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有时候甚至于不择手段,教育界本身也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这本身就违背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其实孩子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比一时的输赢更重要,这对社会的发展更重要。    【关键词】  教育;责任感;起跑线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动之中
期刊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具有历史印证、文明传承、政治教育、经济开发四个方面的主要功能。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三农建设作
期刊
【文章摘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呢?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足以反应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所以它是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准。国家在发展中就必然要提高城镇化比率,在追求城镇化速度的同时,更要兼顾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注重对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城镇化对未来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
期刊
【文章摘要】   全世界的人都在读书,阅读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人们在阅读中体会与享受着自己与他人的美丽灿烂人生。但是到底怎样阅读才会对人们的帮助更大,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值得学习?本文从快乐阅读、流行阅读、经典阅读、分享阅读等几方面提出自己关于阅读习惯的观点,希望人们在阅读中逐渐成长,增加智慧,体会美好人生。    【关键词】  快乐阅读;流行阅读;经典阅读;分享阅读;深层阅
期刊
与湄窖的渊源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韦厂长您好!您是一直在湄窖酒厂工作吗?  韦继强(以下简称韦):一直在厂里面。我是湄潭人,1989年当兵,1992年回来之后就分在当时的国营湄潭酒厂,从酿造工开始干起。以前的国有体制下,管理很明确,不管是大学生还是销售都要先从基层干起,在酿酒车间干满一年后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我干了一年后考了厂里面的评酒员,之后慢慢开始带学生,逐渐成为了勾调部门的负责人。200
期刊
常喝白酒的朋友都知道有所谓天下“四大下酒名菜”之说,前三个似乎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第一花生米,第二猪头肉,第三老醋蛰头。  第四名就有争论了—有说是酱牛肉,有说是拍黄瓜,还有说是拉皮,不一而论。  如今,我觉得有一款新菜也可以进入第四大下酒名菜班列,这就是黑鱼片。  作为喝白酒的下酒名菜,得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它确实适合喝白酒,口感要比较搭。以花生米为例,吃花生米喝白酒,无论什么香型的白酒
期刊
【文章摘要】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通俗音乐对于中学音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俗音乐融入中学音乐教学的途径。研究认为应当转变观念,以课程标准为刚,让学生吸收多元音乐文化的营养, 合理配置课堂内外的授课内容合理配置课堂内外的授课内容。    【关键词】  多元文化;通俗;音乐;教学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概念是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后在杜威、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的影响
期刊
【文章摘要】   本文将在全球化背景下,阐述纪录片所体现的跨文化特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中国、日本、美国所拍摄的丝绸之路题材的系列纪录片,以跨文化的视角研究作为一种类型片——纪录片,如何在创作中考虑到不同文化对受众的影响,通过系统设计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纪录片;跨文化;叙事学;电影美学    1概述  中国纪录片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彰显主流文
期刊
【文章摘要】   事务语体是从众多的公务文书中抽取其本质的语言要素而形成的语言系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时期的文书语言在遵循“准确性、简洁性、朴实性”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形成了具有一定时代色彩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形象化、生动性和大众化、通俗性以及时代性、新鲜性。全面理解并且掌握文书语言的时代特征,不仅有利于事务文书的写作和处理,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公文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对更好地发挥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