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超级晚稻生育进程对气候条件的响应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 ℃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 ℃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 ℃。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 ℃,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 ℃,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双季超级晚稻;分期播种;气候因子;温光组合;生育期;发育进程;指标
  针对水稻与气候条件,许多学者基于气候指标、种植措施、群体结构和生产水平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1-4]。超级稻产量与生育期温光因子的关系也得到了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重视和研究[5-6]。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气象条件是制约和影响超级杂交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降水等[7]。另外农业气象灾害如5月低温、倒春寒、高温热害等[8-10]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超级杂交稻高产、稳产。但在农业气象条件与生育期长度的关系方面前人的研究较少涉及。
  水稻生育期长度是气候条件、品种栽培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一些学者就气候条件与水稻生育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高孟霜等分析了东北地区水稻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变化、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11],王斌等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海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12],叶清等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13];但更多是针对气候条件与产量和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14-20]。较少研究是针对气候因子与不同生育期长度之间关系的探讨和模拟,特别是温光组合与不同生育期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化研究更是少见报道。本研究基于超级晚稻品种岳优6135在湖南省长沙地区2011—2013年12期的分期播种数据,对播种、三叶、移栽、分蘖、拔节、孕穗、抽穗、乳熟、成熟等发育期进行合理组合,分析不同生育期的长度与该时间段温光因子的关系,以期明确不同生育期对温光因子的需求,准确把握品种的温光需求特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稻生长发育、种植推广及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春华镇(113°05′E,28°12′N)海拔66.1 m,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2 ℃,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 600 h,年平均降水量为1 361 mm,在超级杂交晚稻整个生育期内,温光资源基本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个别年份,温光条件不足,导致成熟受影响,主要气象灾害有播种至拔节期的高温干旱和抽穗开花期的寒露风。
  1.2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超级稻岳优6135,该品种属三系迟熟杂交晚籼组合,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9 d左右,株高97 cm左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坚韧,耐肥抗倒,叶色淡绿,剑叶直立,叶鞘无色,后期落色好。于2011—2013年连续3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种期见表1。每期试验设4个重复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为42 m2(7 m×6 m)。试验小区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等田间管理与当地稻区一致。
  1.3 测定项目及数据分析
  1.3.1 觀测项目 在供试品种整个生育期内进行发育期准确观测,所有发育期及其他项目观测方法均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进行,所记录发育期日期均是普遍期。
  1.3.2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中使用的气象数据为2011—2013年超级稻播种至成熟期间的57 679条气象数据(马坡岭地面观测站数据),其中积温是日平均温度≥0 ℃的平均温度累积之和,日最高温度累积、日最低温度累积、气温日较差累积分别是晚稻生长发育期间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温度与日最低温度的差)累积之和。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简单图标绘制在Excel 2010中进行,三维绘图、模型建立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进程与温光因子关系
  2.1.1 生育期长度和温光因子的相关性 根据超级晚稻生育期特点,分为8个不同生育期,分别是播种至移栽、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移栽至抽穗、移栽至孕穗、孕穗至成熟、全生育期。分别分析各生育期阶段长度与温光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表明,各发育期长度与其阶段内温光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因生育期的不同及温光因子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哪个生育期,其长度与温光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
其他文献
张大千在思想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增加了世人对其书画作品解读的难度。但是如果能够从禅宗的角度解读张大千,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本真的张大千。禅宗作为一种中国本土式的佛教,因为兼有儒家、道家的精神理念而深受具有佛教情缘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张大千正属于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画家之一。    张大千在思想上有道家“解衣槃礴”式的率性旷达,有佛教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涅槃境界,有儒家尊礼义、重仁孝的行事思维。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78[HT9.]  摘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流转慢”和“流转难”以及“非粮化”和“非农化”等现象,这对我国种粮模式的演进造成了严重阻碍。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因此,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关系、承包地调整和土地流转途径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来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社区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确立农户
摘要:基于江苏省和江西省等2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省份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问卷调查与比较分析法,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农地租赁市场发育特征、差异及内在原因进行深入探索。结果表明,江苏省和江西省的农地租赁市场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从流转规模角度来看,江苏省的户均土地租赁规模小于江西省,但块均土地租赁面积高于江西省;(2)从参与率角度来看,与江苏省相比,江西省的农户土地租出率更高,但租入率更低;
关键词:橙黄G;废水处理;活化剂;豆渣派生多孔碳;孔隙吸附;化学吸附  地球表面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但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却只占全球水储量的0.3%。随著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纺织、印刷、冶金、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印染废水情况严重。印染废水一般色度较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强,毒性大,结构稳定,不易去除。为了解决我国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对印染废水进行降解和处理将具有十分重要
如意馆,在文字中,则称为画苑,宋·元等朝已有之,从前的不必谈,只谈谈清朝的情形。清朝设立如意馆,康熙、乾隆皇帝,都想让它发扬光大。其意思是几乎与翰林院并重的。翰林院乃为国家储备经济学问人才的衙门,如意馆自然不能比拟。但若专按书法说,实在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翰林院是个提倡书法的地方,如意馆是个提倡画法的地方。所以康乾年间的大画家,如郎世宁等,大多数都在如意馆有差使。其时馆中的人员,并不像翰林院的人员。
摘要:以斑点叉尾“江丰1号”苗种为试验对象,在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8 000尾/667 m2(B1)、10 000尾/667 m2(B2)、12 000尾/667 m2(B3)、15 000尾/667 m2(B4)的4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50 d的斑点叉尾“江丰1号”鱼种培育试验,研究斑点叉尾“江丰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B3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
金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而辉煌。早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金制品。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属本身的稀缺性,及其凝结着无数能工巧匠精绝的制作工艺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传世珍藏。  与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中亚相比,中国早期金银器制作不是很发达,金银器皿类出现较晚。虽然春秋战国墓葬中出现了一些金饰品,但很少是独立器物,而目前所知一批金器均是
摘要: 河蟹是高附加值水产品,但养殖过程中常导致水体氮元素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生物炭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作载体,构建固相脱氮系统(BP),研究其在河蟹养殖周期内对水体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综合考察其对河蟹养殖的影响,并与常规养殖(CK)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BP处理后,在河蟹养殖周期内,水体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BP处理平均总氮含量
摘要:以园林绿地中的蛴螬为试验对象,在充分调查其种类和优势种群发生期的基础上,选择金龟子绿僵菌、布氏白僵菌、昆虫病原线虫、苦参碱4种生物药剂,开展不同药剂剂量和施药方法对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综合比较防治效果及成本因素,推荐以昆虫病原线虫6.0×105条/m2、金龟子绿僵菌4.5×1010个孢子/m2、苦参碱6.6×10-2 g/m2 和布氏白僵菌6.0×109个孢子/m2浇施进行园林绿地蛴螬防
摘要:以三工河乡及玛纳斯县新湖农场为试验区,研究不同盐分条件下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棉田增产抑盐的效果,对棉花长势、生理指标、土壤盐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高盐区棉田施用土壤改良剂后三工河乡棉花出苗率为64%,子叶数为3.1张,与对照比较,分别提高18.52%、30.42%;产量为4 476.31kg/hm2,比对照提高5.63%,马克隆值由B到A。在低盐区新湖农场施用土壤改良剂后与对照相比效果并不显