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规是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则。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遵守相关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要求与幼儿发展的特征和需要实施儿童教育的规则。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来说,幼儿园阶段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阶段主要是以正规授课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两者的教育方式之间的差异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和适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可能出现消瘦、疲劳、害怕学习的现象,幼小衔接起着铺垫和适应作用,因而十分必要,以幼儿园常规教育为基础的幼小衔接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幼小衔接
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内涵
常规教育即习惯教育。一个人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幼儿早期阶段开始,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班级的常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和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认为3-6岁幼儿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幼儿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改变规则。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学会遵守的大多数规则是得到了成人的潜移默化,规则也是成人教的,属于他律性质。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過渡的成功将对义务教育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探索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提高认识,发现形势和掌握法律,是学生尽快适应不同教育水平,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一种方式,也是实施高标准的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际需要。
三、大班幼小衔接策略
(一)训练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训练语言和注意力,孩子们可以快速复述他们听到的材料,声音响亮而清晰。绘本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教师应选择高质量的绘本,图片精美,语言通俗易懂,有助于能力训练。
(二)区分娱乐与学习
训练区分游戏和学习,儿童可以正确区分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差异,并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时间与娱乐时间的有效区分,有助于形成专注力。
(三)建立课堂行为规范
通过模拟课堂教学行为,为课程制定正确的行为规则,例如,教学过程中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和下课等行为规范,模拟小学教学过程,提前适应相关流程,从而不会产生抵抗情绪,适应课堂学习。
(四)养成时间观念
通过把幼小衔接的课程时间安排在30分钟休息一次,更好地与小学上课时间为35分钟相衔接,另一方面在时间观念上开始加强,为适应小学阶段做好准备。
(五)培养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在每次活动后组织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训练幼儿听、说、读、写,建议家长按时辅导孩子完成。有意识地加强家庭作业流程,模拟进行记作业、写作业和检查作业的过程,逐渐养成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三、家校合作,助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家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必须确保父母做好准备工作。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这使得教育力量更加集中,教育优势更加明显,更适合个人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更值得关注。
(一)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发布在线学习链接,请幼教专家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微信群的作用
微信群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微信群,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发布内容,让家长在随时随地在手机上了解、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总之,家长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有不良习惯就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比如:今日事今日毕,按时交完成任务,家长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
四、结论
即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是幼儿成长过程和生活中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这一点,努力研究和内化良好的儿童独立行为的常规教育。与此同时,必须确保儿童遵守规则,不要限制儿童的自主权。只有当两者有机结合,使儿童有机会享有自主和自由时,他们才愿意遵循合理的规则。帮助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以便他们能够充满自信,健康和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只有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儿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够成功应对幼小衔接过度任务。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1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16.
[3]郑名,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和批判[J].教育研究,2017.
[4]韩进之.我国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5]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幼小衔接
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内涵
常规教育即习惯教育。一个人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幼儿早期阶段开始,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班级的常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和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认为3-6岁幼儿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幼儿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改变规则。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学会遵守的大多数规则是得到了成人的潜移默化,规则也是成人教的,属于他律性质。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過渡的成功将对义务教育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探索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提高认识,发现形势和掌握法律,是学生尽快适应不同教育水平,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一种方式,也是实施高标准的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际需要。
三、大班幼小衔接策略
(一)训练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训练语言和注意力,孩子们可以快速复述他们听到的材料,声音响亮而清晰。绘本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教师应选择高质量的绘本,图片精美,语言通俗易懂,有助于能力训练。
(二)区分娱乐与学习
训练区分游戏和学习,儿童可以正确区分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差异,并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时间与娱乐时间的有效区分,有助于形成专注力。
(三)建立课堂行为规范
通过模拟课堂教学行为,为课程制定正确的行为规则,例如,教学过程中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和下课等行为规范,模拟小学教学过程,提前适应相关流程,从而不会产生抵抗情绪,适应课堂学习。
(四)养成时间观念
通过把幼小衔接的课程时间安排在30分钟休息一次,更好地与小学上课时间为35分钟相衔接,另一方面在时间观念上开始加强,为适应小学阶段做好准备。
(五)培养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在每次活动后组织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训练幼儿听、说、读、写,建议家长按时辅导孩子完成。有意识地加强家庭作业流程,模拟进行记作业、写作业和检查作业的过程,逐渐养成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三、家校合作,助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家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必须确保父母做好准备工作。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这使得教育力量更加集中,教育优势更加明显,更适合个人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更值得关注。
(一)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发布在线学习链接,请幼教专家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微信群的作用
微信群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微信群,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发布内容,让家长在随时随地在手机上了解、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总之,家长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有不良习惯就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比如:今日事今日毕,按时交完成任务,家长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
四、结论
即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是幼儿成长过程和生活中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这一点,努力研究和内化良好的儿童独立行为的常规教育。与此同时,必须确保儿童遵守规则,不要限制儿童的自主权。只有当两者有机结合,使儿童有机会享有自主和自由时,他们才愿意遵循合理的规则。帮助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以便他们能够充满自信,健康和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只有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儿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够成功应对幼小衔接过度任务。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1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16.
[3]郑名,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和批判[J].教育研究,2017.
[4]韩进之.我国学龄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5]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