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的电视综艺大片儿有几个趋同细节,“信息量很大”。
第一个细节,就像本期周云龙的专栏《中国好名字》所说,“大片”的名字过于相似,各种“中国XXX”。上一波综艺节目“重名成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各频道陆续上马的各色“大本营”和“总动员”。其时至今,电视综艺在节目起名这一最外显的创意层面,改观不大。
第二个细节,不少音乐真人秀,“导师”面对新上台的选手必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来到某某节目的舞台。选手回答基本是制式化的,要么答“证明自己,得到认可”,要么是“找一个真正可以享受音乐的舞台”。问的人对答案心知肚明,答的人之前经过编导的“悉心关照”,不用“小抄”也能圆满应对,而观众,要能快进早就快进了。中国式“大片”必得有“故事”驱动,这似乎已成了综艺节目必有的腔调。但能不能不要设计得如此外化,能不能好好琢磨下切口和创意精细度,以免问答者如提线木偶,观者如嚼蜡?
执迷“大词”和拷贝“故事”,折射的是“综艺大片”制作和创意上的漂浮,对细节创意关照不足。“大片”不光要有样式,还得有气质,而出众的产品气质,离不开细节处理的认真和精致。
近来的电影业,也有令人担忧的“执迷”,执迷于票房数字。
商业电影支撑起了电影产业,以票房数据来论证市场问题本无问题,但现在 “票房论”有些过于喧哗。从“合伙人”到“富春山居图”再到“小时代”,从“黑马”到“中国影市增长预期”,资本思维在电影评判的天平上过于吃重。电视圈早就批评过“万恶的收视率”,电影似乎正在重蹈电视的覆辙。过于简单的票房成败论,不利于电影制发放良性生态的育成。
影市在快速扩容,按业内某些乐观的预期,到2018年,中国总票房会达到当前北美市场的水平(北美市场2012年总票房约108亿美元,合人民币约660亿元),这样的市场规模,需要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成熟价值观表达的圆熟商业电影支撑。彼时,各类“小时代”会回到其应有的位置吧——但愿。
第一个细节,就像本期周云龙的专栏《中国好名字》所说,“大片”的名字过于相似,各种“中国XXX”。上一波综艺节目“重名成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各频道陆续上马的各色“大本营”和“总动员”。其时至今,电视综艺在节目起名这一最外显的创意层面,改观不大。
第二个细节,不少音乐真人秀,“导师”面对新上台的选手必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来到某某节目的舞台。选手回答基本是制式化的,要么答“证明自己,得到认可”,要么是“找一个真正可以享受音乐的舞台”。问的人对答案心知肚明,答的人之前经过编导的“悉心关照”,不用“小抄”也能圆满应对,而观众,要能快进早就快进了。中国式“大片”必得有“故事”驱动,这似乎已成了综艺节目必有的腔调。但能不能不要设计得如此外化,能不能好好琢磨下切口和创意精细度,以免问答者如提线木偶,观者如嚼蜡?
执迷“大词”和拷贝“故事”,折射的是“综艺大片”制作和创意上的漂浮,对细节创意关照不足。“大片”不光要有样式,还得有气质,而出众的产品气质,离不开细节处理的认真和精致。
近来的电影业,也有令人担忧的“执迷”,执迷于票房数字。
商业电影支撑起了电影产业,以票房数据来论证市场问题本无问题,但现在 “票房论”有些过于喧哗。从“合伙人”到“富春山居图”再到“小时代”,从“黑马”到“中国影市增长预期”,资本思维在电影评判的天平上过于吃重。电视圈早就批评过“万恶的收视率”,电影似乎正在重蹈电视的覆辙。过于简单的票房成败论,不利于电影制发放良性生态的育成。
影市在快速扩容,按业内某些乐观的预期,到2018年,中国总票房会达到当前北美市场的水平(北美市场2012年总票房约108亿美元,合人民币约660亿元),这样的市场规模,需要既有商业属性,又有成熟价值观表达的圆熟商业电影支撑。彼时,各类“小时代”会回到其应有的位置吧——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