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慎独”只有两个字,但“真诚地面对自己内心”,却是一切学问和为政之道的开始。
文化市场的“曾国藩热”已持续了多年,各种与曾国藩相关的图书也卖得异常红火,官员、商人、学者似乎都能从曾国藩那里找到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这表明曾国藩的人格魅力,至少在当代现实中并不多见。
曾国藩作为晚清官员,能赢得同代及后代尊重,主因是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所建树。“三不朽”是儒家士子的人生理想,但能实现者,少之又少。他为湘军之父,也顺应潮流、举办洋务,此为立功;他被视为最后的理学家,古文写作私淑姚鼐、创湘乡派,义理词章均有所得,此为立言;他身居高位,仍主张慎独、求仁、习劳,教子细致入微,此为立德。
“三不朽”与“内圣外王”一样,都是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建构。它关注个人人格的完成,这种完成既要身心灵魂的修炼,也需通过参与社会和政治,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自我。在儒家文化衰落的年代,曾国藩这一形象的出现,有点像回光返照。他费尽心力得来的“同治中兴”,也只是昙花一现,以败局收场。同治中兴未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成功,究其主因,还是其改革得不彻底。这场“中兴”,不仅没有让中国走出权力垄断、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历史怪圈,民间资本也未能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曾国藩年轻时曾性情浮躁、毛病多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样的人是如何修炼成一个“完人”的? 曾国藩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最常提到的是“慎独”二字。他还写过《君子慎独论》,认为“慎独”可将欲念遏制在隐微处,一刻不间断地遵循自然之理,因时时内省而无愧于心,故可心胸安泰。
今人多把“慎独”理解为:个人独处或无人看见时也需行为谨慎,用的是郑玄的说法。这样解释,不是不可,有所欠缺。《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前几句意思是:所谓使意念真实,就是不自欺。好像厌恶臭味,喜好美色一样,这叫自我满意。下句如按“独处需谨慎”来理解,逻辑上很难说通。
《尔雅》把“慎”释为“诚”,比较符合慎独之“慎”意。独,在古籍中与“特”多为一意,在这里理解为人所独有的个性或内心世界,可能更为合适。如此看来,“慎独”在今天更准确的含义应为:“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此一来,《大学》“君子必慎其独”一句,与上文逻辑关系就顺畅了。
这大概也是曾国藩屡屡论及“慎独”的本意,他希望学者或官员能时刻“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积诚为慎,才可内省而无愧于心。100多年后,或许是时代让曾国藩再度走红,但在人们关注曾国藩时,期望能少关注一些所谓的权谋与治术,多学学他经世致用背后的精神关怀。“慎独”只有两个字,但“真诚地面对自己内心”,却是一切学问和为政之道的开始。
文化市场的“曾国藩热”已持续了多年,各种与曾国藩相关的图书也卖得异常红火,官员、商人、学者似乎都能从曾国藩那里找到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这表明曾国藩的人格魅力,至少在当代现实中并不多见。
曾国藩作为晚清官员,能赢得同代及后代尊重,主因是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所建树。“三不朽”是儒家士子的人生理想,但能实现者,少之又少。他为湘军之父,也顺应潮流、举办洋务,此为立功;他被视为最后的理学家,古文写作私淑姚鼐、创湘乡派,义理词章均有所得,此为立言;他身居高位,仍主张慎独、求仁、习劳,教子细致入微,此为立德。
“三不朽”与“内圣外王”一样,都是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建构。它关注个人人格的完成,这种完成既要身心灵魂的修炼,也需通过参与社会和政治,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自我。在儒家文化衰落的年代,曾国藩这一形象的出现,有点像回光返照。他费尽心力得来的“同治中兴”,也只是昙花一现,以败局收场。同治中兴未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成功,究其主因,还是其改革得不彻底。这场“中兴”,不仅没有让中国走出权力垄断、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历史怪圈,民间资本也未能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曾国藩年轻时曾性情浮躁、毛病多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样的人是如何修炼成一个“完人”的? 曾国藩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最常提到的是“慎独”二字。他还写过《君子慎独论》,认为“慎独”可将欲念遏制在隐微处,一刻不间断地遵循自然之理,因时时内省而无愧于心,故可心胸安泰。
今人多把“慎独”理解为:个人独处或无人看见时也需行为谨慎,用的是郑玄的说法。这样解释,不是不可,有所欠缺。《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前几句意思是:所谓使意念真实,就是不自欺。好像厌恶臭味,喜好美色一样,这叫自我满意。下句如按“独处需谨慎”来理解,逻辑上很难说通。
《尔雅》把“慎”释为“诚”,比较符合慎独之“慎”意。独,在古籍中与“特”多为一意,在这里理解为人所独有的个性或内心世界,可能更为合适。如此看来,“慎独”在今天更准确的含义应为:“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此一来,《大学》“君子必慎其独”一句,与上文逻辑关系就顺畅了。
这大概也是曾国藩屡屡论及“慎独”的本意,他希望学者或官员能时刻“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积诚为慎,才可内省而无愧于心。100多年后,或许是时代让曾国藩再度走红,但在人们关注曾国藩时,期望能少关注一些所谓的权谋与治术,多学学他经世致用背后的精神关怀。“慎独”只有两个字,但“真诚地面对自己内心”,却是一切学问和为政之道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