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如何正确控制血糖?什么是升糖指数?
人体心脏血管怎么会突然“消失”呢?这种现象说来离奇,但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之所以会出现血管“消失“的现象,并不是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吞噬血管,而是部分血管早已被完全堵死了,所以在医学造影检测中,根本显示不出来。大家都知道,人体的心脏血管一旦堵塞,就会引发冠心病,甚至威胁生命。但冠心痛的发作通常疼痛症状明显,而为何有的人却只有一些咳嗽的小症状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病房主任董然和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周迎生做客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为大家介绍糖尿病那些事儿。
血管堵塞的隐形危险
专家介绍,人体心脏上的血管有两种,一种是大血管,负责运输,把血液和氧气送到需要的地方,仅占全身血管的5%;还有一种是微小血管,负责分配,也就是把运送来的血液分配到心肌里面去,它占据了全身血管的95%。
现实生活中,由于有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某些危险因素,会让负责分配的微小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而且一开始没有明显症状,但等到发现的时候,早已经成片的堵死了。研究资料报道,在中国,类似这样的“隐形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0%,也就是1亿以上。
为此,专家介绍了自我判断血管是否正在“消失”的方法。首先,通常情况下,一颗正常的心脏,它的节律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身体内潜藏着血管“消失“风险的人群,心跳则不会随着运动的增加而增加。其次,由于导致血管出现问题的危险因素就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所以血液流经的身体部位都会受到影响。它让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减退,让皮肤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我们发生皮肤感染的常见部位,实际上都是一些血液循环相对不丰富的部位。除了脸部之外,肩膀、腰部以及大腿也很容易因这种危险因素而感染发炎。再次,人们在吃完饭以后,大部分血液都会流向胃肠道,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时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较少。但这个很多人都有的危险因素,会损伤我们全身的微血管,所以会影响大脑和心脏的功能,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这也正是心脑血管急症常常发生在饭桌上和饭后、剧烈运动时的原因。
血糖高导致血管“消失”
专家介绍,血管之所以会“消失”,出现以上症状,是由于血液内存在一种危险物质—葡萄糖。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管是平滑的,血液可以顺利地通过,而血糖高的人,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就会变成一把“刀子”,滑破我们的血管内膜。
而當血管壁受到损伤,就会产生一个自我修复的机制,让体内的胆固醇来参与血管壁的修复。但是,胆固醇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在血管损伤部聚集,形成粥样斑块,这时血液已经很难顺利通过这个狭窄部位去供应心肌营养了,这也就造成了相应部位的缺血。
专家提醒,现在很多人不是很重视血糖的变化,觉得高一点也没什么事。但一旦得了糖尿病,心脏就有可能一直处在危险当中了。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最后都是因为心脏问题去世的。并且,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而且这还不包括糖尿病前期的人。与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前期的人对危险的到来更后知后觉,因此也更加危险。
日常控糖三招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专家介绍,糖尿病前期即处于糖尿病的边缘,只要一不小心,便会一只脚跨人糖尿病的行列。一般来说,如果你的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每升,就有可能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因此,身体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一定要做好定期的血糖自测。
值得强调的是,糖尿病是不可能逆转的疾病,患病后只能终身控制血糖,控制病情。而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只要我们擦亮眼睛,从餐桌上的源头开始控制,就能把血糖稳稳把控。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控血糖,专家为我们支了三招。首先,主食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主食,升糖指数也不尽相同。什么叫升糖指数呢?就是吃下食物以后,它所给你带来的升高血糖的幅度和升高血糖的速度。指数越低的食物,控糖效果越好。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对食物“量”的把控,还应该尽量选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食物进行摄人。在常见的餐桌主食中,馒头、米饭这些主食因为总量大,碳水化合物多,升糖指数是相对较高的。而全麦粉或玉米面类的粗粮食物,由于咀嚼时间长,血糖升高的速度相对降低。
其次,一般来讲,越甜的食物含糖量越高。但所有的食物都是这样吗?实际上也不尽其然。食物的甜味,通常来源于葡萄糖、蔗糖,或是果糖。同样是甜,但三者的甜度不同:果糖最甜,蔗糖其次,葡萄糖甜度最低。但事实上对血糖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葡萄糖。因此,有些吃起来很甜的食物可能升糖指数偏低,而一些不甜的食物,反而升糖指数会偏高。另外,通常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芋头、白薯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升糖指数也偏高。而类似黄瓜、芦笋、西兰花、芹菜之类的绿色蔬菜,升糖指数是相对较低的。第三,肌肉是葡萄糖的消耗大户,对于我们控制血糖很有帮助。在我们锻炼和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的能量。肌肉一运动,体内的葡萄糖也会不断地消耗,从而使升高的血糖得以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糖友吃饭后血糖高,但锻炼一会儿血糖就降下来的原因。
李雪源据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节目整理
人体心脏血管怎么会突然“消失”呢?这种现象说来离奇,但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之所以会出现血管“消失“的现象,并不是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吞噬血管,而是部分血管早已被完全堵死了,所以在医学造影检测中,根本显示不出来。大家都知道,人体的心脏血管一旦堵塞,就会引发冠心病,甚至威胁生命。但冠心痛的发作通常疼痛症状明显,而为何有的人却只有一些咳嗽的小症状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病房主任董然和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周迎生做客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为大家介绍糖尿病那些事儿。
血管堵塞的隐形危险
专家介绍,人体心脏上的血管有两种,一种是大血管,负责运输,把血液和氧气送到需要的地方,仅占全身血管的5%;还有一种是微小血管,负责分配,也就是把运送来的血液分配到心肌里面去,它占据了全身血管的95%。
现实生活中,由于有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某些危险因素,会让负责分配的微小血管受到严重的损伤,而且一开始没有明显症状,但等到发现的时候,早已经成片的堵死了。研究资料报道,在中国,类似这样的“隐形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0%,也就是1亿以上。
为此,专家介绍了自我判断血管是否正在“消失”的方法。首先,通常情况下,一颗正常的心脏,它的节律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身体内潜藏着血管“消失“风险的人群,心跳则不会随着运动的增加而增加。其次,由于导致血管出现问题的危险因素就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所以血液流经的身体部位都会受到影响。它让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减退,让皮肤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我们发生皮肤感染的常见部位,实际上都是一些血液循环相对不丰富的部位。除了脸部之外,肩膀、腰部以及大腿也很容易因这种危险因素而感染发炎。再次,人们在吃完饭以后,大部分血液都会流向胃肠道,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时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较少。但这个很多人都有的危险因素,会损伤我们全身的微血管,所以会影响大脑和心脏的功能,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这也正是心脑血管急症常常发生在饭桌上和饭后、剧烈运动时的原因。
血糖高导致血管“消失”
专家介绍,血管之所以会“消失”,出现以上症状,是由于血液内存在一种危险物质—葡萄糖。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管是平滑的,血液可以顺利地通过,而血糖高的人,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就会变成一把“刀子”,滑破我们的血管内膜。
而當血管壁受到损伤,就会产生一个自我修复的机制,让体内的胆固醇来参与血管壁的修复。但是,胆固醇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在血管损伤部聚集,形成粥样斑块,这时血液已经很难顺利通过这个狭窄部位去供应心肌营养了,这也就造成了相应部位的缺血。
专家提醒,现在很多人不是很重视血糖的变化,觉得高一点也没什么事。但一旦得了糖尿病,心脏就有可能一直处在危险当中了。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最后都是因为心脏问题去世的。并且,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而且这还不包括糖尿病前期的人。与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前期的人对危险的到来更后知后觉,因此也更加危险。
日常控糖三招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专家介绍,糖尿病前期即处于糖尿病的边缘,只要一不小心,便会一只脚跨人糖尿病的行列。一般来说,如果你的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每升,就有可能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因此,身体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一定要做好定期的血糖自测。
值得强调的是,糖尿病是不可能逆转的疾病,患病后只能终身控制血糖,控制病情。而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只要我们擦亮眼睛,从餐桌上的源头开始控制,就能把血糖稳稳把控。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控血糖,专家为我们支了三招。首先,主食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主食,升糖指数也不尽相同。什么叫升糖指数呢?就是吃下食物以后,它所给你带来的升高血糖的幅度和升高血糖的速度。指数越低的食物,控糖效果越好。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对食物“量”的把控,还应该尽量选择升糖指数相对较低的食物进行摄人。在常见的餐桌主食中,馒头、米饭这些主食因为总量大,碳水化合物多,升糖指数是相对较高的。而全麦粉或玉米面类的粗粮食物,由于咀嚼时间长,血糖升高的速度相对降低。
其次,一般来讲,越甜的食物含糖量越高。但所有的食物都是这样吗?实际上也不尽其然。食物的甜味,通常来源于葡萄糖、蔗糖,或是果糖。同样是甜,但三者的甜度不同:果糖最甜,蔗糖其次,葡萄糖甜度最低。但事实上对血糖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葡萄糖。因此,有些吃起来很甜的食物可能升糖指数偏低,而一些不甜的食物,反而升糖指数会偏高。另外,通常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芋头、白薯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升糖指数也偏高。而类似黄瓜、芦笋、西兰花、芹菜之类的绿色蔬菜,升糖指数是相对较低的。第三,肌肉是葡萄糖的消耗大户,对于我们控制血糖很有帮助。在我们锻炼和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的能量。肌肉一运动,体内的葡萄糖也会不断地消耗,从而使升高的血糖得以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糖友吃饭后血糖高,但锻炼一会儿血糖就降下来的原因。
李雪源据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节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