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至爱如歌如诉”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是肖邦创作的波罗乃兹这一独特音乐体裁中旋律戏剧性丰富、情感表达既含蓄又饱满的一首。与肖邦成熟时期创作的庄严、优雅、贵族气息浓郁的波罗乃兹舞曲相比,本曲保留并延续了早期波罗乃兹中的舞曲节奏及性格特征,极富诗意。该乐曲在遵循着形式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中,运用了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性,节奏缓急交替,音乐在表现淳朴、自然的抒情性色彩的同时,并未掺杂过多华贵、庄重之感,但也不失波罗乃兹舞曲的戏剧性特征,暗含一丝英雄主义情怀。本文将通过对本曲的背景及作品分析,进一步阐述肖邦在这一特殊音乐体裁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肖邦 波罗乃兹 背景 情感分析
  波罗乃兹舞曲起源于16世纪的波兰民间歌舞的伴奏,又称 “波兰舞曲”,以中速的三拍子为主,波罗乃兹舞曲在肖邦的钢琴创作中占据着极其独特的地位。波罗乃兹舞曲作为波兰历史文化的产物,最浓重的音乐特点就是它的民族性。波罗乃兹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风俗舞蹈在进入波兰宫廷为贵族所推崇后,也使得波罗乃兹舞曲更加庄严化、正式化。肖邦利用并将这种音乐体裁发展至顶峰,《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便是其中水准极高的作品之一。
  一、肖邦《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的创作背景
  《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作于1834-1835年,献给约瑟夫·德绍尔的一首作品。此时的肖邦身处巴黎,正值得意时期。在这之前,肖邦离开故土远赴维也纳深造,在赴巴黎进修途中却得知沙俄入侵、华沙沦陷的消息,令他的拳拳爱国之情重新燃起。1831年9月肖邦移居至巴黎后,凭借自己高超的音乐造诣,很快便从事起钢琴创作、演奏及为贵族教学的工作。不但使肖邦经济稳定,并且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以此结识了一大批艺术家,包括文学家雨果,音乐家门德尔松、柏辽兹等。这使肖邦在感受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艺术氛围的同时,激发起自己强烈的创作欲望,尝试打破传统音乐创作的界限,艺术思想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便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这首曲子在潜移默化中,反映了肖邦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情感。通过诗人倾诉般优美的主题旋律表现自己巴黎生活的平静,充满着梦幻与和谐;又借助波罗乃兹这一民族性极强的体裁中所蕴含的旋律进行中力度对比以及不协和因素的出现等作曲手法,隐含着肖邦对祖国的眷恋与思念,诠释了肖邦一颗包含深厚情感的赤子之心。
  二、肖邦《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的结构及情感分析
  对于这首波罗乃兹的创作,肖邦依然遵循着早期舞曲写作的模式,采用复三部曲式A-B-A’的结构。
  主部A的引子从低音区开始,用热烈的快板进行一系列双手反附点推进,干净利索地将高音落在重属导和弦上,此时力度由ff渐强至fff,且音区大幅增高,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仿佛在描写波兰民族对沙俄残暴欺压的抗争。后用持续的强音解决至主和弦将主题引出。仅是这个短短的引子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主题由弱起开始,用一种相对轻柔的力度缓缓奏出优雅、柔和的旋律,附属和弦隐藏在其中,加之右手连续的级进上行,在稳定主题连续性的同时增强了旋律性,显得轻盈又美妙。之后的中段用属和弦的柱式排列轻声进入后以琶音向上排列出重属导的分解和弦后解决,反复多次,停留在属和弦后引出一段主题发展材料,似乎又一次用婉转的语言对遥远的故乡诉说内心悸动,最后一小节在渐强的力度中用刻意营造的装饰性倚音和的颤音在升c小调上引出主题再现。这也体现出肖邦善于对各类装饰音的巧妙运用,如经过性的华彩乐句、乐节等,使音乐更加引人入胜。
  中部B的主题由较缓慢的速度奏出,调性转位相对温暖的降D大调,右手奏出的旋律收放自如,缓缓流动;左手衬托式和弦轻声铺垫,柔美不失性格。随后的乐句在自然流动中增加了些许不协和因素,使旋律产生了轻微的摩擦感以推进戏剧性发展。之后的旋律转至低声部,素材源于主题,右手的柱式和弦衬托着左手用跌宕起伏的旋律,仿佛对话一般。随着不协和程度增加,调性游离至降b小调、c小调、降B大调等,最终通过降E大调属到主的进行,在降A和降D大调的导七和弦上缓缓引出中部主题的再现。肖邦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到充满前进的动感,与他对和声语言的组织和变换密切相关,这也是肖邦钢琴作品最独特的魅力。
  与肖邦早起的波罗乃兹舞曲无异,在中部再现的结尾处标有(D.C.senza repetizione sin’al Fine),将再现主部,形成再现部A’,调性回到升c小调并结束全曲。
  三、结语
  这首《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是肖邦刻画细腻、情感充沛的优秀之作,全曲带有浓郁的“波兰情结”。在肖邦漂泊他乡时,这种思乡之情只能通过运用波罗乃兹这种特殊的体裁得到抚慰,这也使得肖邦在极大的程度上成就了波罗乃兹舞曲的发展,使波罗乃兹舞曲从原始的伴奏性舞曲提升到一种器乐性极强、欣赏度极高的钢琴体裁。本曲虽然没有涉及到太多描写波兰宫廷雄壮、豪迈气势的场景,肖邦却用依然浓厚的“波兰”语调对祖国低声诉说着作者内心的一片热忱。
  参考文献:
  [1]姚传崧.肖邦音乐创作及波兰舞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陈旭.诗人的抒情篇章 游子的爱国心声——试论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5).
  [3]狄其安.论肖邦钢琴作品的和声特点[J].音乐研究,2008,(02).
其他文献
摘要:《禅与乐》是我国第一本关于禅与音乐的著作,作者以“禅与乐”二者相生相依的深层次关系为独特视角,从佛学、音乐学、美学、文学等各个层面,以锋利且文笔秀丽隽永的语言梳理了禅宗与中国音乐的因缘,并为中国现代音乐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禅宗 禅意 禅与乐   田青先生的《禅与乐》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禅与乐”的著作。他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诗意盎然的文笔和紧密的逻辑思维将“禅与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学习音乐课程越来越重视,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因此教授学生音乐,教好学生音乐是重要的。  关键词:创新 勤思 业精 五年级 音乐课  对于小学生而言,全面的学习全面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人们也应重视学生音乐的教学,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兴趣爱好,是学生的生活更加的积极向上。本文就
期刊
摘要:音乐有着与人类同样久远的历史,其灵魂和本质就是情感的宣泄,美的情境能够实现音乐的最佳效益。音乐美育教育作为校园美育的重要环节,其语言美、旋律美、形态美和意境美是其他学科很难超越的。音乐美育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儿童的个人情操、活跃他们的思想,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本文主要是在二十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音乐美育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關键词
期刊
摘要:李斯特改编了三部威尔第的歌剧,分别是《埃尔南尼》(Ernani)、《弄臣》(Rigoletto)、《游吟诗人》(Il Trovatore)。在当时这些作品的演出极大地传播了威尔第的歌剧音乐,演奏这些作品要从改编的素材出处、歌剧情景与语言、人物角色的声音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演奏技巧实现作品的演奏。  关键词:素材出处 歌剧语言 音色 演奏技巧  《游吟诗人》(Il Trovatore
期刊
摘要:美国人沃尔特·昆斯给予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它就是一个静谧的月圆之夜;它就是风儿嬉戏树叶的沙沙声;它就是夜深人静之时远处传来的无名声响;它是心与心交流的唯一语言,两个敏感的灵魂通过它相识相知;它传递的是无尽的爱怜,诉述的是人间的深情;它还有着一个同胞姐妹,她的名字叫作诗歌——而她们共同的母亲哟,确是人生说不尽道不同的苦难!昆斯这一席话形象地道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自然、纯净、
期刊
摘要:双簧管音色柔美旖旎,音色宛如和煦的风、流淌的溪流、轻柔的蓝天。富于表达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感,被称为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本文以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为例,探析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双簧管 交响乐队 艺术特征  一、双簧管——交响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一)关于双簧管乐器  双簧管称为OBOE,它源于法文中的高(Haut)和木材(bois)之意的合成语。  双簧管为木管乐器,
期刊
段皑皑,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6岁开始学习二胡,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教授。曾多次获得二胡演奏比赛大奖,并应邀出访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多角度、全方位的课堂展示。本文以笔者参加的优课评比活动为媒介,借用多位老师的精彩演绎,拓宽大家的教学思路,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 高中音乐教学  2015年9月22-23日,江苏省南通市高中音乐优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在通州区二甲中学举行。本次比赛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模式,参赛的8位选手均围绕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中的《动感
期刊
摘要:综艺晚会三要素,要强调鲜明的主题、绚丽的色彩、深邃的内涵。只要掌握这三个要素一个综艺晚会的大的框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主题的确定一定要慎重,不可模糊不可随意转换;色彩也不可以什么靓丽上什么节目,那让晚会光怪陆离也不可取;平淡无奇缺乏深刻内涵的晚会,也会让人乏味没有什么琢磨头。这三要素的合理运用对办出好的晚会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主题 色彩 内涵 三要素  一、主题要鲜明  最近举行的北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与“音乐之父”巴赫(Bach)、“乐圣”贝多芬(Beethoven)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3B”。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虽然创作了很多受人敬仰的作品,但是他内心是孤独和寂寞的。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创作风格却仍然保持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作品《g小调狂想曲》的分析,着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