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从温度、拌和、摊铺、碾压等各个方面对市政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化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的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已日臻成熟,用以改善市政道路工程切实可行。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进行科技创新。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改性沥青是长期科研和技术改进的结果,虽然它具有粘度高,施工难度大,与常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存在较大差异等特点,但施工实践表明,只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拌和、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序的質量,改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概况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与以水泥混凝土为代表的其他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当然,沥青路面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1.1 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
1.2 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易产生水损坏;
1.3 沥青为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耐久性不易保证;
1.4 平整度的保持性差,不仅沉降使平整度劣化,而且材料软化易形成车辙等。
2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技术控制
随着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对其结构要求和施工质量水平要求也用越来越高。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同时又有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耐水性差等缺点。如何将沥青路面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同时又将缺点及缺点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原材料的选择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石料如果是选用花岗岩类石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足: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强度不高、磨光值偏低,组分不稳定等。因为这些不足,就必须加强对石场和料场原材料技术指标的质量跟踪控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道路在修建完成后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可靠的保证。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单位原材料自检以及监理单位抽检的,通过技术把关发现原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
2.2 材料的保存控制
堆料场要进行场地硬化,避免将堆料场的土混入碎石中。不同规格的料堆间设置隔离墙,以免不同规格的碎石混杂在一起。料堆要有明显标示,防止上料时装错料。经常检查集料规格、品种、扁平细长颗粒、含泥量、含水量和风化石含量等。如果外观检查认为颗粒组成不正常,则进行必要的筛分试验。
木质素纤维必须在室内架空堆放,严格防潮,保持干燥;对木质素纤维添加设备进行计量标定,木质素纤维添加设备应防潮。经常检查矿粉的色泽是否正常,有无结块和明显的粗颗粒情况。
2.3 材料的混合比控制
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过程中要注意沥青用量和填料用量。在沥青混凝土施工配比确定的情况下,如果沥青用量偏少,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偏薄,沥青饱和度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增大,沥青容易老化。并且由于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和易性差,难以压实,容易出现渗水现象,雨水通过空隙渗入集料间,时间一长,路面就会出现松散颗粒、坑槽等现象。试验研究表明,如果沥青用量比最佳用量少0.5%,则沥青的使用寿命就会减少一半。如果沥青用量过大,则路面就容易出现泛油、车辙、拥包等现象,路面的抗车辙能力也大大降低,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及安全性,也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填料的用量多少也至关重要,如果填料用量过小,混合料就容易出现泛油现象;如果混合料中的填料含量过多,则混合料就会出现结团、成块现象,且混合料容易呈现出松散状态。
2.4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控制
2.4.1 温度控制。沥青的运输温度不得低于150℃,保温贮存温度不得低于140℃,不得长时间存放,对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必须不间断地搅拌,以防改性剂离析。制作好的沥青温度应该满足沥青泵输送及喷嘴喷出的要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沥青的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在170℃~180℃之间。
2.4.2 拌和工艺控制。由于以SMA为代表的沥青路面是间断级配,粗集料用量多,细集料用量少,矿粉用量多,因此,在冷热料仓配置上数量应匹配。为保证细集料配料数量准确,其不能露天堆放,宜加盖棚布,保持干燥、清洁。适当增加干拌和湿拌的时间,保证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混合料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拌和,出厂温度宜控制在170℃~175℃范围之间。拌和料不宜长存,当天拌和的,必须当天使用完毕。
2.4.3 运输和摊铺控制。
2.4.3.1 混合料运输。
首先,使用前将车辆清洗干净,每辆车都配好保温苫布。其次,要求运输车辆在摊铺现场必须慢速行驶,在摊铺机前被推行时防止搓动玻璃格栅。
2.4.3.2 摊铺的过程控制。
首先,要进行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弹线标于两侧路缘石上,便于摊铺时安装导向梁使用。其次,当出现厚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时,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调平层。摊铺面层时使用自动调平装置,摊铺完后使用3in直尺检测。再次,面层施工时接缝应采用平接缝,在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在继续施工前涂刷粘层油并且用烫平板预热。最后,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应低于 170℃。摊铺应做到缓慢、匀速、连续,摊铺速度一般不超过1m/min-2m/min。
2.4.4 碾压控制。
2.4.4.1 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振的八字方针。
2.4.4.2 禁止使用轮胎压路机,一方面混合料粘性大,易粘轮,另一方面经过轮胎搓揉碾压,可能造成构造深度降低,甚至泛油。
2.4.4.3 碾压应纵向进行,并由摊铺路幅的低边向高边低速行进碾压,相邻碾压重叠至少50cm:初压时始终让从动轮在后,避免由于温度高轮前易留下波浪,影响平整度;终压用光轮压路机以消除轮迹。碾压应均衡地进行,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渐渐地改变,不能拧着弯行走。
2.4.4.4 压路机不允许在新铺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停机休息;其他机械亦不能在未冷却结硬的路面上停留。
2.4.4.5 防止过度碾压。过度碾压会出现弹簧现象,混合料无法稳定,当发现构造深度减小,泛油情况出现时,应立即停止碾压。
2.5 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控制
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管理力度。质量意识、管理的力度、科学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是施工质量的保证。要使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用于道路建设、抓好混合料配合比的试验、严格进行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压实度、平整度检测等。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交通量、渠化交通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路面的行车安全、舒适、使用寿命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政道路建设者研究的目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参考文献:
[1] 李伟航.基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浅析沥青路面产生扯着的原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0,(09).
[2] 王玉颖.沥青路面冷再生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3).
[3] 李华.如何提高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1).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的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已日臻成熟,用以改善市政道路工程切实可行。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进行科技创新。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改性沥青是长期科研和技术改进的结果,虽然它具有粘度高,施工难度大,与常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存在较大差异等特点,但施工实践表明,只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拌和、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序的質量,改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概况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与以水泥混凝土为代表的其他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当然,沥青路面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1.1 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
1.2 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易产生水损坏;
1.3 沥青为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耐久性不易保证;
1.4 平整度的保持性差,不仅沉降使平整度劣化,而且材料软化易形成车辙等。
2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技术控制
随着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对其结构要求和施工质量水平要求也用越来越高。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同时又有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耐水性差等缺点。如何将沥青路面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同时又将缺点及缺点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原材料的选择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石料如果是选用花岗岩类石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足: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强度不高、磨光值偏低,组分不稳定等。因为这些不足,就必须加强对石场和料场原材料技术指标的质量跟踪控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道路在修建完成后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可靠的保证。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单位原材料自检以及监理单位抽检的,通过技术把关发现原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
2.2 材料的保存控制
堆料场要进行场地硬化,避免将堆料场的土混入碎石中。不同规格的料堆间设置隔离墙,以免不同规格的碎石混杂在一起。料堆要有明显标示,防止上料时装错料。经常检查集料规格、品种、扁平细长颗粒、含泥量、含水量和风化石含量等。如果外观检查认为颗粒组成不正常,则进行必要的筛分试验。
木质素纤维必须在室内架空堆放,严格防潮,保持干燥;对木质素纤维添加设备进行计量标定,木质素纤维添加设备应防潮。经常检查矿粉的色泽是否正常,有无结块和明显的粗颗粒情况。
2.3 材料的混合比控制
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过程中要注意沥青用量和填料用量。在沥青混凝土施工配比确定的情况下,如果沥青用量偏少,集料表面裹附的沥青膜偏薄,沥青饱和度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增大,沥青容易老化。并且由于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凝土的和易性差,难以压实,容易出现渗水现象,雨水通过空隙渗入集料间,时间一长,路面就会出现松散颗粒、坑槽等现象。试验研究表明,如果沥青用量比最佳用量少0.5%,则沥青的使用寿命就会减少一半。如果沥青用量过大,则路面就容易出现泛油、车辙、拥包等现象,路面的抗车辙能力也大大降低,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及安全性,也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填料的用量多少也至关重要,如果填料用量过小,混合料就容易出现泛油现象;如果混合料中的填料含量过多,则混合料就会出现结团、成块现象,且混合料容易呈现出松散状态。
2.4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控制
2.4.1 温度控制。沥青的运输温度不得低于150℃,保温贮存温度不得低于140℃,不得长时间存放,对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必须不间断地搅拌,以防改性剂离析。制作好的沥青温度应该满足沥青泵输送及喷嘴喷出的要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沥青的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在170℃~180℃之间。
2.4.2 拌和工艺控制。由于以SMA为代表的沥青路面是间断级配,粗集料用量多,细集料用量少,矿粉用量多,因此,在冷热料仓配置上数量应匹配。为保证细集料配料数量准确,其不能露天堆放,宜加盖棚布,保持干燥、清洁。适当增加干拌和湿拌的时间,保证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混合料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拌和,出厂温度宜控制在170℃~175℃范围之间。拌和料不宜长存,当天拌和的,必须当天使用完毕。
2.4.3 运输和摊铺控制。
2.4.3.1 混合料运输。
首先,使用前将车辆清洗干净,每辆车都配好保温苫布。其次,要求运输车辆在摊铺现场必须慢速行驶,在摊铺机前被推行时防止搓动玻璃格栅。
2.4.3.2 摊铺的过程控制。
首先,要进行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弹线标于两侧路缘石上,便于摊铺时安装导向梁使用。其次,当出现厚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时,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调平层。摊铺面层时使用自动调平装置,摊铺完后使用3in直尺检测。再次,面层施工时接缝应采用平接缝,在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在继续施工前涂刷粘层油并且用烫平板预热。最后,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应低于 170℃。摊铺应做到缓慢、匀速、连续,摊铺速度一般不超过1m/min-2m/min。
2.4.4 碾压控制。
2.4.4.1 碾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振的八字方针。
2.4.4.2 禁止使用轮胎压路机,一方面混合料粘性大,易粘轮,另一方面经过轮胎搓揉碾压,可能造成构造深度降低,甚至泛油。
2.4.4.3 碾压应纵向进行,并由摊铺路幅的低边向高边低速行进碾压,相邻碾压重叠至少50cm:初压时始终让从动轮在后,避免由于温度高轮前易留下波浪,影响平整度;终压用光轮压路机以消除轮迹。碾压应均衡地进行,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渐渐地改变,不能拧着弯行走。
2.4.4.4 压路机不允许在新铺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停机休息;其他机械亦不能在未冷却结硬的路面上停留。
2.4.4.5 防止过度碾压。过度碾压会出现弹簧现象,混合料无法稳定,当发现构造深度减小,泛油情况出现时,应立即停止碾压。
2.5 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控制
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管理力度。质量意识、管理的力度、科学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是施工质量的保证。要使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用于道路建设、抓好混合料配合比的试验、严格进行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压实度、平整度检测等。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交通量、渠化交通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路面的行车安全、舒适、使用寿命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政道路建设者研究的目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参考文献:
[1] 李伟航.基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浅析沥青路面产生扯着的原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0,(09).
[2] 王玉颖.沥青路面冷再生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3).
[3] 李华.如何提高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