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伴随新课程实验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对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敢问”
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分析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不愿提问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学生产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从而让学生畏惧课堂,而不敢提问.教学实践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敢问”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者应想尽办法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问题中的合理成分,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捕捉“问”的契机,放心大胆地去问.
二、创设启发情境,诱发学生提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教学.实验前提:全班学生初步掌握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实验器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的电源1个、电动势为12V(内阻很大)的电源1个、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1只.实验猜想:将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何种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接在3V的电源上时将会正常发光,接在12V电源上时将会被烧毁.实验演示:小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其结果是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没有被烧毁,亮度比接在3V电源上时暗一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的验证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纷纷产生疑问:(1)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亮度变暗?(2)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电流变小?(3)高电压的电源和低电压的电源接在同一电阻上,电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教给提问方法,学会质疑问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提问时亦喜欢模仿教师的方式与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传授一些提问的技巧,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1.问题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可针对所讲授内容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此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提出问题.
2.比较异同法
教者可要求学生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相关问题.①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会出现怎样的不同;②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③比较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④比较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异同;等等.
3.反向思维法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的学生提出:现实世界是一个摩擦力的世界,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怎样?
提出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坚持“授之以渔”,定能让学生的提问向“准”、“活”、“精”的方向发展.
四、强化实践训练,培养提问习惯
实践表明,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实践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开展说课活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进行说课.如,教者揭题后,可让学生说一说具体课题的解决设想;在结尾教学部分,可让学生归纳文本的知识体系;在概念、规律等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对相关习题的题意、解题思路、解题结论进行评说,对其中的物理规律、模型进行评说.
2.坚持记录问题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习惯,还可在班级中设立问题记录本.具体要求:记录本可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记录,内容只要与物理学习有关,可以是学习中的疑惑,可以是对别人所提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已有答案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教者应对问题记录本进行密切关注,筛选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评,肯定相关问题的价值性.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培养和激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敢问”
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分析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不愿提问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学生产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从而让学生畏惧课堂,而不敢提问.教学实践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敢问”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者应想尽办法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问题中的合理成分,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捕捉“问”的契机,放心大胆地去问.
二、创设启发情境,诱发学生提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教学.实验前提:全班学生初步掌握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实验器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的电源1个、电动势为12V(内阻很大)的电源1个、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1只.实验猜想:将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何种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接在3V的电源上时将会正常发光,接在12V电源上时将会被烧毁.实验演示:小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其结果是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没有被烧毁,亮度比接在3V电源上时暗一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的验证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纷纷产生疑问:(1)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亮度变暗?(2)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电流变小?(3)高电压的电源和低电压的电源接在同一电阻上,电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教给提问方法,学会质疑问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提问时亦喜欢模仿教师的方式与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传授一些提问的技巧,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1.问题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可针对所讲授内容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此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提出问题.
2.比较异同法
教者可要求学生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相关问题.①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会出现怎样的不同;②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③比较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④比较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异同;等等.
3.反向思维法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的学生提出:现实世界是一个摩擦力的世界,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怎样?
提出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坚持“授之以渔”,定能让学生的提问向“准”、“活”、“精”的方向发展.
四、强化实践训练,培养提问习惯
实践表明,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实践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开展说课活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进行说课.如,教者揭题后,可让学生说一说具体课题的解决设想;在结尾教学部分,可让学生归纳文本的知识体系;在概念、规律等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对相关习题的题意、解题思路、解题结论进行评说,对其中的物理规律、模型进行评说.
2.坚持记录问题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习惯,还可在班级中设立问题记录本.具体要求:记录本可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记录,内容只要与物理学习有关,可以是学习中的疑惑,可以是对别人所提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已有答案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教者应对问题记录本进行密切关注,筛选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评,肯定相关问题的价值性.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培养和激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