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简称黄海学院)是一家民办职业院校,但正如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庆泽所言,黄海学院并没有因民办而自卑,反借民办的机制优势得以迅速壮大。自1996年创办以来,黄海学院在没有任何财团支持的背景下,完全凭踏实的办学理念与行动滚动发展起来,成为“镶嵌在山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海学院的历程值得追溯,黄海学院的成功之道值得总结。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在青岛,民办学校有很多,仅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67家,整个市区则有一两千家。在这些民办学校中,属黄海学院的规模最大。为什么黄海学院能办这么大?“就是将办学方向准确地定位于职业教育。”宋书记介绍说,学院创始人刘常青院长对职业教育的前景做出了科学地分析。他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确立了海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绝对地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岛拥有无与伦比的区域优势和机遇优势,其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大量农民涌进城市务工,亟须提高职业水平。基于这两大需求,职业教育必然大有可为,因此,他矢志不渝地将办学方向定位于职业教育。
自1996年创办黄海学院学以来,刘常青院长就以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办学宗旨,并坚持至今。他认为,“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应把“必就业、能乐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然后才是 “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怎么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的问题。恰恰是这种朴实的办学宗旨,使黄海学院在办学之初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
坚持特色的办学理念
在12年办学的历程中,黄海学院没有照搬国办职业院校的路子和模式,而是总结出了一整套有着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包括十大文化理念,十大教学理念,十大教师理念等等。比如十大文化理念中有个条件理念。过去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而黄海学院人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边磨金刚钻,边揽瓷器活”,其主旨就是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之所以如此强调主观能动性,黄海学院有着切实的体会:办学第二年,黄海学院就因信誉良好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报考学生突然激增,对于当时还没有自己独立校区的黄海学院来说,收还是不收成为一个问题,黄海学院审时度势,最终决定——收,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教室租赁、教师招聘以及任命负责人等等工作, 建起了一个1500人的校区。“要按国办的路子,先盖好楼再说,那黄海学院绝对发展不起来”。
从传统的眼光来看,公立学校生源优于民办学校生源,但黄海学院不这么看,黄海学院认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你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教学理念,提倡树立明确务实的职业目标。在目前许多大学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形势下,黄海学院则能做到保证学生就业。宋书记这样总结道:“职业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黄海学院就是适合的教育。”
“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宋书记用这句俗语形象地解读了黄海学院的领导理念。从学院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教师,黄海学院人坚持着岗位理念,即“人要适应岗位,岗位不能适应人”、“少用人多干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坚持军事化管理和校企结合的办学路子
许多新入学的同学一开始对黄海学院的军事化管理颇有微词,对约束学生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曾感到不解,但是,通过两三年的学习,他们绝大多数会体验到黄海学院军事化管理所带来的好处。守时守信、遵章守纪、好学上进、不怕吃苦以及重视团队协作……这些优良品质正是许多现代企业在用人时看重的。周济部长在考察过黄海学院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到他在黄海学院所了解到的一个小事例:1999年4月,黄海学院200多名毕业生赴海尔集团应聘,同去应聘的还有许多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学生们在经过一系列空腹体检、面试、笔试程序后,时间已是下午,听到公司主管宣布“开饭”,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窝蜂挤出会场,涌向餐厅,唯独黄海学院的学生平静地等待、整齐地排队,有秩序地进餐厅。海尔领导当场高兴地表示:“黄海学院的学生素质就是高,像这样的毕业生,今后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
职业教育必须和企业密切联系,这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的共识,而在建校之初就确定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黄海来说,一开始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道路,并根据企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采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与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安普、浦项制铁、北船重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现代造船、中集集团等28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和用工关系,合作涉及焊接、钳工、数控加工、汽修、电子电工等多个行业,并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以及委托代培等合作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黄海学院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引入学校,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澳柯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尔的OEC管理等等理念和规范,提前适应企业的需求,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坚持改革和创新
根据民办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在不违背教育规律和规范的前提下,黄海学院对包括教师管理、干部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遵循着“如果有利发展如何办”的朴素原则,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在干部管理方面,采取竞争上岗的机制。在师资管理方面,仅教师工资这一块,就分为结构工资、考勤工资、绩效工资、职务工资和工作量工资,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每年都要换血更新。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方面,黄海学院也是“花样百出”,推出了卡拉OK英语教学、案例式教学、比较式教学等等新方法,并且在许多专业上,结合实际自编教材。学院尤其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外创建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尤其近年来全力建设了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工学实训基地。该基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仅设备投资就达3700万元,拥有数控、汽修、电子和焊接四大功能区,1200个实训岗位。除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进行改革和创新之外,黄海学院还对学生的德育进行了创新,重点从学生的志向、意志、情绪、信心等方面加以引导,经常举办一些拓展训练、感恩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各类陶冶性情的文体活动中去。
坚持学校发展是第一要务
邓小平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家是这样,学校也是这样。而黄海学院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要建设百年名校!为此,刘常青校长和黄海学院的师生一道,为学院制定了三个七年规划。目前第一个七年(1996-2003)已经顺利实现,即学生人数超过万人,并被列入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列。第二个七年(2004-2010),在办好中职校的基础上办好高职教育。黄海学院的高职学院是2003年开办的,目前拥有国家统招生4000多人。黄海学院希望经过这七年的发展,争取把高职办成全国性重点示范学校。第三个七年(2011-2017),则是在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办好本科教育并发展成为集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黄海学院职业教育集团。
在黄海人看来,打造百年名校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黄海学院必然的走向。规划1500亩地的新校区已建成1200亩,剩下的三期工程也已付诸实施……因为这个梦,黄海人并不以现在的办学成绩而满足,而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仅有着12年办学历史的黄海学院来说,与百年名校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黄海学院的历程值得追溯,黄海学院的成功之道值得总结。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在青岛,民办学校有很多,仅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67家,整个市区则有一两千家。在这些民办学校中,属黄海学院的规模最大。为什么黄海学院能办这么大?“就是将办学方向准确地定位于职业教育。”宋书记介绍说,学院创始人刘常青院长对职业教育的前景做出了科学地分析。他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确立了海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绝对地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岛拥有无与伦比的区域优势和机遇优势,其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大量农民涌进城市务工,亟须提高职业水平。基于这两大需求,职业教育必然大有可为,因此,他矢志不渝地将办学方向定位于职业教育。
自1996年创办黄海学院学以来,刘常青院长就以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办学宗旨,并坚持至今。他认为,“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应把“必就业、能乐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然后才是 “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怎么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的问题。恰恰是这种朴实的办学宗旨,使黄海学院在办学之初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
坚持特色的办学理念
在12年办学的历程中,黄海学院没有照搬国办职业院校的路子和模式,而是总结出了一整套有着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包括十大文化理念,十大教学理念,十大教师理念等等。比如十大文化理念中有个条件理念。过去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而黄海学院人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边磨金刚钻,边揽瓷器活”,其主旨就是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之所以如此强调主观能动性,黄海学院有着切实的体会:办学第二年,黄海学院就因信誉良好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报考学生突然激增,对于当时还没有自己独立校区的黄海学院来说,收还是不收成为一个问题,黄海学院审时度势,最终决定——收,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教室租赁、教师招聘以及任命负责人等等工作, 建起了一个1500人的校区。“要按国办的路子,先盖好楼再说,那黄海学院绝对发展不起来”。
从传统的眼光来看,公立学校生源优于民办学校生源,但黄海学院不这么看,黄海学院认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你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教学理念,提倡树立明确务实的职业目标。在目前许多大学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形势下,黄海学院则能做到保证学生就业。宋书记这样总结道:“职业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黄海学院就是适合的教育。”
“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宋书记用这句俗语形象地解读了黄海学院的领导理念。从学院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教师,黄海学院人坚持着岗位理念,即“人要适应岗位,岗位不能适应人”、“少用人多干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坚持军事化管理和校企结合的办学路子
许多新入学的同学一开始对黄海学院的军事化管理颇有微词,对约束学生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曾感到不解,但是,通过两三年的学习,他们绝大多数会体验到黄海学院军事化管理所带来的好处。守时守信、遵章守纪、好学上进、不怕吃苦以及重视团队协作……这些优良品质正是许多现代企业在用人时看重的。周济部长在考察过黄海学院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到他在黄海学院所了解到的一个小事例:1999年4月,黄海学院200多名毕业生赴海尔集团应聘,同去应聘的还有许多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学生们在经过一系列空腹体检、面试、笔试程序后,时间已是下午,听到公司主管宣布“开饭”,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窝蜂挤出会场,涌向餐厅,唯独黄海学院的学生平静地等待、整齐地排队,有秩序地进餐厅。海尔领导当场高兴地表示:“黄海学院的学生素质就是高,像这样的毕业生,今后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
职业教育必须和企业密切联系,这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的共识,而在建校之初就确定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黄海来说,一开始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道路,并根据企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采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与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安普、浦项制铁、北船重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现代造船、中集集团等28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和用工关系,合作涉及焊接、钳工、数控加工、汽修、电子电工等多个行业,并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以及委托代培等合作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黄海学院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引入学校,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澳柯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尔的OEC管理等等理念和规范,提前适应企业的需求,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坚持改革和创新
根据民办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在不违背教育规律和规范的前提下,黄海学院对包括教师管理、干部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遵循着“如果有利发展如何办”的朴素原则,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在干部管理方面,采取竞争上岗的机制。在师资管理方面,仅教师工资这一块,就分为结构工资、考勤工资、绩效工资、职务工资和工作量工资,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每年都要换血更新。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方面,黄海学院也是“花样百出”,推出了卡拉OK英语教学、案例式教学、比较式教学等等新方法,并且在许多专业上,结合实际自编教材。学院尤其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外创建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尤其近年来全力建设了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工学实训基地。该基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仅设备投资就达3700万元,拥有数控、汽修、电子和焊接四大功能区,1200个实训岗位。除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进行改革和创新之外,黄海学院还对学生的德育进行了创新,重点从学生的志向、意志、情绪、信心等方面加以引导,经常举办一些拓展训练、感恩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各类陶冶性情的文体活动中去。
坚持学校发展是第一要务
邓小平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家是这样,学校也是这样。而黄海学院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要建设百年名校!为此,刘常青校长和黄海学院的师生一道,为学院制定了三个七年规划。目前第一个七年(1996-2003)已经顺利实现,即学生人数超过万人,并被列入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列。第二个七年(2004-2010),在办好中职校的基础上办好高职教育。黄海学院的高职学院是2003年开办的,目前拥有国家统招生4000多人。黄海学院希望经过这七年的发展,争取把高职办成全国性重点示范学校。第三个七年(2011-2017),则是在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办好本科教育并发展成为集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黄海学院职业教育集团。
在黄海人看来,打造百年名校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黄海学院必然的走向。规划1500亩地的新校区已建成1200亩,剩下的三期工程也已付诸实施……因为这个梦,黄海人并不以现在的办学成绩而满足,而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仅有着12年办学历史的黄海学院来说,与百年名校的差距将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