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部署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给新闻战线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整个活动开局很好、效果很好。一是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后,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及时动员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活动迅速展开。一些省区市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作出批示,提出工作要求。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走进基层蔚然成风。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进乡村、进社区、进厂矿,深入基层一线,走到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各新闻单位普遍建立联系点,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基层蹲点调研、采写新闻,形成了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的浓厚氛围。三是新闻报道耳目一新。各新闻单位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办专题专栏,集中推出来自一线、原汁原味的报道。这些报道题材广泛、鲜活生动,打动了读者、听众和观众,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四是新闻队伍受到教育。广大编辑记者在走进基层、同普通群众交流中,深深体会到深入实践才能获得滋养,“离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深深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新闻报道的主体,“记者就应该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深深体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坦途”。总的看,这项活动开展时间不长,但成效初步显现,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实践证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长期任务,在不断深化上下功夫,在拓展延伸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一,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责任感使命感。新闻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职责。只有认清大局、了解国情,才能更好地明确坐标、把握定位,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使命。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各级新闻单位组织编辑记者,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入改革建设第一线,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所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来自基层实践,又要贯彻落实到基层。越是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就越能透彻地理解中央精神,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精神。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进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切实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导向、基调和内容上,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牢记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清醒头脑,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多反映振奋人心的变迁变化,多展示改革发展的成果成就,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着力解疑释惑、平衡心理,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第二,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新闻宣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能不能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编辑记者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实践证明,只有走得近、交流得多,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解决为大众还是为小众、走上层还是走基层、跑热门还是跑冷门的问题。要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正确体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要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反映群众的创新创造,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新闻宣传的工作成效,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要体现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办的实事好事越多,群众越欢迎,新闻的价值也就越大。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在走基层中更好地回应群众的关切,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反映问题,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用到为民造福上。
第三,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基层是锤炼品质的广阔天地,实践是学习提高的最好课堂。只有到了基层、到了一线,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人间的真情,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追求。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许多编辑记者反映,越是走进厂矿农村、田间地头,就越会被普通群众的真诚质朴、奋发向上所感染,就越能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震撼。我们说加强学习教育,到基层群众中去就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说锻炼提高,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就是最好的途径。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学习群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学习群众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的意志品格,发扬“双脚跑新闻”的好传统,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做人民群众认可和欢迎的新闻工作者。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了解基层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群众想看什么样的报道,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导向、把握什么样的基调,讲品位、讲格调,严肃认真地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常想一想人民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应当回报什么,想一想与群众的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秉持崇高的职业理想,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第四,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展现新闻宣传新风扑面的新景象。新闻是实践创造的记录、社会生活的反映,魅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把握。到了新闻现场、找到新闻源头,才能掌握丰富的素材,写出感人的报道。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中,涌现出许多精彩的报道、别开生面的报道,关键就在于细节的描述、场景的展现,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就会背离新闻的本意,陈词滥调、空洞呆板就会失去受众。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求真务实、坚守新闻真实,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采访,反映群众的伟大创造,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新闻报道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到最基层、到第一线“抓活鱼”,捕捉最生动的场景、记录最感人的故事、描写最美丽的风景,采写更多带着现场温度的新闻报道。群众是语言大师,群众的语言最丰富、最生动。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增强新闻语言的时代感、现实感,培育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风,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多一些新话、真话、实话、家常话,使我们的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
第五,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建立健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的长效机制。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的有效保障。前一阶段,这项活动顺利展开,与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宣传部精心安排、大力推动密不可分,与各新闻单位细化工作措施、提供可靠保障密不可分。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迎接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活动作为长期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动态指导,完善工作规范,推动活动实现制度化。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等制度,对走基层的人员次数、时间安排、任务要求和领导带头等作出具体规定,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避免热一阵冷一阵、虎头蛇尾一阵风。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安排、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对那些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新闻工作者,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的反映,听取走基层同志的意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完善措施办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要在新闻战线深入进行,而且要逐步向社科理论、文艺出版等各领域延伸。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借鉴新闻战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本系统本单位积极行动起来,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组织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出版工作者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更好地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进一步巩固扩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让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優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9月13日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苗遂奇)
实践证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长期任务,在不断深化上下功夫,在拓展延伸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一,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责任感使命感。新闻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职责。只有认清大局、了解国情,才能更好地明确坐标、把握定位,更好地承担起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使命。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各级新闻单位组织编辑记者,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入改革建设第一线,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所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来自基层实践,又要贯彻落实到基层。越是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就越能透彻地理解中央精神,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精神。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进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切实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导向、基调和内容上,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牢记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清醒头脑,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多反映振奋人心的变迁变化,多展示改革发展的成果成就,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着力解疑释惑、平衡心理,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第二,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所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新闻宣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能不能以深厚的感情对待人民群众、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编辑记者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实践证明,只有走得近、交流得多,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解决为大众还是为小众、走上层还是走基层、跑热门还是跑冷门的问题。要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正确体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要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反映群众的创新创造,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新闻宣传的工作成效,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要体现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办的实事好事越多,群众越欢迎,新闻的价值也就越大。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在走基层中更好地回应群众的关切,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反映问题,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用到为民造福上。
第三,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基层是锤炼品质的广阔天地,实践是学习提高的最好课堂。只有到了基层、到了一线,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人间的真情,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追求。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许多编辑记者反映,越是走进厂矿农村、田间地头,就越会被普通群众的真诚质朴、奋发向上所感染,就越能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震撼。我们说加强学习教育,到基层群众中去就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说锻炼提高,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就是最好的途径。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学习群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学习群众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的意志品格,发扬“双脚跑新闻”的好传统,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做人民群众认可和欢迎的新闻工作者。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了解基层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群众想看什么样的报道,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导向、把握什么样的基调,讲品位、讲格调,严肃认真地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常想一想人民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应当回报什么,想一想与群众的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秉持崇高的职业理想,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第四,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展现新闻宣传新风扑面的新景象。新闻是实践创造的记录、社会生活的反映,魅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把握。到了新闻现场、找到新闻源头,才能掌握丰富的素材,写出感人的报道。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中,涌现出许多精彩的报道、别开生面的报道,关键就在于细节的描述、场景的展现,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感染力在于鲜活。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就会背离新闻的本意,陈词滥调、空洞呆板就会失去受众。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求真务实、坚守新闻真实,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采访,反映群众的伟大创造,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新闻报道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到最基层、到第一线“抓活鱼”,捕捉最生动的场景、记录最感人的故事、描写最美丽的风景,采写更多带着现场温度的新闻报道。群众是语言大师,群众的语言最丰富、最生动。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增强新闻语言的时代感、现实感,培育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风,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多一些新话、真话、实话、家常话,使我们的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
第五,在深化活动中进一步建立健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的长效机制。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的有效保障。前一阶段,这项活动顺利展开,与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宣传部精心安排、大力推动密不可分,与各新闻单位细化工作措施、提供可靠保障密不可分。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迎接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活动作为长期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动态指导,完善工作规范,推动活动实现制度化。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等制度,对走基层的人员次数、时间安排、任务要求和领导带头等作出具体规定,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避免热一阵冷一阵、虎头蛇尾一阵风。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安排、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对那些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新闻工作者,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的反映,听取走基层同志的意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完善措施办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要在新闻战线深入进行,而且要逐步向社科理论、文艺出版等各领域延伸。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借鉴新闻战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本系统本单位积极行动起来,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组织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出版工作者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更好地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进一步巩固扩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让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優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9月13日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苗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