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旅游业中哈萨克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开发和利用伊犁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促进伊犁河谷旅游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开发中应当做到遵循规律、尊重习惯、重视效益、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旅游产品、项目单一的问题,综合运用静态、动态、产品、主题附会和原生自然式开发模式,从民俗旅游规划、旅游经营和旅游开发大环境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伊犁河谷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伊犁旅游 哈萨克民俗文化 开发 对策
  
  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伊犁河谷做为我国哈萨克族的主要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哈萨克族民俗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伊犁河谷的民俗文化旅游,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伊犁河谷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
  一、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1.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概况
  伊犁河谷是我国哈萨克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域,也是西北边陲重地,在全国近120万的哈萨克族人口中,50%以上都在伊犁河谷。哈萨克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情习俗,成为今天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传统哈萨克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要生计方式的民族,与游牧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民族文化是其文化的一大特色。大致来说有以帐篷居住、冬牧场夏牧场之间的转场等独特的居住习俗;以皮毛为和丝绸为主要原料的服饰文化;以肉、奶、面、米为特色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以库尔邦节、肉孜节等为特色的民族节日庆典;以出生礼、割礼、婚礼等为特色的人生礼仪;遵老爱幼、礼貌待人的礼仪习俗等共同构成了哈萨克族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成为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宝库。
  伊犁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不但是哈萨克族文化的体现,在今天更具有了旅游开发的价值,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2.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1)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保存原则。当前伊犁河谷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科学理论支撑。因此,在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应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着重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游生命力,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对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区位是关键,伊犁是口岸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具有现代化城市的特征,同时又是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因此,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慎选区位与主要客源区,推动旅游区建设和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避免遍地开花式的乱开发。
  (3)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保护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发展性破坏”,政府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有重点、有步骤地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制定民俗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
  (4)应尊重客观规律,遵循科学原则。在民俗旅游开发中,既要注重观赏性,又要注重参与性,将传统的静态参观式变为动态参与式。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开发具有艺术价值的拟古资源,以增加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应保持“活生生”的民俗“全貌”,予以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5)民俗旅游与其他旅游相结合的原则。应将民俗旅游与其他旅游,如山水风光游、文物古迹游相结合,纳入到大旅游的格局之中。可以开展民族乡村旅游,即“住帐篷、吃民族特色飲食、参与游牧活动、赏草原风光、体验哈萨克族风情”,吸引人们的兴趣。哈萨克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应结合库尔邦节、肉孜节、那吾肉孜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叼羊、姑娘追、摔跤、拾银币、荡秋千、射箭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俗旅游活动。
  (6)开发中要尊重民族习惯,遵守国家民族政策的原则。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二是充分尊重民族习惯。
  二、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注意事项
  一是树立品牌意识。防止项目开发上的低层次、无序的重复建设和标准模仿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要坚持高品位开发,防止开发中的低品位和庸俗化。哈萨克民俗文化底蕴丰厚,要提倡和尽量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注意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要保证具有魅力的民族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
  二是不断开发新品种。在继续做大、做强原有民俗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品种,尤其是开发具有时代性强表现现代人精神风貌的新民俗。民俗旅游的开发不应走拼盘的套路,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三是应突出民俗旅游消费特色。民俗旅游消费具有时间性、日常性、大众性和文化性较强等特点,因此,在开发的时候,就应在季节时令、参与性、自助性、文化品位上下功夫,以满足游客“求古”、“求异”、“求乐”、“求旧”的心理需要。
  三、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途径和模式
  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开发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体现民俗文化特色的适当形式。根据国内外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经验,结合伊犁地区民俗资源的内容与特点,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采取以下5种途径和模式。
  1.静态开发
  这是以游客静观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要形式。现有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就属此种类型。这种形式可供游客集中观赏民俗景观,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既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又可以有效地保护传统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2.动态开发
  这是以游客参与或半参与特定民俗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游客可参与具有哈萨克族生活特点的歌舞、饮食、竞技和其他的生活、劳作、游戏活动。伊犁哈萨克族有许多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民俗活动,如叼羊和姑娘追、摔跤表演等,游客可以从中亲身感受哈萨克族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大尽游兴。
  3.产品开发
  在这方面伊犁河谷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各色民族服饰、熏马肠熏马肉系列食品、熏衣草精油、马鹿鹿茸等。但在开发中要坚持特色文化内涵原则、便于携带及档次兼顾的原则。
  4.主题附会式
  这是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的开发模式。如在民俗村或旅游区内部或外围地区设置宾馆、餐厅,其建筑外型、内部装潢、员工服饰、饮食风味、歌舞表演等方面都用以反映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形成一个“主题宾馆”或“主题餐厅”。这类“主题餐厅”必将比一般酒店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
  5.原生自然式开发
  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以此种原汁原味的模式开发旅游业。
  四、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民俗文化旅游规划要科学、合理,可行性要强。
  伊犁河谷发展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帮助。首先,从宏观上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督,保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其次,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保障民俗文化旅游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三,积极开拓投资、融资渠道。鼓励国有、集体、民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民俗旅游的开发建设。第四,做好宣传促销工作。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各旅游企业,加大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广泛开拓客源市场。
  2.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经营策略
  (1)准确定位客源市场。中亚五国和俄罗斯是我国西北部友好邻国,地缘优势显著,成为伊犁河谷主要的国际客源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而且,历史上这些国家与中国的交往很密切,文化交流也很频繁。这些国家对哈萨克族历史与民俗文化关系久远,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更能激发他们参与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动机。国内市场主要是指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伊犁河谷处于最西北的地方,许多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游客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加大宣传力度。伊犁河谷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起步比较晚,外界很少了解,应积极采取在报纸上搞新闻专刊、电视台播放录象片、举行新闻发布会、举办各种图片展、印刷各种画册、明信片、发行挂历等多种形式,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
  (3)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与服务队伍。要快速发展旅游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目前可以采取引进和自我培训的方法,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解决目前伊犁河谷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旅游服務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是一项文化性较强、涉及面较广、有一定技术性的旅游开发,对于人才的要求很高。为了加快培养伊犁河谷民俗旅游人才,建议新疆一些高校开设民俗旅游专业,进行系统的民俗旅游专业知识讲授,并将理论知识与旅游实践相结合。
   (4)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既要充分发掘民俗文化,让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哈萨克族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带动伊犁河谷经济整体发展。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约束旅游企业,使其合理开发。旅游景区自身应重视对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保护。
  3.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还应重视大环境的建设
  (1)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齐心协力为旅游资源开发排忧解难。旅游管理部门要和国土、林业、建设等部门进行协调;主持开发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发展旅游的支持力度,搞好景点周边环境建设。
  (2)建立专门工作班子,进行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工作。要建立专门工作班子对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规划。要注重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如以伊犁河谷的草原及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草原民族风俗,形成“西天山草原风光哈萨克民俗旅游区”;以河谷西部的边境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和边境口岸优势,形成“可克达拉西域民族风情旅游区”。按照差异化原则,建设四大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功能区,一是以那拉提、唐布拉、库尔德宁、赛里木湖为中心的具有典型西部风情的原始森林、山地草原、名山风景构成的“草原风情旅游区”;二是以伊宁市为中心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构成的“河谷休闲旅游区”;三是以惠远古城、靖远寺、圣佑庙、格登碑、草原石人、夏塔古城、八卦城串连形成的“文物古迹旅游区”;四是以霍尔果斯、都拉塔口岸组成的“跨国边境旅游区”。
  
  参考文献:
  [1]崔广彬郑岩: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满族研究,2007年第1期
  [2]张晓雯: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王新红: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6 期
  [4]邢静:略谈我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回族研究,2006年第2 期
  [5]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历史及其民俗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6]再努拉:哈萨克民俗习惯知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8年2月
  [7]徐金发:新疆旅游览胜,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
  [8]于学蒹: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其他文献
目的:提取小鼠矿化组织中的基质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非胶原蛋白,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取新生小鼠的颅盖骨和成年鼠的股骨,用盐酸胍和EDTA提取基质蛋白,采用Mono Q HR
RM 031“高生能”rn表,它既要延承高级钟表及其工艺传统,又拥有纯正的线条和性能极度卓越的组件,RM 031“高性能”应运而生.rnRM 031机芯装有正向脉冲AP擒纵结构,是棘爪擒纵
期刊
说到电影,野马还是一个地道的童星!是的,在1964年刚刚诞生之际,它就被搬上了银屏,记得那部电影名叫《圣特鲁佩斯的警察》,而在《速度与激情4》中的野马GT500比过去却要强壮和
目的 探索运动通路不同位置水平梗死后慢性期脑血流改变模式及其差异性.方法 搜集43例左侧基底节区、17例左侧脑桥梗死患者及62名正常对照者(HC)行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
第三届“皇家礼炮王者杯·中国马球公开赛”再度于北京温榆河畔唐人马球马术俱乐部战火重燃.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马球赛事,本届比赛的巅峰对决——12级冠军奖杯争夺战于9月20
斑驳的光影之下,运动的气息正在蔓延。穿梭于繁茂树林,行走于岩石边缘,尽情感受春日运动的激情快感体验一份与众不同的乐趣。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民族性、实践性、开放性.
间谍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都过着007那样名车美人的生活。作为国家利器的存在,间谍在效忠于国家和政治势力,享受着某些特权的同时,也背负着艰巨的任务,并面临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与危险。  2012年11月20日,加沙,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武装人员驾驶着摩托车,拖着一名男子的尸体游街示众,这名男子因为以色列人“工作”而遭到枪决。当天,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武装人员枪毙了六名所谓的“投敌者”。哈马斯对于“通敌卖国
几乎在所有的宗教信仰里,都有“护身符”的存在。虽然其涵义,名称有所不同,但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几乎都相信,“护身符”有着保护人的身体性命的力量。它是一种能够驱邪免灾的象征符号,能够保护佩戴者,惜以避免困难或惩罚的人或事物。  几乎在所有的宗教信仰里,都有“护身符”的存在。虽然其涵义,名称有所不同,但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几乎都相信,“护身符”有着保护人的身体性命的力量。它是一种能够驱邪免灾的象征符号,能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