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引领 谋求科学发展 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我国唯一的专业舞蹈高等教育学府,承载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近年来,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发展全局,坚持“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总体方针,学习贯彻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效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构建和谐促发展,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院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目标迈进。
  
   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牢方向抓好大事
  
  1.以传统文化精髓引领事业发展,办学治校方略不断提升
  在推进事业发展中,党委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调研,联系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学院教育改革实际,围绕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目标,站在哲学高度不斷展开宏观战略的理论思考,治校方针和工作理念得到优化和提升。
  2006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党委确定了“团结协作求和谐,集中精力谋发展”构建和谐舞院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和谐舞院建设的内涵,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努力构建和谐舞院。
  2007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委确立了“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调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艺术发展,以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来指导舞蹈艺术研究,号召师生将舞蹈艺术教育、学习和创作自觉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体制;构建和谐舞院,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2009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系统学习、广泛调研和深入实践,党委提出了“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三个坚持”的工作目标:“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党委研究制定了《北京舞蹈学院党政班子任期五年的目标责任报告书》,提出了任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以及实现任期目标的主要措施,其中包含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思想政治建设、校园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13条共52项具体措施,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011年3月,党委从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的角度出发,在3个层面对学院的发展提出思考:一是舞蹈艺术如何在追求高雅文化的同时,作为艺术核心进入社会的主流和高端?明确指出舞蹈界要提高水平,功夫应该是在舞蹈之外,一定要在文化上下功夫。二是舞蹈学院如何在舞蹈界体现出自己的追求和水准?要靠质量。学院不是演出团体,也不是民间协会组织,而是培养人的高等教育机构,水准是建立在高雅文化上的。因此要将高雅艺术作为学院的文化追求。三是教师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培养人上,还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立场、文化品格、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上。党委对全院教师提出“执着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具体要求。
  在坚持文化引领的方针下,经过全院反复讨论,党委从文化内涵上将校训丰富为“尊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尊道崇德,天地人和”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集中凝练了艺精德劭的专业追求。对专业舞蹈人才提出了文化和舞蹈融合,品德与艺术并重的要求。
  2.实施“三个环境”建设,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抓好科学发展大事,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实施“三个环境”建设,推进了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基本建设、办学设施等硬件建设;二是教育环境,包括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以及校风、教风、学风、规章制度等软件建设;三是情感环境,党委强调艺术不仅反映美,而且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的培养环境应充满友爱、亲善和谐;在艺术家之间建立相互鼓励、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相互欣赏的人际氛围。学院积极推进和谐舞院建设,大力弘扬“爱国、爱校、爱舞蹈”的精神,努力营造人人都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2006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三个环境”建设齐头并进,在办学理念、学科发展、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基础建设、对外文化交流、服务社会等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学院在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中,涌现出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编导系、社会舞蹈系等一批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汉唐古典舞被评为国家级教育试验基地,潘志涛、王玫、韩春启、高度等被誉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北京市奖项21项,教学成果奖3项,共举行教学实习演出84台,在国内外重大舞蹈比赛中获奖192人次,其中国际奖48人次、国家级一等奖98人次,凸显了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教师共获得课题立项达473项,其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项,文化部艺术学研究项目1项、科技创新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3项,舞剧创作项目成果19部。学院成功举办国际舞蹈教育论坛,主办了3届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承办第八届全国 “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艺术教育管理年会、国际音乐剧教育论坛,2010年学院还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地位,树立了世界知名舞蹈院校地位。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职工待遇,群策群力民主办学,积极营造和谐舞院;加强校园环境改造,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花园式校园。经过几年建设,学院的校园环境、教育环境和情感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强基固本提升工作水平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事业发展,是党委的重要任务。党委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瞄准大目标、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不断推进工作的科学化,使党的建设与学院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协调推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
  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以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建评估、党委换届工作、市委对学院领导班子巡视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坚持“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思路,围绕“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工作目标,注重在学习提高拓宽视野、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突出特色开拓创新上下功夫,班子成员对学院发展的谋划更加高远、各项建设措施更加有效、为师生员工谋利更加务实。
  2006年至今,学院领导班子经过了4次调整,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不断优化。党委始终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学院领导班子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学院的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事项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经过党委集体讨论。学院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在理论务虚和研讨务实的基础上达成思想共识。党委书记和院长严格自律,配合默契,为班子团结带好头,并注重发挥副职的作用,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集体。党委逐步完善了学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深入教学一线听(看)课制度、学院领导联系党总支或党支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院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等,设立了群众建言献策意见箱,逐步形成了“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深受师生员工的信任与赞誉。
  2.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近年来,学院党委以推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动力,积极推进学院干部制度改革,采取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推行了各项制度:公开竞聘上岗制度、任前公示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任期制度、轮岗交流制度、诫勉谈话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及干部考核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等,建立了干部工作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梳理出10个重点工作环节。党委在2010年的中层领导干部换届工作中,探索行政权与学术权的有机联系,坚持任职满两届不再聘任原岗位的原则,一些任职10余年的系主任轮岗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是担任系二级学术委员会委员。有的新任系主任虽不一定是知名专家,却是管理行家,这样部分地实现了学术权与行政權的分离,使一大批年轻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经过几年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领导干部队伍已经形成。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舞蹈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研究制定《北京舞蹈学院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管理工作。学院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2006年以来,学院涌现出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科创新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高层次人才2人,骨干教师46人,拔尖创新人才4人。通过科研工作、教材建设、剧目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创新和教学能力。学院坚持每年举办一期骨干教师境外技能培训班,每期20余人,为教师提供开阔视野、交流发展的广阔平台。
  在开启“十二五”之际,党委研究制定了《北京舞蹈学院干部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和《北京舞蹈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 》,实施能力建设工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3.弘扬崇高师德风尚,注重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塑造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党委提出“执着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师德标准,建立师德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探索“4 2 3”的教师特色培养方式,继续以青年教师境外留学项目、骨干教师境内外培训、教师带薪休假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开展“三育人”评选表彰活动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弘扬优良教风,鼓励钻研业务。学院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的学术成就,而且更要做到文以载道,将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成为知行统一的典范,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以实际行动践行舞院师德标准。
  4.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探索基层组织工作的新途径
  学院党委始终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强化和完善基层组织的功能,探索基层组织工作新途径。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将党建工作内化为服务师生员工、促进科学发展的发动机,外化为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服务首都建设的助推器。经过实践与探索,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专业特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广泛延伸到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几年来演出百余场。活动由党支部书记与团委组织策划,教师党员发挥专业特长负责编创剧目,并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组成演出团队。几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党总支、中国古典舞系党总支、芭蕾舞系党总支、编导系党总支等先后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等10余所高校演出,均受到广泛赞誉。演出中面对艰苦的条件,党员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各系党总支共同组团赴密云慰问演出,为京郊大地送舞蹈文化下乡,支援新农村建设;每逢新年都深入到空军指挥学院、西郊机场等军营演出,表达军民共建的深厚情谊;舞蹈学系党支部深入紫竹院社区演出,普及宣传舞蹈文化;舞蹈考级教育学院党支部赴玉渊潭公园,为北京市桃花节、世界名花节等活动进行公益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活动已成为学院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的品牌项目。活动中既使党员自身受到党性教育,同时也与专业结合,师生教学相长,更为传播高雅艺术和促进首都发展作出了贡献。
  党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将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作为重点,开展交流研讨和实践探索。充分利用党支部电化教育播放点和“教师党员在线”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党员教育。党委加强在骨干教师和大学生中的党员发展工作,党员比例稳步提高;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建党90周年之际,1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在全院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党委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方式,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适应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为党支部工作和党员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党委坚持开展先进基层组织评选表彰活动,近年来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组织的有2个,1人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获得市级“育人标兵”称号;受到学院表彰的基层党支部24个、优秀党员53人次、育人标兵23人。
  5.提高新闻宣传能力,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学院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围绕一个中心,即学院的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把握三条主线,即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解决困难化解矛盾、营造和谐舞院;以“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为目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使全院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学院加强对重要事件、重点成就和重大政策的策划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密切关注校园舆情、社会舆情、网上舆情,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舆论引导能力,努力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学院的和谐稳定与社会声誉。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重在预防、重在治本”的理念,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入手,进一步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同时加强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检查。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有效途径。从涉及人、财、物的重点部门入手,认真分析和研究各部门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工作规章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逐步完善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有效机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院形成了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
  7.把握艺术院校特色,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党委注重把握和发挥艺术院校特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抓住有利时机,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把参与奥运、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庆典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实践机遇。坚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建设成为学院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开展社会实践采风,将各专业的教学特点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艺术观相结合,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艺术与社会相结合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关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实践采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振兴祖国的决心,学生回校后创作了获奖作品《离太阳最近的人》《狼图腾》《红珊瑚》等大量优秀作品。如今学院已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路。
  8.坚持依法治校,促进和谐舞院的发展建设
  党委始终将“依法治校”作为治校方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按照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重新审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院、系两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流程,以制度来管理,以流程来规范。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方向。除培养尖端人才外,还要提高所有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在和谐舞院建设中,党委坚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舞院,一个多方面利益都能得到协调的舞院,一个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舞院,一个稳定有序发展的舞院,使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党委不断突出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事业发展服务、为学生服务和实现教职工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化解各种矛盾,凝聚全院师生员工的力量。在党的工作中,把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落到实处,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师德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师考核聘任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凝心聚力搞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学院事业新发展的起步之年。学院高度重视“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发动全院上下积极参与、反复研讨,形成了《北京舞蹈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当前,党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细化“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明确责任,分解指标,全院上下凝心聚力,脚踏实地搞好各项建设,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传承创新舞蹈文化
  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就是要坚持高雅文化,以传统文化精髓来引领学院事业发展,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者的时代重任,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舞蹈高等教育之路。
  北京舞蹈学院与其他表演团体和协会组织不同,是建立在学术上的高层次舞蹈文化院校。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以舞蹈艺术形式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文化引领的理念在全院已形成高度共识,渗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系部建设等方面。从2009年起,学院开始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包括系级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形象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文化内涵上丰富了校训,建成了独具汉唐文化风格的师生苑景观,创作了10余部舞剧作品。党委强调在创作内涵上要坚持政治导向、社会导向、人文导向和艺术导向,坚持用中国式思维方式、中国舞蹈语汇来阐释。为纪念建党90周年,学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创作舞剧《红船启航》,正是落实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的体现,得到教育部和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舞剧的内容、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舞蹈语言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舞剧不仅仅是完成一项艺术命题,更是学院政治追求、艺术水准与文化品格的体现,是一次最好的教学实践,以师生的倾情奉献和通力合作来完成,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全面进步。
  2011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来学院调研考察,对学院的发展建设给予肯定,并提出要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学院认真思考舞蹈艺术如何在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全院上下深受鼓舞,党委倍感责任艰巨。从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来看,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宏伟目标,正在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化。艺术学升格成为学科门类,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将对学院未来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坚持把高层次文化追求落实到学科建设上,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重新审视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在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有更大作为。
  2.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强化舞院办学特色
  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抓紧抓牢,办人民满意的舞蹈教育。为了多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学院下大力气狠抓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学院要通过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二期建设,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各个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国家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与完善,推进中国特色的舞蹈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巩固特色专业优势,优化学科结构,注重各学科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带动学院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的契机,适度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在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下,形成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舞蹈学(舞蹈科学、表演艺术管理)的合理布局。二是以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舞蹈学等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保持领先,加强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逐渐引导建立舞蹈教育的规范与标准。三是统筹协调中专、本科、研究生3个不同的教育层次,构成区别联系、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学科体系。四是推动有条件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丰富学科体系的结构布局,加强对学科前沿的关注与研究。
  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立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坚持以科研项目带动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综合发展,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导师合作的工作室,探索与行业、校际、社会间的合作教学机制,完善研究生管理机制,制定与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下大力做好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要推进科研创新工程,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合理安排教学科研项目,围绕教学展开科研工作,创新学院科研体制,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围绕学院“四大基地”的职能定位,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基地和教育研究中心,鼓励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构建舞蹈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
  党委强调,在专业建设上,要搞清学科属性、来龙去脉,在文化引领下保持和坚守已有的成果与特色,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学科建设中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建设学科体系要用中国式思维,要有坚守和追溯,也要吸收先进的理念。在整个教育體系中,既要坚持舞蹈艺术特色,也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建立评价体系上,不能盲目引进西方的评价体系,应建立以中国文化、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为主的舞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树立有学院特色的评价体系。
  3.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服务社会传播文化
  学院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舞蹈文化为己任,用高水平的舞蹈普及教育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将优秀的中国舞蹈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学院努力推动舞蹈艺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面开展,服务于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学院的舞蹈普及教育和舞蹈文化传播工作不仅在国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国舞蹈文化走向世界起到重要的推广作用。舞蹈考级教育学院每年接待海内外学生18万人次,学院每年组团赴海外完成国家演出任务,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传播了中华舞蹈文化。学院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合作办学,加强与世界各国舞蹈教育机构的学术交流,举办世界美学大会、国际舞蹈教育论坛等国际性学术活动,搭建学术平台,弘扬传播文化。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与舞蹈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全面把握国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深入推进艺术教育的新形势,建设集教学研究、培训服务、开发拓展于一体的高水平的舞蹈美育教育体系。通过青年舞团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组织优秀舞蹈演员、大学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在进行舞蹈艺术实践的同时普及舞蹈高雅艺术,传播舞蹈文化。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园区”和“舞蹈文化产业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明确“一校两区”的功能定位,服务于社会对各类舞蹈人才的需求和首都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党委站在中华舞蹈文化大发展的战略高度,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舞院人能够团结协作,让学院能够始终引领中国舞蹈教育和舞蹈艺术的发展,让舞蹈艺术确立作为高雅艺术的主流地位走进社会高端”的号召,提出“让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每个舞院人都有希望”的前景,令人鼓舞,催人振奋。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党委正在团结带领舞院师生向着这个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张 雯实习编辑:祖 迪]
其他文献
图为“扶人小伙”  [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剧情:老人街上摔倒(后抢救无效死亡),好心小伙将其扶起,却被老人的儿子诬蔑为撞人者,并引发了另一场车祸,致使扶人小伙的好朋友丧命。一时间老人的儿子招致疯狂的谴责,扶人小伙则得到了极大的声援,前者不堪舆论压力,竟于父亲下葬九天后做出了开棺验尸的惊人举动,而结果却给了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4年3月26日,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是这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主体性充分地体现出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另外,在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有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李连学,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满堂灌
【摘要】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方法,对大连市15名婴儿从出生第15个月开始追踪观察至第23个月,每周观察一次,以考察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确切时间和个体差异,及其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过程和具体表现。结果表明:(1)婴儿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进行自我表述的平均年龄为19.80个月。(2)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存在个体差异。(3)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经历了从使用名字表述自我到使用第一人称表述自我的发展变化过程。  
摘要: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和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最基础的阅读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本文以“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为课题,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科学性;桥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句俗语,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学生也
2015年4月29日,波兰Olesnica,一个即将被“送养”给“父母”的再生娃娃。该包裹包含一份出生证明和一套婴儿服装。  看起来,它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婴儿:懵懂的眼睛、柔软的皮肤、微红的双颊、卷曲的头发,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胎记……  闻起来,它也仿佛是一个真正的、散发着奶香味的娃娃,它幼小而珍贵,象征着每一个寻常家庭拥有的,关于新生的喜悦。  但与真正婴儿不同的是,我们要称呼这小娃娃为“它”—它是
冲线之后,我像一尊泥像在风雨中颓然倒下,在运动场的草地上如一摊烂泥般躺着。跑完800米的喜悦此刻被疲劳与疼痛取代,骄阳炙烤着我苍白干裂的嘴唇,酸胀的肌肉刺激着我疲惫的神经……  突然,十几双手把我扶了起来,十几张笑脸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我亲爱的同学们。他们递给我一罐葡萄糖水,我仰起头畅饮着,汗水流到我的眼中,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一刻,我不确定,这其中是否有泪水。  校运会即将到来,我报名参加男子80
摘 要:“道德银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德育实践,其实质是奖励在德育中的运用。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者从社会现实、功利伦理和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其合理性;反对者则从义务伦理、技术操作等角度论述其不合理性。反思这些争论可以发现,“道德银行”在小学开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考虑其使用限度。  关键词:道德银行;争论;奖励;限度;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
摘 要:家国情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优秀歌曲、传统节日、经典诗词、爱国志士等多种课程资源,着力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24-04  今
优秀的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她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无论是传统的古诗还是现代诗歌、儿童诗歌等,都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真、善、美”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德育的丰厚资源。多年来,耀华小学在充分挖掘诗歌内涵、利用诗歌资源,进行诗意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人文精神,以诗启美、启真,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操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诗香环境,滋润孩子心田 
2016年7月18~1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主办、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研讨会”在福州举行。一天半的会议时间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一、新常态下幼儿园教师和园长的培训现状  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和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