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医疗损害赔偿方面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肯定了《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的适用,作为民事主体的患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理应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获得赔偿。该法第五条否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适用,第五条规定:“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对医疗事故赔偿做出了详细规定,但条例是由国务院公布的行政法规,不属于第五条“法律”的范畴,不再以医疗事故的构成作为赔偿前提,《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共11条对医疗损害责任做了专门规定。《侵权责任法》生效以后,关于医疗损害责任法律适用的争议将不复存在。以往需要鉴定才能解决的过错问题,改为了过错推定,对相关“诊疗规范”的违反就会被直接推定存在过错。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生效以后,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案件将呈上升趋势,且患者更容易获得赔偿。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期维护自身权益。
  二、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及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和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人的权益,从前的医疗是以“医师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现在则是 “以病人中心的医疗模式”。以前看病,一切听医师的吩咐就是了,现在的人认为不论从伦理还是从法律的观点,病人皆有权参与会影响他福祉的医疗决定。医师依其专业知识、训练及经验,提供医学诊断、预后、治疗选择及结果等信息给病人,病人提供其本身对健康照顾的目标,双方以“分摊决策”的模式,达成彼此同意的医疗计划,代表对病人最佳的处置,并据以执行。\+①《侵权责任法》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告知义务成为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诊疗活动中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否则就是违法。
  《侵权责任法》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加大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以书面形式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患者的签字,以便在将来有据可查,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对于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情况,无论手术、风险的大小都应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和替代医疗方案,并取得患者书面同意。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也应同样取得患者书面同意。在不利于向患者本人说明的情况下,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书面同意。
  《侵权责任法》规定,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这里的“不能取得”包括不能取得患者本人的意见,患者近亲属不在身边无法联系的情况,是否还包括患者近亲属拒绝签字的情形?单从法律条文的字面理解上没有办法看出来。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权是人最基本的人权,维护人权是法的社会责任所在,因此,笔者认为“不能取得”应包括患者家属拒绝签字的情形。
  严格遵守并履行告知义务,这不仅仅是患者依法享有的知情权、选择权,对医务人员来说,患者及其近亲属的签字还是医务人员保护自己的有力证据。签字时应注意这里的近亲属范围是患者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医务人员要核实近亲属的身份,避免近亲属以外的人签,其他人签字是无效的。医务人员没有履行上述告知义务的,造成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病例资料的保管
  病例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这一点体现了病例资料的证据学特征\+②。病例资料既能维护患者的民事权益,又能保护医务人员自己。
  《侵权责任法》直接规定,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例,伪造、篡改、销毁病例的将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这就对医务人员书写病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病例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例。尤其是对病例的修改,不能采取刮、粘、涂的方式,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病例的伪造或者篡改。病例的书写应该整齐规范、清晰可辨,并妥善保管。患者要求查阅和复制病例,医疗机构必须提供,这也是保护患者知情权的需要。六十一条对病例资料进行了列举,这里的病例资料应包括主观性病例和客观性病例。
  四、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患者隐私权属于民事权益的一种,《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活动中侵害患者隐私权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规定了医务人员法定的保密义务,属于强行性规定,医务人员不得违反。泄漏隐私或者未经同意公开其病例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未经允许公开其病例资料。承担教学任务的医疗机构,在利用病例资料进行教学实践时,应隐去患者的真实姓名。
  五、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现代民众认为,医疗机构属于强势群体,而患者属于弱势群体,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的民事权益,《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采用了过错推定原则。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形,直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而不问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第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只要医务人员违反上述规定,不论违反这些规定是否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一律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规范,为了防治纠纷的发生,要严格书写病例资料。因为只有病例资料才能证明医务人员的诊疗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病例的证据学特性就体现在这里。
  第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在纠纷中不能提供原始病例的,将被直接认定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病例保管与借阅制度,防止病例丢失。   第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前面已经提到了关于病例的修改,不按规定修改可能会被认为是伪造和篡改,会被直接推定医疗行为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着重在形式上寻找医疗机构的过错,却忽略了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对维护医疗机构的权益是不利的。而关于“诊疗规范”违反的认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才能认定,而不应是法官审理的范围。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法官拿着“诊疗规范”对照病例来认定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诊疗规范”,毕竟法官不是医学专家。笔者认为关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诊疗规范”仍然需要相关专家给予鉴定。《侵权责任法》对此没有规定,希望将来能有司法解释对此予以明确,以期能更好的分清责任,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诊疗规范”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病例保管制度。
  六、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六种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同时规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将改变这种状态,其规定了三种情形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
  第一种情形是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的,这里应对“紧急情况”做广义的理解,它不单指的是生命垂危的患者还包括其他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的行为。例如不及时施救患者会造成重度残疾等,对于该种情形医疗机构要想免除责任必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医疗行为,二是尽到了合理诊疗义务。
  第二种情形是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现在的医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前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现在可以治疗了,不能做的手术现在可以做了。该条规定就是防止患者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去衡量过去的医疗行为。避免医疗机构因此承担责任。
  第三种情形是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因此种原因患者受到损害时,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
  关于这一点,医疗机构要想免除自己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一是要注意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的证据;二是要证明自己的诊疗行为是符合诊疗规范的。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病例,这些问题只能在病例记载中才能体现,医务人员要在病例中记载准备对患者实施的诊疗措施,但由于患者或其近亲属拒绝而未能实施。最好能取得患者或者其家属拒绝采取此种治疗措施的签字。这既是对患者选择权的尊重,也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天津大港 300270)
其他文献
基层检察院工会是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同级总工会的指导下,通过干警代表大会对本院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调解干警内部纠纷,参与制定涉及干警切实利益的政策、措施,为本院困难干警排忧解难,组织干警开展各项业务技能竞赛,组织干警开展思想教育学习,紧扣检察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干警之家”建设活动及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扬干警的主人翁精神,形成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推动检察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本人多年工作
期刊
摘要:修改后刑诉法第四十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此契机下,笔者尝试对辩方证据展示制度进行构建,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证据展示;辩方证据展示;设想  一直以来,控方几乎承担指控犯罪事实成立的全部举证责任,而且控方掌握的证据还应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期刊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93条确立了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617条规定,侦查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审判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公诉部门负责。监所检察部门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
期刊
摘 要:地沟油问题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危害民生民利的问题,地沟油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职责部门的疏于监管,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以地沟油的黑色产业链为基础,理清各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来达到规制生产、经营地沟油[1]的行为。  关键词:生产;经营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规制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非实用性劣质油,食用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现以北京地区为例,从地沟油的黑
期刊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信息公开有了可操作性的法规规范,但在实施过程中与《保密法》、《档案法》发生冲突使得公开的范围不明确,加之公民普遍民主意识淡薄,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以及没有明确的宪法基础,这些问题均影响知情权的行使。所以必须通过完善《保密法》、《档案法》明确保密与公开范围,通过在宪法中明确知情权的法律地位,以及在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中完善相关的制度,切实保障公民
期刊
摘 要: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诈骗犯罪形式因其犯罪风险小、成本低、非法收益高而致发案率急剧上升。《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行,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保护公民财产、稳定社会秩序。本文围绕《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几个“电信诈骗犯罪条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其他严重隋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共同犯罪”等
期刊
摘要: 我国现行刑法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等犯罪的主体限定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而缩小了侵害国有公司利益的主体打击范围,极大地增加了国有资产国有控股或者参股的股份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法律保护的不确定性。国有单位或行政事业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滥用职权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所得的款项,应认定为国有资产。贪污受贿犯罪既遂后,行为人对赃款赃物的处分不能从贪污受贿数额中扣
期刊
2010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 其中第17条规定首次明确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违法行为调查权。检察机关应设立专门的诉讼监督机构,审慎行使诉讼监督权。同时对自身司法渎职行为要加强内部监督,接受社会监督。为此,笔者结合对《规定》的解读,就检察机关贯彻《规定》
期刊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形成诉讼合力,依法办理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案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基层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规范的做法,不利于打击和惩治刑事犯罪,极大影响了整个刑事诉讼工作的司法效率。现笔者结合所在崂山区检察院近年来所办案件情况,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期刊
摘要: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防控模式的目标应当是实现“减少危害”。构建我国科学的青少年毒品犯罪防控模式必须分“两步走”。即第一步防控模式为初级模式,初级模式包括刚柔相济模式和公共健康模式;第二步防控模式为高级模式,高级模式即以社会综合预防为主、刑罚严惩为辅的青少年毒品犯罪防控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毒品犯罪;防控模式;构建;基本思路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吸毒、参与贩毒和制毒现象屡屡出现,青少年毒品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