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寝丘的薄田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素材鉴读: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是知晓自己能力的量力而行;是知道面对现实的不骄不躁;是懂得生活安乐的淡然处之。孙叔敖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令人钦佩。
  适用文题:寝丘之志/知足/与世无争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辅助楚庄王成就霸业。虽贵为令尹,他却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着衣帛,马都不食粟,不置家产,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
  公元前594年,孙叔敖患疽病,自知不久于人世,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诫儿子说:“楚庄王多次都要封赐我,给我一个好的地方,我都没接受。假如我一死,楚庄王一定会封赐你。你一定要记住,好的地方你一定不要接受;要的话,就要寝丘那个地方的薄田吧!”孙叔敖说的寝丘地处楚国和越国交界处,土地荒凉贫瘠,地方遥远偏僻,是个没人要的地方。
  果不其然,孙叔敖去世后,楚庄王鉴于他生前的功绩执意要把要把临近都城的一块肥美之地封赐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按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再三婉言拒绝,执意请求受赐寝丘。楚庄王和其他人都很困惑:孙叔敖那么聪明,可儿子怎么这么傻呢?寝丘那是个没人要的地方啊!由于孙叔敖儿子的执意,楚庄王只好把寝丘封赐给了他。
  多年之后,其他人受封赐的土地都没保住,不是被新的宠臣霸占,便是被而后的楚君收回,有的还成了他国与楚国相争的战场。只有孙叔敖的子子孙孙,一直保有着寝丘。虽说这块土地赋税微薄,但却一直能享有。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六份满文档案为核心史料,辅以乾隆朝宫中档、实录等档案文献,考察乾隆二十八年京口离驻汉军旗人的安置、江宁蒙古旗人移驻京口以及汉军出缺与新
1  与素有校园第一帅哥之称的钱晟不期而遇,源于一次“灾难”。  那天,心情不好的贾小妮拉着我围着操场漫步,她一边滔滔不绝地痛斥班主任在昨天的班会上,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她,一边近乎哀求地向我投来同仇敌忾的目光。我无暇聆听她的絮叨与讨伐,每次挨批,她总是拉我过来一起“受难”,摊上这样一位“灭绝人性”的朋友,真是倒霉。我还有一肚子委屈呢,又该向谁说?于是,我自顾自地掏出一本小说翻阅起来,任凭贾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